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6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33 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 [ 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水平、炎性指标 [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 干扰素(INF-α)、白细胞介素 -6(IL-6)] 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肾功能指标(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后, 研究组 IgA、IgG、IgM、TNF-α、INF-α 和 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 72.73%(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免疫指标、炎性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激素治疗。
【关键词】 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激素;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免疫;炎性指标;肾功能;不良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免疫系统疾病,在青壮年中较为常见,好发于女性人群,其发病与免疫异常、感染、环境、内分泌、遗传因素等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会严重损伤肾功能 [1]。临床主要采用抗凝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症状。本文观察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6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2];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皮肤红斑等表现, 伴随肾功能下降,出现蛋白尿或无症状血尿。排除标准:合并皮肤疾病、神经系统受累;不能耐受本研究用药者;既往存在肾脏损伤。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 201705)。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33 例。对照组:男 18 例,女 15 例;年龄 27~49 岁,平均(38.00±4.20)岁;病程 1~6 年,平均(3.50±0.56) 年。研究组:男 12 例,女 21 例;年龄 28~50 岁,平均(39.00±4.35)岁;病程 1~5 年,平均(3.50± 0.5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接受对症治疗,保持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减少感染,避免应用青霉素、磺胺类等损伤肾脏的药物,皮肤感染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药物治疗,预防病情恶化加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天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0689,5 mg)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 0.8 mg/kg,1 次 /d,连续治疗 6 周后,结合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病情稳定后按照8~12 mg/d 维持治疗,连续治疗 12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将 5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与 500 mg 环磷酰胺溶解后静脉滴注,1 次 /2 周,连续治疗 6 周,之后根据病情,合理调整静脉滴注次数,至少1 次 / 月。连续治疗 12 周。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运用日立 7600-02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水平,试剂盒均为上海荣盛生物药业公司生产。(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 干扰素(I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24 h 尿蛋白含量减少≥ 70%,尿沉渣红细胞、尿蛋白水平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24 h 尿蛋白含量减少 >50% 但 <70%,尿沉渣红细胞、尿蛋白水平减少;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治疗有效率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运用美国生产的 Beckman Coulter AU68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IgA、IgG 和 IgM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IgA、IgG 和 IgM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TNF-α、INF-α 和 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NF-α、INF-α 和 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 72.73%
(2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与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为肾脏,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 [3]。临床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可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组胺及其他有毒物质形成、释放 [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泼尼松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
有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 IgA、IgG、IgM 水平高于健康人,这可能与疾病诱导免疫功能紊乱相关 [5]。目前,TNF-α、IL-6、INF-α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尚未明确,但其水平升高可为疾病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6]。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 IgA、IgG、IgM、TNF-α、INF-α 和 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环磷酰胺为广谱抗肿瘤药物,也是免疫抑制药,联合激素可在短期内清除患者体内自身抗体,改善症状 [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肾功能。
综上所述,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免疫指标、炎性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激素治疗。
参考文献
[1]黄耀禹,段俗言,王静,等 . 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细胞及疾病活动度的影响 [J]. 江苏医药,2018,44(12):1410-1413.
[2]郭桂梅,何威逊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13):978-982.
[3]陈宇璇,冯学兵,靳子义,等 . 环磷酰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影响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9,23(8):507- 512.
[4]周余蕾 . 环磷酰胺与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 [J]. 饮食保健,2020,7(11):81-82.
[5]闾志敏,顾菁,叶丽萍 . 泼尼松、环磷酰胺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功能及其他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1):834-838.
[6]张彦,徐琼,陈梦露 . 滋阴清热解毒法联合激素、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补体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20,43(6):509-512.
[7]李力,徐照,吴春叶,赵晶晶,等 .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 SLE 患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176-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