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本中心救治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64例)常规急诊流程,给予实验组(64例)院前急救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调查两组患者救治环节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后溶栓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能够明显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急诊绿色通道
本文引用格式:舒雪.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138,140.
0引言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0%左右,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1]。目前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但受到时间窗的限制,只有少部分患者顺利接受治疗[3]。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中,各个救治环节消耗时间均长于发达国家,严重影响救治效果[4]。因此有必要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救治时间,对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展开讨论,详情参考下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在本中心接受救治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同时排除发病时间>3 h、静脉溶栓治疗禁忌证、精神异常等情况。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个组别,各64例,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76岁,平均(63.37±2.48)岁;实验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5岁,平均(63.19±2.56)岁。对比基本信息两组患者差异较小(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急诊流程,患者家属送到医院后根据病情实施相应救治,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手术准备。
实验组采取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具体为①建立院前急救小组,接到120报警电话后3 min内出发。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心电监护,打开静脉通道,根据情况给予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向家属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症状出现时间,掌握既往史和用药情况。转运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病情。救护车返回途中与院内保持联系,与家属进行深度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入院后的治疗措施,嘱咐做好相应准备工作。②达到医院后直接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减少挂号和等待时间。遵循先治疗再挂号的原则,采用NIHSS量表快速评估病情,规定时间内完成分诊送至抢救室急救。护士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适当抬高床头,观测血压和心电图。从肘部建立静脉通道。所有操作15 min内完成,在30 min内进行CT检查。与家属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60 min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救治环节时间,包括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后溶栓治疗时间。②调查两组患者救治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呼吸道阻塞、神经功能后遗症、脑疝。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救治环节时间对比
由调查结果看出,实验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 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后溶栓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详情参考表1。
2.2并发症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19%,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9%,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近年来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人数逐渐增多,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形成极大负担,严重危及生命安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危急的特点,死亡率较高,尽早展开治疗措施是防止残疾和死亡的关键[5]。发病后梗死部位存在三个区域带,其中半暗带神经功能完全丧失,但神经细胞未完全坏死,及时溶栓治疗恢复血液供应后能够防止脑组织坏死,为脑功能康复建立基础[6]。研究发现,溶栓治疗每延长一分钟大约190万个神经元丢失,造成神经功能损害,因此缩短溶栓治疗时间是成功救治的关键[7]。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模式,在院前急救环节,建立院前急救小组,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小组成员专业抢救能力[8]。达到现场后提前建立静脉通道,为后续溶栓治疗节省时间建立良好基础。通过应用甘露醇等药物,有利于控制并发症。早期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有效减少入院后知情同意书签署时间。经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能够免除挂号、候诊等环节,减少多余的时间消耗,有利于患者尽快接受治疗[9]。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环节进行前移,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急救各个环节,从而缩短抢救时间[10]。CT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立即开展溶栓治疗,保证60 min内完成。在科室内建立卒中单元,提前准备相关抢救设备和药品,保证患者及时接受治疗。从本次研究结果看出,实验组初次接触病人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后溶栓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抢救效率。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实验组明显更低,结果也证实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更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对比常规急诊流程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各个救治环节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玉清,王燕.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124-126.
[2]张阳春,李玫,季学丽,等.基于医疗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6):2065-2070.
[3]校爱芳,李玉凤,李雨凤,等.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探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8):1023-1025.
[4]Panagiotis Dimitriou,Konstantinos Tziomalos,Konstantinos Christou,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presentation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Brain Injury,2019,33(9):1-5.
[5]张宏宇,华静,杨雪芬,等.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7):1346-1348.
[6]Jacoby JS,Draper HM,Dumkow LE,et al.Emergency medicine pharmacist impact on door-to-needle ti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Neurohospitalist,2017,8(2):60.
[7]邱金华,孔令恩,周谦武,等.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改进对静脉溶栓率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3):3553.
[8]张全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34):31-34.
[9]虞琼.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22):2979.
[10]Florica Gadalean,Mihaela Simu,Florina Parv,et al.The impac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on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J].Plos One,2017,12(10):e01855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7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