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恶性肿瘤之一的胃癌(gastric cancer)在我国最为常见,中医学称其为“胃脘痛”。近年来,在以现代医学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同时, 中医药防治胃癌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也屡见报端,成绩斐然。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对近年来运用参芪抑瘤方对胃癌的防治研究进行了概括, 主要包括对胃癌中医病机的认识、参芪抑瘤方由来及方义、以及就此借鉴现代科学手段展开的相关实验研究等。依据前期的研究和目前的实验进展,表明参芪抑瘤方在胃癌的防治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说明在胃癌的防治中,中医药有其独特优势。
关键词:参芪抑瘤方;胃癌;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0引言
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 [1],在我国最为普遍,是最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之一,也是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主要对象之一 [2]。大多数学者认为胃癌的病因主要包括 Hp 感染、饮食习惯、服药不当、情志因素以及劳逸失调等几个方面。它的病程繁杂,生物基因种类多。其中细胞的侵袭转移与凋亡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3-5]。由于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胃癌发病年龄日渐年轻化。随着医学的进步,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对早期胃癌患者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还是难以避免因发现时已经确诊为晚期胃癌而失掉生命 [6]。大量研究报道,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可减轻患者病痛,使其生活品质得以改善,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7]。参芪抑瘤方是在当归贝母苦参丸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为导师吴红彦教授临床治疗肿瘤病人的有效验方,具有解毒散结,扶正抑瘤的功效,符合肿瘤虚、痰(湿)、毒、瘀的病机。当代药理研究发现方中的几味中药,其所含有效成分对多种癌细胞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8]。此外,前期通过对细胞、动物等实验研究发现参芪抑瘤方对胃癌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1胃癌的病因病机
1.1从气血角度认识
有学者认为在治疗胃癌的古今方剂中,补益类中药居于第一位,说明补益虚损是从古至今历代医家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由此 也可以证实气血亏虚、阴阳不足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通过学习分析现代医家治疗胃癌的方剂,得出活血化瘀类 及理气类中药的应用分别居于第三、第四位,说明现代医家重视血 瘀、气滞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9]。钱伯文认为理气散结是胃癌的根本治法,通过调畅气机,散瘀化痰,可控制其形成和发展 [10]。壮雨雯等 [11] 以归芍六君子汤配伍黄芪为基本方,据正虚与毒瘀消长关系,症状表现,随证加减,可减轻病痛,生活品质得以改善。李应红等 [12] 运用中医益气养阴扶正法配合化疗治疗90 例胃癌患者,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刘德山 [13] 认为胃癌术后病人提倡“治虚先健脾,健脾必益气”;治疗应以补虚扶正为主。
1.2从寒热角度认识
寒热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病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但恶性肿瘤 纯属寒或纯属热者少见,多以寒热错杂、寒热并见的证型出现。陈 信义等 [14] 认为本虚指胃内寒、脾气虚;陶丽 [15] 总结认为胃癌的早期主要为脾气虚,最终发展至脾肾阳虚。说明脾胃虚寒、脾肾阳虚 为中晚期胃癌的主要证型。许玲 [16] 经过分析胃癌的证型,得出脾胃虚寒型胃癌占重要比例。由此可见,现代医家多认为胃癌的成 因与内寒中生有直接关系。食积、癌毒、痰瘀等作为导致胃癌发生 的表实之证,最易郁而化热,进而加重病情。
现代医学也认为,生活及饮食习惯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饮酒、嗜食烟熏、烘烤及油炸食物,进食过烫等因素均易导致胃癌的发生。而以上因素均可视为外感火热毒邪,损伤胃络、胃体, 引起胃癌的发生 [17]。目前治疗胃癌常见的中成药如华蟾素片、鸦胆子油口服液等均以清热解毒类中药制成,说明“热毒”在胃癌的成因中占一定地位。何萍萍通过方药分析统计得出,清热解毒类中药占 13.29%,居于第二位,而这些中药均已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 [18-20]。
但是,脾胃虚弱型在胃癌患者中多见,若治疗中过分应用苦寒 清热之品,反而会更加伤及脾胃之气而百药不纳,从而可能促使胃 癌的复发与转移。因而当今多数医家强调治疗上“寒热并用”、“以 平为期”。如蔡慎初治疗胃癌喜在方药中加入“吴茱萸”一药,制 约药物之寒性,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 [21]。
1.3从脏腑角度认识
在传承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的前提下,近现代学者认为胃癌的 病因病机分为如下几个因素:脾胃虚弱论、脾肾不足论、气质论、热 毒致病论、痰凝血瘀论等。由此可以看出,脾、胃、肝、肾四脏腑均 与胃癌的成因有关 [22]。脏腑学说居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地位,其中,脾胃在脏腑学说中占重要比例。孙桂芝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由于脾虚不能升清, 故胃癌患者的病变往往是脾虚伴随气、血、痰、湿、食等。因此提出了胃癌属“脾虚为本、胃病为标”之症,治疗方面以健脾和胃为主、 兼以消食化积、祛瘀解毒等 [23]。蒋晓芬等 [24] 观察胃癌西药化疗再联合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很好地可控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在对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均认为与肝气郁滞有关。肝主调畅气机,既能促进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又能助力脾 胃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可调畅情志。肝气不舒,则气血津液运行失 畅,胃癌发生的病标如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也随之而来;而胃癌 发生的根本因素即脾胃功能紊乱也立即显现,二者相互作用,导致 胃癌的出现、复发和恶化 [25]。余桂清等 [26] 认为,胃癌多因情志不遂所发。蔡锦莲认为中虚气滞为胃癌的主要病机,在疾病某阶段 会有湿热阻滞中焦和肝胃不和等病机表现 [27]。
肾居于人体之下焦,为阴中之阴,其主要功能有:藏先后天之 精,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摄纳肺之清气。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础 物质,肾精亏虚,脾胃等诸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导致脾胃虚弱,外邪 易于侵入,发为胃癌。余桂清等 [26] 认为,胃癌的病因主要在于脾肾,研制健脾益肾方治疗胃癌,药用常以补肾药配补脾药为主,适 用于术后及放化疗后的胃癌患者服用,可稳定病情,减轻病痛,使 生活品质得以改善。刘嘉湘强调,胃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 损,影响其病情的发展变化,治疗上以治病求本为主,重在健脾补 肾 [28]。孙桂芝教授认为脾肾亏虚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故临床治疗以异功散合当归补血汤加味治之,取得良好疗效 [23]。
综上所述,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与脾、胃、肝、肾具有 一定的关系,目前中医医家治疗多从脾胃入手,兼顾疏肝、补肾,同 时注意标本兼顾,配合活血消积、祛瘀散结等法。重视脏腑学说在 胃癌病因病机中的作用,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参芪抑瘤方的来源和方义
据报道,出自《金匮要略方论·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的当 归贝母苦参丸经加减对膀胱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患者的治疗效 果显著 [29]。参芪抑瘤方由吴红彦教授在前方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是其治疗肿瘤病人的有效验方。该方重用黄芪和苦参,扶正 与祛邪并举合而为君;当归辅助黄芪双调气血、通畅脉络以臣;山 慈菇、浙贝、半枝莲解毒散结、化痰祛瘀为使。此方补养气血,清热 化痰,解毒散结,符合肿瘤正虚,湿毒瘀阻的病机 [30]。
3前期研究成果
3.1对瘤组织 Toll 样受体通路分子的影响
现代学者发现 Toll 样受体(TLRs)在肿瘤的发展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31],研究发现: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方对荷瘤小鼠 MFC 胃癌的抗瘤作用与下调 TLRs 通路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3.2抗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在影响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中侵袭和转移最重要,侵袭转移的 发展变化与肿瘤的恶化程度有关。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复杂,涉及多个因素、多个阶段、多个步骤、多个基因 [32-33],阻碍了肿瘤的疗效,侵袭是转移的前提,转移是侵袭的延续发展。
研究结果示:SGC-7901、MKN-45 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在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的作用下可抑制;COX-2,PTEN mRNA 和蛋白表达在参芪抑瘤方含药物血清的影响下,抑制 MKN-45 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 [34]。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参芪抑瘤方对抗肿瘤的侵袭转移有明显的作用。
3.3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血管的生成。因此,近年来治疗肿瘤的 新热点是以新生血管做为靶点,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如 VEGF、TGF、bFGF、PDGF 等和抑制因子 Angiostatin、Endostatin、Vasostain、Tumstatin、IL-12 共同参与其生成过程。这些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均可成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潜在靶点 [35]。参芪抑瘤方与顺铂联用,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 子,对肝癌 H22 荷瘤小鼠产生有协同减毒增效的抗癌作用[36]。本方通过下调瘤体组织中 VEGF、TGF-β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阻 滞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发挥抗癌的作用 [37]。本方还可在基因转录和蛋白翻译环节,减低癌组织中 MPP13 和 bFGF 的表达,抗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进而削弱其发生侵袭转移的基础,达到抑瘤的 目的 [38]。
3.4阻滞肿瘤细胞周期
肿瘤的发生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细胞周期失调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前期研究证实,胃癌 MKN-45 细胞在参芪抑瘤方药物血清的诱导下在 G0/G1 期发生周期阻滞,从而使阻止了肿瘤细胞进入S期 [39]。该药物血清还可干预胃癌细胞 MGC-803 的细胞周期, 抑制其增殖 [40]。
3.5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发现:胃癌细胞 SGC-7901、BAX、PTEN、COX-2 mRNA和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在当归贝母苦参丸含药血清的作用下,使其 抑制 [41]。
4结语
胃癌作为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在医学 界最主要的研究课题是:如何提高癌瘤的临床疗效和减轻患者的 疼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经过临床验证表明,中医药在控制肿瘤 生长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限,预后和放、化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 代的优势 [42]。近年来中医药在胃癌的防治方面优势渐显,已达到分子基因水平,参芪抑瘤方防治胃癌的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细胞 增殖、调节免疫、抑制血管新生、抑制端粒酶的表达、抗侵袭转移及 逆转多药耐药等。
参芪抑瘤方在防治胃癌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取得进展, 表明其在控制胃癌的生长速度、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限、使患者的生活品质得以改善等方面具有其不可磨灭的效果。但是本研究还未能从多环节、多靶点间的联系和影响深入探讨对胃癌的防治。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总的来说,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今后应探讨更合理的组方优化方 案,加强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科学严谨性,为该方的新药研发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和充分的验数据。
参考文献
[1]张双妹 , 李平 . 中医对胃癌治疗的认识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 2010, 19(2):4-4.
[2]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6, 66(2):115.
[3]倪穗颖 , 张经纬 , 王广基 , 等 . 靶向肿瘤代谢的药物研究进展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J]. 药物评价研究 ,2018,41(08):1525-1532.
[4]张容容 , 张琍 . 胃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24):3727-3729.
[5]李玉珍 .BMF 促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 展 ,2017,44(9):751-756.
[6]Xie QP, Xiang C, Wang G, et al. MACC1 upregulation promotes gastric cancer tumor cell metastasis and predicts a poor prognosis[J]. J Zhejiang Univ Sci B,2016,17(5):361-366.
[7]冯颖 , 吴成亚 , 李杰 .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优势及可能机制研究进展 [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1):200-203.
[8]孙鹏. 对胃癌患者进行以健脾为基础的中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2(5):18-19.
[9]何萍萍 . 胃癌中医方药防治的相关文献研究 [D]. 湖北中医学院 ,2007.
[10]钟倩 , 陈清煌 , 易耀森 . 钱伯文教授治疗胃癌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6):35-39.
[11]壮雨雯 , 周锦勇 , 刘沈林 . 扶正祛瘀法治疗晚期胃癌之药对举隅 [J]. 环球中医药 ,2015(9):1114-1116.
[12]李应宏, 张宇杰, 王沛, 等. 益气养阴扶正法配合化疗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J]. 甘肃医药 ,2015(10):754-756.
[13]臧代 , 刘德山 . 刘德山扶正法治疗胃癌术后经验 [J]. 江西中医药 ,2017(1):15-16.
[14]王婧 , 田邵丹 , 陈信义 . 胃癌中医证素探讨 [J]. 天津中医药 ,2009,26(5):402-404.
[15]陶丽 , 杨金坤 .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6,24(4):684-686.
[16]许玲 , 魏品康 , 秦志丰 , 等 . 胃癌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767 例 [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13(15):1804-1808.
[17]赵益 , 王高玉 , 戈淑超 , 等 . 中医药对胃癌预防的研究进展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3):1162-1164.
[18]杜江洋 , 徐元 , 王楠 , 等 . 白花蛇舌草 - 半枝莲药对组分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24(17):99-107.
[19]田新宇 , 范翠梅 , 渠田田 , 等 . 半枝莲总黄酮中 7 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及抗肿瘤活性简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53-59.
[20]赫军, 李栋, 马秉智, 等. 藤梨根化学成分和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21(04):213-218.
[21]蔡慎初 . 自拟治萎化异汤治疗胃癌前病变 56 例 [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2):10-11.
[22]林飞 . 朴炳奎调补脾肾法治疗胃癌学术经验 [J]. 北京中医药 ,2017,36(01):49-50+53.
[23]王逊 . 孙桂芝教授治癌诊疗模式、对策与传承研究 [D].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 ,2012.
[24]蒋晓芬 , 邵传锋 .FMC 化疗方案联合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J]. 新中医 ,2017(49):124-126.
《基于中医学理论概述参芪抑瘤方防治胃癌的研究进展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8/2019031810500096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