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效运用教练技术可以增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通过介绍教练、教练技术、教练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运用教练技术来提出应对计策。
关键词:教练技术;教练教师;素质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罗银秀.“教练技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38):76-77.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渐渐的成为主流,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的教育体制很难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的要求。为提高我国人才的质量,政府提倡素质教育,但教育的结果实际上是不合要求的,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很难实施,要得出理想的成果也更难,便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上,现实中很多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只重视智力方面的教育,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阻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所以为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优秀的师资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为基础,注重引导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健全的个性。在教育中运用“教练技术”能有效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意识以及增强素质教育的效果。
一“教练技术”、教练与教师教练含义
(一)“教练技术”含义
教练技术指的是:教练型领导运用的技术。国际教练协会对教练技术的定义如下:“一个发人深省的创造性过程,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个人和职业潜力。”教练技术在二十世纪末期才建立并逐渐趋于完善。王雁飞(2016)等总结到“教练技术就是帮助被教练者开发自身潜能,并寻求现实可能性的方法与手段。”[1]敖博(2017)等将教练模型的重要成分总结为:“问题的辨认和解决,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教练关系、转化过程的机制。”[2]随着教练技术的全面和发展,教练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二)教练含义
“教练”一词最初出现在1500到1509年间的英语中,最初指的是特定的马车。不同的研究对于教练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时代教练的定义也发生变化。ICF定义教练为“与合作客户中创造一种刺激,激励他们最大化他们的个人和职业潜力。”Hudson认为:“教练是通过引导体验式学习培养面向未来能力的人。教练应该是一位值得信任的楷模、指导者、智者、朋友、高洁之人、服务者或引导者-,他们与经验尚浅的人员与组织团队合作挖掘新的潜能和目标,塑造新的远景和计划,最终实现预期目标。教练是指经培训后致力于引导他人提升能力、执行力和信心的人。”国际教练联盟将教练定义为“教练是客户的合作伙伴,通过有意识和富有想象力的对话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和专业潜能[3]。”现在教练非常流行,存在许多资源、定义和模式,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角度和理论,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加入自己的理解,发展出自己对教练的独特思考[4]。
(三)教师教练
著名教育咨询师安迪·斯迪克斯(Andi stix)曾提出并使用了“教师教练”的概念,将教师的职责定为如下几点:①制订明晰的计划;②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③激励学生互帮互助;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热情,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练型”教师激发学生的动机,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挖掘学生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素质教育(胡建栋,特力更,雅梅,2011)[5]。
二 教练技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建立友好和善的师生关系
教练技术运用的前提便是建立起真诚、接纳和责任的伙伴关系。教师教练要确保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效运行,必须和学生建立对等的关系,保持融洽和谐的沟通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学生才会在教育过程中袒露出自己的缺点,并且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建议。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教练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平等沟通,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引导学生辨识自己的心智模式对自己行为的影响,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模式的不足,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改正的决心,同时教练型教师并不直接给予改正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我制定出改正措施,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
(三)给予学生个性化教育
教练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密切交往和沟通,引导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发展计划,这些计划不是一概而论的泛泛而谈,而是适合学生的具体措施。教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会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同时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的问题,和学生洽谈,帮助学生制定出可行方案,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6]。
三“教练技术”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对策
(一)教师要明确角色定位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教育对象是谁?教育对象的特点是什么?可以采取的教育教练过程有哪些?有哪些适宜的教育方法?自己擅长何种教育教练技术?只有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确保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和谐、平等的关系。只有在支持型的环境下,和学生的对话才能带来相互的理解,实现更高层次的意义,也就是让学生更好的觉察自己,从而能够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起伙伴关系,同时,为维持伙伴关系,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注意倾听,并积极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建立对学生的360评价
学生心智并不成熟,在生活中通常只是看到自己眼中的自己,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认识不够,对自己认识存在偏差。建立对学生的360评价,也就是将老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多途径、多角度的了解自己。帮助学生聚焦于并继续提升自身现有的优势,改变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行为,学会新的技能和方法。
(四)帮助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并实施跟踪
教师负有在学生学习成长、发展自我、取得收获的过程中支持他们的责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合通过360度评价收集到的信息,确定改正的目标,并制定实施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之后要督促学生落实执行计划,并实施跟踪检查他们的计划是否可行性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7]。
(五)定期与学生沟通
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一两次的沟通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儿童的学习具有间接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需要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其心智模式、行为方式可能发生变化,教师要定期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
(六)建立学生个性成长档案
在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和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做好反馈,进行总结并制定出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档案,将学生在每一段的计划、方案、进步、不足等内容记录在案。
参考文献
[1]王雁飞,张静茹,林星驰,周良海,朱瑜.教练型领导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05):44-57.
[2]敖博,郎玉玲,李珊珊,刘国辉,闫娜,智喜荷,胡景贤.教练型领导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护理领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S1):81-84.
[3]赵迁远.教练技术之“教练”解析[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4):42-46.
[4]王妍妮.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多样性考核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3):51-53.
[5]胡建栋,特力更,雅梅.关于职业院校教练型教师属性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65-66.
[6]朱晓闻,李文娟.教练技术应用于研究生生涯指导的可行性[J].教育现代化,2017,4(46):105-107+125.
[7]企业教练的六项指南[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5(41):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