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50例为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150例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炎症指标变化、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00%、90.00%,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60.5±1.8)min、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3±0.4)d及抗生素应用时间(4.5±0.2)d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术治疗来说,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效果更好,对患者创伤更小,手术相关指标也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囊炎;胆结石;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刘智勇.胆囊炎胆结石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50-51.
0引言
胆囊炎胆结石属于胆道常见急腹症,也分为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临床上急性胆囊炎患者主要出现腹痛、黄疸、发热、恶心、寒战等,病情相对凶险,临床发生率在近些年明显升高[1]。慢性胆囊炎患者主要出现腹部钝痛或不适。合并存在胆结石的情况下还会存在消化不良、厌食、嗳气等症状[2]。一般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症状,需采取手术治疗[3]。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胆囊炎胆结石的手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就我院30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确诊为胆囊炎胆结石,接受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凝血障碍、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类患者以及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患者。其中对照组150例:男性76例,女性74例;年龄37~76岁,平均(50.8±1.1)岁;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2.1±0.5)年。观察组150例:男性72例,女性78例;年龄33~79岁,平均(50.1±1.5)岁;病程8个月至8年,平均(2.6±0.2)年,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手术治疗,全麻后选择右上腹做切口5 cm,钝性分离,结扎胆囊管。以电刀切断胆囊管,取出胆囊,缝合切口。观察组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经气管插管全麻下让患者平卧、稍微抬高头部、向左倾斜20°。选择脐下1 cm处做观察孔,选择剑突下1 cm、右腋前线0.5 cm与右锁骨中线0.5 cm做辅助操作孔,建立气腹、置入器械及套管,利用腹腔镜探查,分离胆囊动脉、胆囊管,以钛夹夹闭近端,避免胆结石进入胆总管。逆行剥离胆囊后电凝胆囊床止血。牵拉胆囊底部,暴露胆总管前壁。穿刺成功后以尖刀纵向切开胆总管前壁,经右锁骨中线将纤维胆管镜置入,经胆总管将结石取出。对于较小的远端结石可以生理盐水将其冲出,纤维胆管镜探查无结石残留后,在胆总管内置入T管,缝合切口,引流管经小网膜孔处置入,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炎症指标变化(CRP、IL-6)、生活质量(SF-36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象正常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血象指标改善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计量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00%、90.00%,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其他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观察组手术时间(60.5±1.8)min、术后疼痛持续时间(2.3±0.4)d及抗生素应用时间(4.5±0.2)d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胆囊炎胆结石在普外科屡见不鲜,其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相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4]。胆结石多位于胆囊内或胆囊颈,其临床特征表现与梗阻程度及部位、结石部位及大小、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胆结石的存在会引起胆囊管梗阻、伤及胆囊黏膜、诱发反复性胆囊壁炎症及胆囊功能障碍。此外,肠道细菌若逆行感染也会诱发该病。临床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但手术过程也存在一定风险性,综合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胆结石在胆囊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还可继发引起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感染性休克、胰腺炎及MODS等。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也较好,但创伤太大、术后并发症问题严重、康复缓慢。目前,在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引入腹腔镜技术,使得临床治疗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对无手术禁忌证的急慢性胆囊炎患者均可选择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方案,尤其是对存在心肺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选择腹腔镜治疗效果更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受欢迎,这种微创手术在较小切口下置入腹腔镜及器械,实现胆囊切除操作,创伤大大缩小、出血量更少。但即便如此围手术期仍需有效的护理配合,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快速康复。为了避免发生腹腔内外科病变,在腹腔镜手术前有必要先检查上消化道。若属于急诊手术,必须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指征,由专业的医生操作,避免伤及胆管,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考虑术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分泌物增多、咳嗽、胃肠道受刺激后恶心呕吐等,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呼吸道畅通、适当引流、止吐。术后也可选择性运用中药熏洗、穴位敷贴、艾灸以及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温通经络、消肿散结、调和气血、祛湿散寒,而且对患者无刺激及副作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和普及,也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其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优势更加突出。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各项指标均更好。
综上所述,对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宜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陆松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6):102.
[2]侯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33-634.
[3]许勇.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炎胆结石症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3):35-36.
[4]Kim Jung-Chul,Jin Hye-Mi,Cho Young-Nan,et al.Deficiencies of Circulating 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s and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J].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15,30(5):606-6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