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段明娟. 手部创伤患者中个体化疼痛控制护理的作用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275-276.
0引言
手部创伤在临床上发生率很高,外伤后在出血与炎症反应的影响下,表现出疼痛、肿胀等症状,甚至继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1]。患者在疼痛的折磨下,容易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不仅会导致其负性情绪的出现,还会给伤口愈合造成负面影响 [2]。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对于患者疼痛的缓解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将分析个体化疼痛控制护理在手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手部创伤患者中抽取 90 例随机分为传统组与个体化组。入选患者年龄 ≥18 岁,意识清晰,手部皮肤缺损,伴随血管与神经损伤或骨折,使用清创缝合、修复神经与肌腱、骨折内固定等治疗方式。排除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护理依从性差患者。传统组 45 例,年龄 18-76 岁,平均(46.9±7.2)岁,三角带绞挫伤、重物砸伤、绞面机绞伤、打包机压伤分别 10 例、14 例、11 例、10 例。个体化组 45 例, 年龄 18-75 岁,平均(46.8±7.1)岁,三角带绞挫伤、重物砸伤、绞面机绞伤、打包机压伤分别 11 例、13 例、10 例、11 例。两组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
1.2方法
1.2.1传统组应用传统护理方式,在治疗后遵照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1.2.2个体化组在传统组基础上使用个体化疼痛控制护理。评估患者个体情况。在患者治疗后 1h 内,护理人员对患
者实行一对一评估,内容包含患者个人基本资料、对疼痛的认知、疼痛经历、服药史、社会心理情况、药物过敏史、对镇痛效果期望等。基于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疼痛控制方案。个体化健康知识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与理解能力将疼痛产生的原因与机制、疼痛导致的问题、缓解疼痛的方式、止痛药物种类与效果等知识讲解给患者;告知患者治疗后仍然疼痛是正常现象,无需恐惧 [3]。
疼痛干预。针对视觉模拟量表(NRS)评分 ≥7 分的患者, 使用曲马多肌注,5<NRS<7 分的患者,使用曲马多缓释片口服,3<NRS≤5 分的患者,使用萘丁美酮片口服,NRS≤3 分的患者,不使用镇痛类药物,通过改变体位,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
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积极疏导; 采取聊天、抚触、音乐疗法、呼吸调节法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 提升疼痛阈值。护理至患者出院。
1.3研究指标。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睡眠时间。疼痛情况的评价依据为数字分级法NRS 量表,分数 0 至 10 分, 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剧烈。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相关问题的认同情况。包括对疼痛受到关注、护士疼痛处理措施具有针对性、疼痛减轻的认同情况。
1.4统计学分析。使用 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 ±s) 表示,检验方式分别为 χ 2、t ,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睡眠时间。护理前两组患者 NRS 评分与睡眠时间差异不显著(P> 0.05),护理后 NRS 评分均降低(P< 0.05),个体化组显著低于传统组(P< 0.05),睡眠时间均延长(P< 0.05),个体化组显著长于传统组(P< 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相关问题的认同情况。个体化组对疼痛受到关注、护士疼痛处理措施具有针对性、疼痛减轻的认同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 0.05),见表 2。
3讨论
疼痛是手部创伤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症状,由于创伤、治疗操作对机体造成损伤、治疗后使用固定物、功能锻炼等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3-4]。传统护理在处理疼痛时仅根据患者主诉,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通常为被动进行,对导致疼痛的因素以及患者个体化区别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5]。为提升镇痛效果,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个体化组 NRS 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 0.05),睡眠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P< 0.05), 提示个体化疼痛控制护理可促进患者疼痛的缓解与睡眠时间的延长;个体化组对疼痛受到关注、护士疼痛处理措施具有针对性、疼痛减轻的认同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 0.05),提示该护理可改善患者对护理中疼痛控制相关问题的认同情况。
评估患者个体情况不仅可以加强对患者疼痛原因的了解以及疼痛耐受能力,还能为疼痛方案的制定提供针对性指导;个体化健康知识教育将疼痛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告知患者,增加其有关知识的了解;疼痛干预根据患者不同疼痛程度给予不同的镇痛药物,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节约医疗资源;心理疏导从患者情绪着手,减少患者焦躁、恐惧等情绪对疼痛干预效果的影响,增强患者疼痛的忍耐能力。与传统护理相比,个体化疼痛控制个性化、针对性更强,加强对疼痛控制的重视, 提升镇痛效果与患者就医体验。
综上所述,个体化疼痛控制护理在手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可减轻患者疼痛,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患者对护理中疼痛控制相关问题的认同情况。
参考文献
[1]董明芬, 林爱宝, 周红波. 疼痛护理小组的培训管理与质量效果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6):1034-1036.
[2]刘冬华, 丁青, 童莺歌 , 等. 山东省 164 所医院术后疼痛护理管理现状调查[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16(08):1053
[3]孙立琴, 杨萍, 圣文娟 , 等. 个体化的疼痛评估与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护理实践 [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05):472-473.
[4]马琴 , 周华, 邱菲, 等.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康复质量的影响 [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46(05):608-610.
[5]郭春红, 王会琳 , 孟淑英. 疼痛控制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负性情绪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4(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