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使用腓动脉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6例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做课题研究,并通过电脑随机分配组别,A组(n=23)使用腓动脉皮瓣修复,B组(n=23)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评估两组的皮瓣修复情况。结果B组皮瓣修复优良率为95.7%,相比A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87.0%)提升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8.7±4.3)d,并发症率为4.3%,明显优于A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修复效果与腓动脉皮瓣修复基本相当,但较腓动脉皮瓣修复更利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创面的愈合,值得推荐。
关键词:上肢深度电烧伤;皮瓣修复;腓动脉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本文引用格式:黄冬梅.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上肢深度电烧伤的临床对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117,120.
0引言
深度电烧伤是由于人体在接触电源后,强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热能,进而对深部组织造成损伤所引起[1]。近年来,受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的影响,深度电烧伤在我国的罹患率也逐年不断攀升。如何提高对深度电烧伤的临床诊疗与处理水平,成为了现代临床热议的话题之一。本课题中,我院尝试采取两种类型皮瓣对46例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进行修复,以探讨何种皮瓣修复方案在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中更具实施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6例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做课题研究,所选患者均由≥500V电击伤,体表损伤评级Ⅲ级或Ⅳ级,且烧伤面积在5%以上[2]。通过电脑随机分配组别,A组23例,包括男13例,女10例,年龄19~57岁,平均(36.7±5.2)岁;B组23例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37.2±5.4)岁。通过SPSS20.0软件对A、B组间的基线材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1.2方法
入院后,即刻对患者实施抢救,给予稳定基础体征、清理与冲洗创面等处理,完成后再给予患者皮瓣修复。
A组选取腓动脉皮瓣修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指尖上2~15cm往下1/3区域作为皮瓣筋膜蒂的旋转点,以保证皮瓣远端的设计达到上肢平面,此后在上肢外侧往下约1/3处,将腓动脉皮穿支(有较粗的口径且位置固定)视为出发点,经皮瓣后缘将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抵达皮瓣前缘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合适轮廓与大小的皮瓣缝合,具体以腓肠神经、供皮区感觉神经相吻合为宜;完成后再向患者提供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B组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远端设计达到指关节平面,其他操作与A组相同。术后12周对两组的皮瓣修复情况进行评估。
1.3评估项目
记录A组与B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统计课题研究期间出现感染、继发大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同时评估两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①优:患者创面愈合相对良好,且上肢功能与正常时基本无异,未出现感染或出血等并发症;②良:患者创面愈合相对较好,但皮瓣移植痕迹较明显,且愈合有一定缺陷,但未出现大出血的问题;③差:患者创面未愈合,皮瓣移植无法适应,且有组织感染、坏死等问题发生,需二次手术处理[3]。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中的卡方与t对课题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率(%)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课题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
B组皮瓣修复优良率为95.7%,相比A组的皮瓣修复优良率(87.0%)提升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A组与B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统计结果
B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8.7±4.3)d,并发症率为4.3%,明显优于A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患者在接触电源时,若有强电流经过体内,其体内的细胞极易遭受无法逆转的损伤,进而出现一系列微循环症状,包括中粒细胞黏着、微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严重时甚至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4]。经及时规范的临床救治后,大多数电烧伤患者的生命安全虽可得到保障,但部分电烧伤较严重者,往往皮肤会出现凝固性坏死或碳化,并且会累及深部组织,此时给予适当的皮瓣修复处理非常必要[5-6]。
现阶段临床主要选择腓动脉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进行深部组织修复,二者均有较好的皮瓣修复效果,与前者不同的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在皮瓣位置选择方面更为重视,其为局域性皮瓣,具有较浅显的解剖层次以及较可靠的血流供应,并且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低,在操作上也相对简便[7]。相关研究显示,对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实施上述两种皮瓣修复均有良好的效果,但相对而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还可有效减少组织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在修复安全性方面也较为可靠[8]。
此次通过对46例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的皮瓣修复资料作课题研究,我们发现A组与B组在皮瓣修复优良率上分别达到87.0%与95.7%,皮瓣修复效果基本相当;但与A组比较,B组更利于促进创面愈合,并且课题研究期间仅4.3%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在修复安全性方面相对A组也较可靠,与上述文献看法有相似性。
综上所述,对上肢深度电烧伤患者使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修复,皮瓣修复效果与腓动脉皮瓣修复基本相当,但较腓动脉皮瓣修复更利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创面的愈合,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博,胥学冰,张晓启,等.背阔肌皮瓣修复上肢毁损性高压电烧伤11例[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4,2(1):60-61.
[2]Appleton SE,Morris SF.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perforator flaps of the upper limb[J].Hand Clinics,2014,30(2):123-135.
[3]张雷,韩光明,郭丽萍,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电烧伤缺损创面[J].医学信息,2014,10(16):192-193.
[4]Eser C,KesiktaşE,Gencel E,et al.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free flap for distal leg and foot defects due to electrical burn injury:Distally Based Cross-Leg Sural Flap[J].Turkish journal of trauma&emergency surgery:TJTES,2016,22(1):46.
[5]章荣涛,赵遵江,张保德,等.多个皮瓣修复手部多处深度电烧伤36例[J].当代医学,2014,6(15):49-50.
[6]黄平,余晓芳.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电烧伤创面[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5,31(4):279-280.
[7]邢震海.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上肢深度电烧伤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102-103.
[8]闫飞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Ⅳ度烧伤创面[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14(3):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