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6例患者,按照依据随机平均法则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3例。研究组采用局部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对疝气患者进行治疗,常规组则采用硬膜外麻醉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对疝气患者进行治疗,对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64±1.08)天,较常规组的(3.67±1.35)短;研究组患者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为(30.02±3.97)小时,较常规组的(41.96±3.02)短:研究组患者所花费的手术费用为(2020±323)元,较常规组的(3129±437)少。整体上,研究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局部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患者效果较好,比硬膜外麻醉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更为安全、简便,而且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及自主下床活动,缩短了病程,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疝气;病因;类型;麻醉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杨锋.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患者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66.
0引言
疝气是指人体内某个脏器或部分脏器通过薄弱、缺损或孔隙等脱离原有正常位置并进入另外一个部位的疾病,临床中较为常见[1]。其常见的类型较多,有直疝、斜疝、双侧疝、单疝等,病因也比较复杂多样,如:小儿过度啼哭、腹部肥胖、妊娠、咳嗽、喷嚏等[2]。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在治疗疝气在临床较为常见,因手术中需把缺损周边的肌肉强行缝起来,术中的疼痛感较为强烈,需进行麻醉处理,常用的麻醉方法有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3]。手术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等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从而促进手术成功,并促进患者及早康愈[4]。本文围绕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患者展开研究,并对其结果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6例患者,按照依据随机平均法则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3例。研究组中,男13例,女10例;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46.31±1.29)岁;最短患病时间为1个月,最短患病时间为20年,平均患病时间为(10.01±1.04)年;患病类型:直疝4例,斜疝6例、双侧疝5例、单疝8例。常规组中,男14例,女9例;最小年龄为6岁,最大年龄为86岁,平均(46.31±1.29)岁;最短患病时间为2个月,最短患病时间为19年,平均患病时间为(10.12±1.06)年;患病类型:直疝3例,斜疝7例、双侧疝4例、单疝9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患病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研究对象均确诊为患有疝气,视觉、听觉及精神状态良好,意识清醒。
1.2方法
1.2.1术前
研究组采用局部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对疝气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手术前可正常饮食,无需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导尿安排[5];术中,医务人员采用1%的利多卡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阻滞局部神经引起痛感。
常规组则采用硬膜外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对疝气患者进行治疗,要求患者术前空腹,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留置导尿管[6];术中医务人员采用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施以硬膜外麻醉,以减缓患者疼痛;术后6小时可正常进食,以易消化等流食为主。
1.2.2术中
对两组麻醉后的患者进行手术,首先,对患者的外环区以及腹股沟区施以手术剖开,将患者腹外斜肌腱膜分离,使患者的腹股沟韧带以及联合腱充分显现,再将患者的精索分离,切开提睾肌,再将疝囊提起,逐渐游离至患者的根部,将腹膜充分暴露,再将疝囊放回原有部位[7]。先观察患者腹壁下的动脉进而确定疝气类型,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医治。
针对女性手术,有所不同,先切开腹横筋膜,将腹膜前间隙显露,进入后详细观察腹股沟管后壁及内环缺损情况,检查有无合并股疝,再在腹股沟管后壁放置补片,将腹内斜肌、腹横肌的联合腱、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筋膜进行缝合固定,补片剪出缺损,通过子宫圆韧带,再将腹外斜肌腱膜缝合,重建一示指尖大小的外环口,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8]。
1.3疗效判断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活动情况、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时间越短,患者康复效果越好;自主下床活动越少,患者康复效果越好;手术费用越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越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运用(±s)表示计量资料以,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64±1.08)天,较常规组的(3.67±1.35)短;研究组患者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为(30.02±3.97)小时,较常规组的(41.96±3.02)短:研究组患者所花费的手术费用为(2020±323)元,较常规组的(3129±437)少。整体上,研究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上研究显示,研究组的自主下床活动较常规组的少,平均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的短,且研究组的手术费用较常规组的少,可见,局部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较硬膜外麻醉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更为高效、经济,减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总之,局部麻醉配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患者效果较好,比硬膜外麻醉合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更为安全、简便,而且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减少了自主下床活动,缩短了病程,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荣华.老年人疝气食疗方[J].现代养生,2018(3):19-20.
[2]陈松耀,戴伟钢,陈创奇,等.肝硬化或肝移植术后腹外疝的外科治疗:附35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10):62-68.
[3]任继宗,于海洋,任正华.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实施于疝气治疗中的价值探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0):152-153.
[4]邱忠华.脾破裂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术中处理原则和麻醉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6):86-87.
[5]刘纪明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72例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8(11):394-395.
[6]范科峰.分析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5):102-103.
[7]方建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188-189.
[8]王笑鹏,侯颖.纵行腹膜瓣游离腹膜前间隙与传统横行游离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对比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7):548-5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