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阶段性语言训练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9 16:48: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语言训练,比较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运用、结构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性语言训练可提高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关键词】 脑梗死;优质护理;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满意度

0  引言

脑梗死患者急救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其中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 [1]。而大脑语言功能区的低代谢和低灌注与失语的发生密切相关。积极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语言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2]。本文观察阶段性语言训练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3];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病情稳定;意识清醒。排除标准: 原发性构音障碍者;发音器官功能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 18 例, 女 22 例;年龄 46~78 岁,平均(60.28±2.36)岁。对照组:男 16 例,女 24 例;年龄 45~77 岁,平均(60.59±2.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语言训练、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语言训练。(1)第一阶段。唇舌发音训练:护理人员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 , 让患者在镜子前做出模仿并自我观察,导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 前期练习简单的声母、韵母,之后慢慢练习近似音。(2)第二阶段。录音跟读训练:护理人员提前利用录音设备录好日常生活常用的词语、句子等, 让患者跟读录音内容,每次练习持续 5 min 后休息1 min 后继续,训练频次、时间需依据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制订,以自觉无疲劳感为宜。录音配置舒缓的背景音乐,并附带一小段鼓励语。训练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短到长。(3)第三阶段。口腔肌肉训练:运动性失语时间超过 1 个月的患者, 发音相关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萎缩。训练时以口腔和舌周围肌肉群的协调运动为重点,指导患者练习卷舌、嗑瓜子、鼓腮、嚼口香糖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 3 个月后语言功能评分,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估 [4],含言语性(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非言语性(阅读、书写、运用、结构)两部分,8 项分值均为 1~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该项语言功能越弱。(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总分为100 分,<60 分为不满意,60~80 分为基本满意,>80 分为满意。满意度 =(满意 + 基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WAB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运用、结构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运用、结构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当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脑梗死后大脑功能重塑与语言功能恢复机制,但研究显示,大脑皮层受到损伤后皮质即开始自发重组 [5]。给予语言训练的患者较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皮质恢复速度明显更快,语言功能恢复质量明显更高 [6]。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语言功能指标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通过对失语症患者开展语言功能训练,能够刺激原本受到抑制的神经通路,促进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强化脑部生物电活性,调节大脑皮质的潜在能力,使大脑皮层细胞更迅速地完成代偿活动,从而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 [7]。口腔肌肉训能够避免语言功能相关肌肉的退化、萎缩,对于已经出现肌肉萎缩的患者,也能够起到缓解作用 [8]。

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阶段性语言训练可提高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文静,胡艳淳 . 早期语言分级及被动训练在脑梗死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58-59.
[2]吴春兰 . 基于 Orem 自理理论的康复护理指导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研究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4-6.
[3]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组 . 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1-6.
[4]同艳风,李青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7-19.
[5]邢志丽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141-142.
[6]阚弢,戴立磊,成逸 . 记忆广度训练对脑梗死后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语句听理解能力的疗效观察 [J]. 护理与康复,2017, 16(11):1184-1186.
[7]陈海燕 . 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92-94.
[8]李红萍,孙振文 . 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 [J]. 河北医药,2018, 40(11):1750-17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27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