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练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培养技术,其重点不在教授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在于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与知识获取的能力。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经济政治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大本营,有责任和义务革新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在我国高校教练技术尚未普及,开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积极探索以增加教练技术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相融性及可行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教练技术;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尹兵.教练技术在高校生涯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0):39-40+67.
教练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所谓的“授之以渔”,并非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在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应用教练技术始于2006年,清华大学首先引入教练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理论模式的雏形,包括学生自我认识、职业环境的探索、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就业技能的学习四大部分,让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做好学习生活与社会工作的衔接,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也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1]。就我国高校总体的教练技术的应用情况而言,首先其引入时间并不长,还属于新兴技术,其次是从国外引入,而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还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国外教练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并不完全适应我国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培养的需要,还需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良”,然而在改良应用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引起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共同努力以早日实现教练技术在我国高校职业教育生涯的应用,开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一教练技术在高校生涯教育的实施理念
(一)以人文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力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思想的传输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者,新型教育模式提倡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扮演正确的引导者的角色[2]。因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应当具有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练技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高校学生求知及职业生涯的主动性,正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在教练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的一些认识误区,缩短了学生进步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也能更好地做到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及人生道路有更科学的规划,并不断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以减少迷茫状态下的弯路。
(二)开门办学,将多种社会资源应用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学生是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后继力量,高校有在责任和义务在校园和社会间架起有效的桥梁,便于学生在毕业后尽早地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教练技术应是开门办学,做好校园和社会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高校自己的事,这个社会都应关注与支持,为高校学生提供跟多的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高校要积极整合并充分利用包括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及学生自身的各种资源,以利于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应用;二是经济社会发展至今对高等教育和高等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闭门造车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即“书呆子”难以在社会及职场中立足,因此教练技术应是开门办学,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社会法则及职场政治等的教育,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眼界,兼容并包,以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引导与辅导有机结合,构建教练技术的本土化模式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职业生涯教育的完整模式,仍以西方的理论思想为主体,而中西方的基本国情、社会文化和人才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西方的理论体系未必适于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融合本土文化的和引用教练技术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3]。大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由于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更要求高校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及价值观,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步入社会发展的正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这是教练技术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实现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 教练技术在高校生涯教育的应用实践
教练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辅导和领导技术,在我国尚无完整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目前多属于探索阶段,但教练技术“世界上没有无能之人”的核心思想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克服“我不行”“、我不能”、“我不会”的心理障碍,提高积极探索、积极尝试的内在动机,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塑造一个更好地自己。
(一)教练技术在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用的多元化
1.教练构成多元化。在当今经济社会,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大学应届生的职业选择更加多样,就业渠道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因此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只有做到教练构成的多样化,才能满足众多大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在教练团队构成上教练可以来自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企的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也可以是来自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社会慈善机构的领导和要职人员,还可以是科研机构的知识分子等,总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教练。
2.内容与活动多元化。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对教练技术的实践活动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进来。活动的主题可以是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文化、业务能力及面试技巧等等,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主题班会、就业相关专题讲座和相关社团俱乐部等。
3.教练工具多元化。教练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引入了如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生涯平衡轮、心理引导、分析法、高效提问等工具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尤其是由“没做什么应该做的,做了什么不该做的,这件事的价值何在”这三个问题构成的“快乐三问”大大帮助了学生实现从问“为什么”到“怎么办”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教练技术实践的开展流程
1.教练技术项目模块设计。教练技术的核心是项目的模块设计,一个好的模块设计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前提,也是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由于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固有差异,我们的项目设计也应遵循我国教育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教练技术,因此与我们而言一个合理的项目设计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认识、职业环境探索、综合素养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四大模块,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次由于各高校的办学水平不一,生源质量存在差异,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下,项目负责人、教练和学生可以对项目的具体内容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教练更好地“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提升。
2.教练模式设计。教练技术虽为高等教育的辅助形式,但同一般的辅助教学如兴趣班、课外辅导班等有很大差别,原因是其与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直接挂钩,更多的是在教练演示后,由学生个人或者团队进行实战操作,需要有社会实践平台的支持,给予学生和团队更多机会参加专业实习,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其日后参加社会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为弥补教育水平的差距,早日实现教练技术在我国高校的普遍应用,受过专业培训的教练可通过网课或者直播课的形式传播教练技术的内涵与模式,防止教练技术的执行与其主题偏离,同时也有利于充分整合各项社会资源,加速教练技术的“本土化”进程。
3.融入就业引导。将教练技术应用于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项目核心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因此无论在项目内容还是辅导形式上都应重视就业理念与职业规划的引入。[5]目前我国高校的教练大都来自国企大型单位,他们有着丰富的就业经验和专业的职业技能,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对他们即将面对的社会工作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用人单位对理想员工的要求也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效果评估
为巩固教练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早日实现教练技术的专业化推广,在项目结束增加效果评估和后续跟踪,通过学生与教练的相互评价及自我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努力改进,促进学生和教练的进一步成长和全方位的提升。评估的形式可以是学习报告、学习成果展览、探讨会等。
三 教练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练技术依附于完善的思想逻辑体系中,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更加积极正向的态度看待他们今后生活的大背景和就业大环境。由于教练技术在我国高校刚刚起步,在应用过程中必然对社会、高校、教练以及学员存在一些挑战,我们应积极应对,时刻注意一下几个问题,不偏离教练技术的应用主题。
(一)坚持教练技术的本土化
将本土化的教练技术应用于高校职业教育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方教练技术的思想理念在我国不再适用也未必行的通,要发挥高等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必须结合我国国情,社会环境以及高校的教学能力,同时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人才的培养方向,还要结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等,在多项因素本土化下的教练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实干型人才。
(二)注重多元化的项目设计
教练技术的应用主体不在教练而在于学生,但一个完整的教练技术应用模式应包括教练、学生、教育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参与,缺失教练就缺失了引导者,会使职业教育更加盲目,而缺失教育者就缺失项目的组织管理者,项目难以顺利开展,教练技术就难以应用和推广。同时教练技术在项目设计上必然要包括社会因素,实践平台的高低直接关乎项目实施的质量好坏,同时教练能更好地依据实际就业环境的需要及时调整教练计划于培养方向。
(三)选择与培训专业教练
教练是教练技术的最重要的资源,直接关系到项目开展的效果,因人生阅历丰富和涉猎范围广的教练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同时“阅人无数”也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适于学生发展的道路上做出更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少走弯路,缩短成功的进程。同时优秀的教练还应具备高超的职业能力和道德修养,教练如同导师,专业能力必须过硬才能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道德修养更为重要。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教练能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更会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就业理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增加积极奋斗的动力。因此在教练的录用上高校应慎重选择,经层层考核最终确定教练人选。
参考文献
[1]张光辉,徐灿.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2016(10):109-112.
[2]苏筱.职业指导新技术——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16(7):00229.
[3]方雅静,赵佳菲.教练技术在大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4(1):29.
[4]马速.NLP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3):41-44.
[5]张光辉,徐灿.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6(10):109-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