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180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入院当天征求其同意签署同意书录入患者信息,进行首日教育,患者出院后,医师和护士通过电话一对一随访,3个月时电话提醒患者来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等。结果通过个体化教育后,患者对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患者学会注射胰岛素,了解血糖管理,增强了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结论通过护士面对面教育指导,电话一对一随访教育,患者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胰岛素;电话随访;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张福仙,张琼丽,黄琴.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229,231.
引言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从而引起对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1-2]。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随病程延长可引起心、脑、肾、眼、神经、皮肤、血管等器官组织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等急性代谢性并发症[3-4]。据统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4.15亿人,中国糖尿病患者居世界首位,趋于年轻化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饮食结构等因素,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将达到1.51亿[5]。为对我院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探讨,笔者现将我院收治1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180例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新入院患者由我科糖尿病专职教育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征求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为患者录入信息进行入组,登记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并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生化、胰岛素分泌水平、尿常规。其中男110例,女7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5例,高中70例,大学35例。所有患者均诊断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神志清楚、配合好、语言沟通良好。
1.2教育方法
对登记的2型糖尿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在运动、饮食、用药、血糖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谈、知识手册的发放、科室宣传栏的糖尿病知识宣传画报,科室每月2次健康教育大课堂讲座等多种形势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和重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首日教育
对登记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解、沟通,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结合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进行3个月跟踪随访和教育,其中包括:个体化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方案,通过自动化提醒和医护人员教育指导,及时为患者解决问题、提升患者自我管理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最终帮助患者达到空腹血糖控制目标。
1.2.2一对一教育
对于新入院患者在首次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时候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消极、悲观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血糖情况[6]。我们通过采用APD电话为患者进行一对一胰岛素笔注射方法七大步骤、认识胰岛素、了解血糖管理,进行指导教育,指导教育后进行示教评估,现场疑问解答和咨询,根据患者掌握情况进行再指导[7]。既让患者对治疗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又为患者进行了系统的教育指导。
1.2.3随访指导
我院会每周给患者发送短信,提醒患者在家中或社区医院定期监测血糖和及时注射胰岛素。电话随访3个月里,护士会在1、2、4、8、10、12周以“天使关爱”的形势进行电话随访。在此过程中,患者依照医生或护士的建议,定时监控血糖指标,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咨询,帮助患者血糖尽快达标。
1.3健康教育
大讲堂每月2次健康教育讲座,地点设于科室会议室内,时间30 min至1 h。参加人员为住院患者及家属或他科患者,主讲由我科专职教育护士、资深护士或本科医生,内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手册及看图对话扩展性讲解,讲座中对于病程长,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达到良好效果。优点:患者比较集中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缺点:对于病情严重患者不能亲自到场学习教育。
2结果
经过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我科入组的180例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显示,所有患者积极参加健康教育依从性好的,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按时规范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每日坚持徒步行走1000 m以上患者有57人(31.7%),每日按规律控制饮食有70人(38.9%),规律用药依从性好的有44人(24.4%),严格按时监测血糖有9人(5.0%)。通过教育指导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1 mmol/L以下达163人,占总人数的90.6%。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大小随之影响血糖情况[8]。我国人口老龄化,独居人群较多,在一些偏远地区对糖尿病知识了解不多,而一旦患有糖尿病不重视合并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教育使更多的患者对糖尿病有了正确认识,通过教育、电话随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规律控制饮食,规律运动,按时监测血糖,规范注射胰岛素,规律用药提高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应有的健康心理,延长生命,提高空腹血糖达标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李运智,刘爱玲,张继芝,等.PDCA循环管理在住院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87-88.
[3]徐丽娜.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8,30(1):50-51.
[4]吕娟琴,沈利兰.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观察[J].甘肃医药,2017,36(1):78-79.
[5]段荣华,徐晓燕,郁红,等.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3):39-42.
[6]赵欢,涂静秋,湛又菁,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7,12(A2):270.
[7]邱爱萍.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2):48.
[8]赵洪源.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42-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