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就业竞争压力大,生涯混沌论认为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是生涯发展的本质,通过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发展观,建立多元化的职业认同感,构建合理有效的生涯适应力辅导方法,能够帮助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增强生涯控制感,获得自我完善,完成实现自我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护理;大学生;生涯混沌论;生涯适应力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丽.混沌生涯背景下提升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60):132-133,138.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Improving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otic Career
WANG Li-li
(School of Nursing,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pressure of employment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Chaos theory of career holds that uncertainty and unpredictability are the essence of career development.By establishing positive and uncertain career development concept,building diversified professional identity,and constructing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unseling methods of career adaptability,nursing students coul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career control,achieve self-improvement,and ultimate goal of self-realization.
Key words:Nursing students;College students;Chaos theory of career;Career adapbility
当今社会环境快速变迁,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高校越发重视大学生的生涯教育,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近年来被众多学者所关注。Bright和Pryor将混沌理论引入对生涯现象的描述与生涯心理的揭示,提出了生涯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of Career)[1]。生涯混沌论认为,生涯是内外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复杂系统,具有动态开放、分形特征的静态结构,以及非线性的变化过程等特点。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是生涯发展的本质特征[2],每个人的生涯决策能力如何是基于当时可控条件下的因果逻辑关系推导出来的,就算前期研究再透彻,想准确预测一个人的未来依旧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如此一来,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并不能成为生涯辅导的目标[2],提升生涯适应力,学会应对生涯发展中遇到的偶发事件和不可控事件,适应力越强,应对性越强,这对研究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提升路径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护理专业今后将面临临床一线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只有学会积极应对挑战和压力,保持个体行为与目标的一致性,才能从工作中体会快乐。前期应用赵小云等[3]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CSCAQ)对我校536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体状况见表1),说明学校开展的生涯辅导课程已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面对生涯问题时已具备一定心理要素。但是生涯适应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3.06%,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生涯控制低。生涯控制低从侧面印证生涯发展已进入混沌时代,在混沌语境下,如何提升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让学生学会积极有效的自我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 提升生涯自我效能感,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发展观
在护理专业大学生群体中,学生对个体生涯的不确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生涯心理学家Bright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有7O%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生涯发展受到预料之外的事件的极大影响[4]。生涯不确定状态会引起生涯发展迟滞,导致自我认定的危机,更会影响个体对生活的调适能力[5]。面对不可控的偶发事件和无法预知的职业前景,个体生涯自我效能感极有可能遭受重创,开始对自我人生目标与意义产生疑惑与质询(Creed,2003)。针对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应充分发掘其生涯自我效能感,加强个体对事态结果的预测性和控制力,培养合理的归因方式,引导个体认识到混沌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6],以“积极不确定”的心态乐观地去面对失败,接受挫折,根据不同时段的问题及时调整自我目标,使得个体行为与目标保持一致,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
二提升生涯灵性,建立多元化的职业认同感
在混沌的生涯背景下,教育要遵从个体内在需求的超越性。在树立积极不确定的生涯发展观的同时,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自我需求与外界客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的关键点。学生只有学会调整个人目标,积极融入社会质素,寻求自我生命中的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平衡点,才能完成个体生涯的“驱动”与“再造”[7]。从而在不断的探索、决策、发展中持续性地调整自身需求,开辟多途径的生涯发展路径,完成多元化的职业认同。
三提升生涯应变的“元胜任力”,构建合理的生涯辅导方法
生涯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对事态发展中所产生的原发性元素和继发性元素具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在生涯混沌的背景下学会用积极的心理动态平衡系统达成自组织的有序状态,最终获得自我实现[2]。赵小云在2011年提出了我国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理论建构模式[8],指出生涯适应力的发展贯穿于六个维度中,故高校的生涯辅导应根据学生在六个维度中的不同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生涯调适是指个体在面对以及处理生涯发展中的问题时,会通过自我的某种信念、对事态的态度或行为来弹性应对事态的发展,从而获得积极感受或产生某种建设性行为[8]。研究中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调适能力在各维度中相对较强,这说明现有的生涯辅导课程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在面对困境时有一定的应对能力。
生涯人际是指个体在自我的生涯发展中能够维持较好地人际关系,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8]。研究中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人际维度得分较高,这跟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高有一定关系,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85.8%。女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天生比较有优势,选择护理专业与今后职业的期望度、吻合度更贴切,从而会更积极地进行生涯探索,关注生涯前途。
生涯关注是指个体对自我的今后生涯如何发展有所规划,心态上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8]。研究中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关注维度上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学生的专业思想相对稳定,对自己的未来生涯方向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融合度上,学生的把握度不够。因此,高校在针对性辅导中要根据个体差异,加强自控力辅导,让学生逐渐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生涯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陈龙春,201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涯目标。
生涯自信是指当个体面对自己的生涯问题时,能够充满信心,能够相信自己会及时解决问题的信念[8]。研究中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缺乏生涯自信。学校辅导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生涯信念,可通过模拟面试、角色扮演、自我控制训练、时间管理训练等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生涯好奇是指当面对自己的工作世界愿意去积极地尝试和探索[8]。研究中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在此维度上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在生涯探索上不积极不主动,安于现状,出现这种状况跟学校和家庭的影响都有关系。学生存在依赖心理,家长过度帮办,加上对专业的片面性理解,认为护理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就是护士工作,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规划意识不强,不愿意去探索职业世界,没有长远眼光。学校应多提供各方面的政策信息,让学生了解当下的就业市场状况,进行就业形势分析,拓宽学生的视角,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生涯价值观,从而学会探索各种可能性。
生涯控制是指个体一旦规划了自己的生涯后,能够实时掌控生涯发展规律并为之负起责任[8]。研究中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控制能力最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高校应加强生涯决策训练,在告知学生一些生涯决策理论的同时,通过自我评估分析方案,引导学生学会挑选合适的方案并付之行动。
同时也可通过早期临床实践、朋辈辅导、双创训练等途径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尽早了解护理,真实接触工作环境,感受工作氛围,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形成适宜的生涯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1]Barabasi A L.Linked:How everything Is Connecetd to Everything Else and What It Means for Business,Science 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Penguin,2003.117.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3.
[3]赵小云,谭顶良,郭成.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5,29(6):463-468.
[4]Pryor R G L,Bright J.Order and chaos:A twenty—first century formulation of careers[J].Austra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3,(2).
[5]李斌,王欣.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765-767.
[6]程婧,段鑫星.大学生生涯核心信念及其教育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5(1):17-21.
[7]Hall D T.The protean career:A quarter-century journey[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1):1-13.
[8]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结构、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D].20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