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针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呼吸支持与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组患者联合应用规范性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 指标自己营养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 84.00%,死亡率为 4.00%;对照组治愈率为 56.00%,死亡率为 12.00%(P< 0.05)。结论 针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呼吸支持与营养支持有利于纠正患者呼吸衰竭和营养不良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 重症肺炎;高龄患者;呼吸支持;营养支持
Observing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A Yong-lu
(Qinghai Red Cross Hospital ICU, Xining, Qinghai, 810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Respiratory support treatment was used in both groups,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tandardized nutritional suppor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PaO2 and PaCO2 indicat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0.05). The cur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4.00%. The death rate was 4.00%; the cur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6.00%,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2.00% (P< 0.05). Conclusion Combined use of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is conducive to correcting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malnutrition in patients,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 Severe pneumonia; Elderly patients; Respiratory support; Nutritional support
0引言
重症肺炎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危重症疾病,其中尤以高龄重症肺炎患者居多。由于此类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差且营养状况较差,因此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患者的病死率较高。重症肺炎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全身炎性反应,可能引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即有可能发生肺泡水肿,其肺血比例严重失调, 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因而患者早期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鉴于高龄重症肺炎患者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状况,容易引发细胞代谢障碍,进一步增加了疾病治疗难度。因此本次研究将探讨联合应用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对于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2015 年 3 月至 2018 年 4 月诊治的高龄重症肺炎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组, 每组均为 25 例,并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6 例,女 9 例;患者年龄 70-89 岁,平均(76.4±0.7)岁; 病程时间 1-4 d。对照组男 13 例,女 12 例;患者年龄 71-88 岁, 平均(75.6±0.4)岁;病程时间 1-6 d。两组患者的线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抗感染、祛痰、扩张支气管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呼吸支持治疗:患者保持半卧位,清除气道内痰液,保持气道畅通。以鼻导管进行吸氧,有鼻胃管患者应注意防止误吸并及时清除患者的呕吐物。结合患者病情,可在满足患者呼吸支持效果的同时,尽量采取第一阶梯内、无创、上呼吸道支持治疗方案。并且在患者病情加重时可以随时采取上一阶梯方案进行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针对高龄患者且气管插管时间超过两周时应采取气管切开实施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指征包括:呼吸缓慢、浅、呼吸不规则、重度呼吸困难、患者意识模糊、呼吸频率 >35 次 /min。患者机械通气的血气指征包括:pH<7.2-7.25;PaCO2>9.34-10.8 KPa;两组患者均采取机械通气,患者初始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实施容量辅助通气模式。24 h 之后更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对通气模式及参数等进行调整。其中 2 例患者由于高龄和感染控制效果不理想及心力衰竭等因素,导致插管时间超过 2 周,且未能拔管者采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 25 例患者并未采取早期的规范性营养支持,仅依据患者日常饮食习惯保持常规饮食,但该组患者每天能量供给无法保障,其总能量约为 1000 kcal。观察组25 例患者均在其发病之后的24-48 h 之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 采取鼻胃管或者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患者每天泵入的肠内营养液,1000 mL 当中含有蛋白质(40 g)、脂肪(38.9 g)、碳水化合物(123 g)、矿物质及维生素等,总能量为1000 kcal。初始泵入速度为 30 mL/h,6-7 d 内可逐步过渡为 1500-2000 mL/ d,泵入速度为 85-100 mL/h。
1.3疗效判定。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其体温及血气分析指标等均完全恢复正常。X 线片提示患者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恢复自主呼吸。呼吸机撤离之后患者仍有正常呼吸;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衰竭的纠正情况以及营养状况。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均以 SPSS 17.0 处理,计量资料的均数± 标准差以( ±s)来进行表示,行 t 检验,采用率以 % 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 0.05 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衰竭纠正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前 PaO2、PaCO2 指标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aO2、PaCO2 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前营养水平均较差(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死亡率对比。观察组 25 例患者治愈者共计21 例,治愈率为84.00%,死亡1 例,死亡率为4.00%; 对照组 25 例患者治愈者共计 14 例,治愈率为 56.00%,死亡 3 例,死亡率为 12.00%。两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呼吸阶梯管理是临床中针对重症肺炎患者比较常用的一种抢救方案。通过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患者鼻导管进行吸氧,待患者呼吸稳定后采取循环支持。若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之后 2 周其病情仍未显著缓解,此时应该采取有创呼吸支持。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在采取呼吸支持的选择中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尽量采取无创上呼吸道支持。实施阶梯化的呼吸支持治疗方案,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患者的营养状况将对其预后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肠内营养在患者肠细菌移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龄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为肠内营养,通过运用肠营养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由于鼻饲导管所产生的不适感,且对患者的呼吸影响相对较小,有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良好恢复 [3]。本次研究中针对高龄重症患者在呼吸支持基础上联合应用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的呼吸衰竭及营养纠正状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联合运用营养支持与呼吸支持治疗有利于提高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针对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呼吸支持与营养支持有利于纠正患者呼吸衰竭和营养不良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卞芸, 秦侃 .1 例合并重症肺炎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的药学干预[J].中南药学,2017,15(11):1618-1620.
[2]刘永福,郑以山.老年重症肺炎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观察[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24(02):98-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