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9 13:31: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间我院接收因肺部感染引发DIC的老年患者共5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患者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水平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患者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水平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对比显著,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6.30%。结论对因肺部感染引发DIC的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助于其病情恢复,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肺部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干预;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肖静.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320-321.

0引言

肺部感染患者的炎性细胞积聚上升,大量的炎性细胞会使凝血因子或者血小板被广泛激活,大量促凝物质会被释放进入至血液中,进而引发血管、微循环障碍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最终会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感染程度越重,其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激活就更为广泛,出现DIC的机率就越高,而DIC又会使患者的感染程度加剧,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DIC起病急骤,患者病情多危重,且预后较差[1]。老年患者出现DIC后,死亡率极高。若未及时进行救治,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有研究提出[2],给予DIC患者有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助于其病情恢复,能降低其死亡率。本文探讨我院对因肺部感染引发DIC的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间我院接收因肺部感染引发DIC的老年患者共5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发热、黄痰以及咳嗽等症状,其中男性共30例,女性共有24例。年龄范围在55-70岁,平均是(62.35±3.24)岁。9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脑血栓,其余均无合并疾病。
入选标准:(1)均与肺部感染及DIC的临床诊断相符;(2)年龄均在55至70岁;(3)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者;(2)存在精神类疾病者;(3)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以后均给予吸氧、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抗凝、改善微循环以及补充凝血因子等对症治疗。后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采取和蔼态度,细致耐心给患者提供出治疗和护理,并进行必要解释,给予其安慰和鼓励,以缓解其恐惧情绪,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2)一般护理:急性期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室内清洁安静,给予患者持续吸氧,有助于改善其组织缺氧,防止出现脑出血;(3)病情观察:①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定时监测,加强对其意识状态的观察,仔细记录下尿量及尿液颜色、性状、出血症状、体征、皮肤黏膜瘀斑、注射部位渗血、伤口以及是否存在颅内出血、泌尿道出血、便血、呕血和意识障碍等,对出血部位及出血量进行观察;②观察是否存在微循环障碍,包括皮肤黏膜缺氧紫绀、尿少尿闭、呼吸循环衰竭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③观察是否存在高凝及栓塞症状,若静脉采血时血液迅速凝固需警惕高凝状态,而内脏栓塞可引发有关症状,肺栓塞可引发紫绀、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④观察是否存在黄疸和溶血症状;⑤对原发性疾病,即肺部感染的病情进行观察。(4)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按时正确给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对患者疗效进行严密观察,并加强实验室指标监测,随时遵医嘱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做好不良反应预防工作;(5)意识障碍者应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维持静脉通路畅通,遵医嘱给药,积极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肝素钠使用过程中患者出血有无减轻或者加重,对其出凝血时间进行定期监测,以指导用药,使用肝素钠过程中,应遵医嘱应用新鲜凝血因子,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现输血反应;(6)预防出血:尽量避免肌注,静脉穿刺部位应适当进行按压,口腔及吸痰护理动作应轻柔,出血部位应适当进行加压包扎,以防伤口位置出现坚硬血痂,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1.3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水平。(2)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评分表,内容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等选项,对总满意度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进行检验,以P值是否<0.05为判断标准。

2结果

2.1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水平。护理后,患者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水平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对比显著,P<0.05,参考表1。

\

 
2.2护理满意度。54例患者中,满意共37例,一般共15例,不满意共2例,满意度是96.30%(52/54)。

3讨论

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常存在多种合并症,易出现脏器和器官缺血缺氧,加上炎性因子作用、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和身体脏器功能明显减退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出现。伴随现代医疗水平日益发展,有关DIC的治疗手段也日渐成熟,与此同时对护理操作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高效率的治疗手段和成熟的护理干预相辅相成才能获取最佳医疗效果[3]。万玲等研究提出[4],治疗DIC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早期发现、严密观察DIC全套指标和有关检查参数变化情况,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患者易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DIC出现后病死率极高,因此,采取有效积极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患者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水平较护理前显著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6.30%,提示通过做好患者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工作,能有效改善其各项生理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作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与操作技术,尽早发现并准确判断出患者病情,后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其死亡率[5]。

综上所述,对肺部感染引发DIC的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红梅.10例主动脉夹层合并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17):1794-1796.
[2]魏雅萍,徐斌.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护理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242-243.
[3]王雨凤.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9(10):1811-1812.
[4]万玲.低分子肝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5例[J].中国药业,2015,24(23):149-151.
[5]黎成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6(9):30-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