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300例,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空腹静脉抽血,观察检测结果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以后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诱发小儿出现哮喘,且临床特征较为独特,在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以后,患儿的治疗效果甚佳。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哮喘;临床特征
本文引用格式:苗峰.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58,62.
0引言
在儿童群体中容易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而这一感染和儿童的支气管哮喘又息息相关,可以说,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诱使小儿出现哮喘的一大重要因素[1-2]。但是目前临床对于小儿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出现的哮喘这一方面的研究尚少,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关联与患儿的临床特征,所以患儿的临床诊断以及后续治疗都不容乐观[3]。本次为探究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同时针对临床特征而找出积极有效治疗方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300例,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被选入患儿都有经确诊符合有关诊断标准[4],其中男125例,女175例,年龄1~5岁,平均(2.13±0.89)岁。而在对照组中,有男136例,女164例,年龄1~5岁,平均(2.02±0.9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研究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都要接受血尿等常规检查,之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的时候运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总IgE的时候应用德普化学发光法[5]。在检测患者血清里的特异性抗体滴度的时候,选择酶联免疫分析法,阳性:滴度大于或等于1:40,表示为MP感染。
1.3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儿在入院以后进行镇静、吸氧和雾化等基础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适当给予头孢类抗菌药物,在确诊病原体以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方法是静滴,采用10 mg/(kg·d),连续使用3~5 d,等到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都已经消失以后,即可改为口服阿奇霉素,连续服用3 d以后停药4 d,坚持治疗3周。
1.4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同时注意分析两组血清学检验结果,同时做有关记录。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当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清学检验结果对比
实验组阳性率是48.67%(n=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7%(n=71),且差异有意义,P<0.05。此外,跟实验组的MP-IgM(-)血清总IgE水平比较,MP-IgM(+)血清总IgE水平也要更高一些,这一差异显示有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实验组临床特征分析
实验组患儿的喘息次数较多,当然还有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此外经调查可知,患儿的发病期多集中在冬季,大部分患儿的热程在1周以内,仅有少部分患儿的热程维持了2周以上。有169例患儿的体温在38.5~39℃,还有6例患儿的体温在39℃及以上。
2.3实验组治疗效果分析
实验组患儿在经过基础治疗以及阿奇霉素的联合治疗以后,经1个月的随访观察可见261例(87.0%)患儿的临床症状都已经消失,在2个月以后进行随访发现有44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14.67%。
3讨论
近几年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就是小儿哮喘,该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6]。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儿哮喘跟遗传、环境以及患儿自身的免疫能力低下等均有一定关联[7]。尤其是近几年来,引起小儿哮喘的主要病原体当属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感染的全部病原体中几乎可占据23.2%的比重[8]。而从临床观察结果来看,近年更是有逐渐增长的趋势,病原体的大小跟尿液病毒不相上下,并不具有细胞壁,有杆状、球状等各种形态,经革兰染色后可以看到阴性,传播的时候通过飞沫即可,所以很容易造成流行性传染[9]。
目前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的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目前可确定的是跟以下因素有关,患者在发生感染以后,会在呼吸道建立高反应性,这样一来便会对上皮细胞的完整性造成破坏,所以细胞的通透性会增加,进而增加了变应原的敏感性,下调了呼吸道的兴奋性,并最终导致神经反应性增加[10]。
当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后,就会通过特异性抗原这一介质,引起速发或迟发细胞因子及抗体,最终出现变态反应,患者因此发生哮喘。与此同时,肺炎支原体还会损伤患儿黏膜的屏障,引起外源性抗原的侵入,这样一来,呼吸道便会失去平衡,从而出现变态反应性炎症[11]。此外,肺炎支原体还会释放氧自由基,所以患者的气道黏膜反应会有所增加,导致轻刺激的产生,并最终使平滑肌收缩,同时分泌黏膜液体,引起哮喘的发生[12]。
临床在患儿出现哮喘的时候,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查看是否因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在本次中可看出实验组患儿的顽固性咳嗽和发热症状较为常见,而且患儿也伴有喘息发作。若临床出现长时间的咳嗽以及喘息时,并且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以后的效果并不明显,就存在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小儿哮喘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及时重视起来。肺炎支原体是可以作为感染源的,而且对哮喘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所以一旦确诊患儿是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发哮喘的时候,务必要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小儿哮喘跟MP-IgM阳性有一定关联,而观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可知,MP-IgM(+)计数要高于MP-IgM(-),且差异有意义,P<0.05。在变态反应炎症里,嗜酸粒细胞是关键性细胞,细胞的变化会对变态反应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加重患儿的哮喘症状。而在本次治疗中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其效果较好,但是在临床治疗的时候还是要尽可能地避开反复使用激素,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在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时候,通常表现为喘息、发热等特征,要努力提高疗效,同时控制复发率,在患儿出现哮喘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并积极采取治疗,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疗效并改善患儿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树英.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14-15.
[2]俞国平.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29(10):889.
[3]刘兰.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7):55-56.
[4]胡延琴,柳顺利.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5,14(6):161.
[5]范华青.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351-4353.
[6]吉格杰.分析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107.
[7]王雪.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50例临床分析[C]//中国中药杂志/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2016.
[8]刁淑梅,宋雪,赵敏燕.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发病特征[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1):148.
[9]江月萍.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43-45.
[10]陆彬彬.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56例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7,7(27):203-204.
[11]何敏.探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97.
[12]张敏,景霞,傅大林,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小儿哮喘临床症状及治疗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681-56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