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卒中后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特点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笔者医院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59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项目指标、血液学指标、卒中病情程度、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情况等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分析卒中病情严重程度与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情况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血压水平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卒中病情程度NIHSS评分和睡眠障碍PSQI评分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认知障碍MMSE评分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卒中病情程度NIHSS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卒中的临床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卒中病情程度与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之间的密切相关;应当根据不同卒中的特点和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相关性
本文引用格式:岑丽霞,黄德,屈亚妮.不同卒中后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特点及相关性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5):98-99.
0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上颇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后,极易导致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更会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2-3]。因此,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性,对于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医院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4]诊断标准;③发病病程在1周内;④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情严重,存在意识障碍,无法完成研究项目;②既往精神病史;③合并肝肺肾脾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④发病前伴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疾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60-78岁,平均(68.5±4.6)岁。
1.2研究方法。根据CT或MRI检查,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59例)和出血性脑卒中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项目指标、血液学指标、卒中病情程度、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情况等临床特点之间的差异,分析卒中病情严重程度与睡眠障碍、认知障碍情况的相关性。一般项目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吸烟史、饮酒史。血液学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外周肘静脉血检测。卒中病情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卒中病情程度越严重。睡眠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总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认知障碍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价,总分3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水平越好。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项目指标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高于出血性脑卒中(P<0.05),血压水平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卒中病情程度、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情况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卒中病情程度NIHSS评分和睡眠障碍PSQI评分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认知障碍MMSE评分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见表2。
2.3卒中病情程度与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卒中病情程度NIHSS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见表3。
3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血压水平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作者认为,这说明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缺血性脑卒中与年龄偏高、体质指数(BMI)偏大有着密切关系,而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同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卒中病情程度NIHSS评分和睡眠障碍PSQI评分低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认知障碍MMSE评分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组(P<0.05),提示了出血性脑卒中相比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更为严重,发生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程度也明显更重,在治疗与控制上需要更加重视。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卒中病情程度NIHSS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证实了卒中病情程度与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卒中的特点和睡眠障碍、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脑卒中又叫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急性发作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组类型,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一位,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5-6]。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情况,而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发生又是加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脑卒中的加重、再发,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7-8]。为此,本研究对两种不同卒中后发生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卒中病情程度与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性,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倩,董立焕,成杰,等.脑卒中患者急性应激障碍与睡眠及认知的相关研究[J].重庆医学,2018,47(33):4242-4245.
[2]叶作龙,汪祖强.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76-78.
[3]李世文,邱晓雪,武一平,等.轻度认知障碍与卒中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6):631-63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等.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5]于逢春,周正宏.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1):966-972.
[6]贾正常,牛小媛.轻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9):1588-1590.
[7]谷新医,梁金,刘文博等.出血性卒中与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2):17-20.
[8]郭慧丽,尹春丽,李茜.老年脑卒中患者不同抑郁程度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622-56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