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8例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抽取38例慢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等情况,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快速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缺血缺氧程度,明显升高氧合指数,在保护重要脏器的同时持续改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气指标,改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症反应;呼吸内科;呼吸衰竭
本文引用格式:金玉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38例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115-116.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非常多发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伴随疾病的不断严重,大部分会诱发呼吸衰竭,造成致残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传统呼吸内科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药治疗,即使能获得一定效果然而效果并不佳。因此,研究一种疗效理想的治疗方法属于当务之急。该报告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了分析,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
抽取医院呼吸内科2017年1月份至2019年10月份收治的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包括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52~81岁,平均(67.2±3.9)岁;病程3~24年,平均(8.6±1.3)年;实验组包括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53~82岁,平均(68.1±4.6)岁;病程3~22年,平均(7.8±1.5)年;每位病人均同意治疗与研究的开展,签署相关同意书。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信息,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疗程相同,均为1星期。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具体如下:①多索茶碱注射液0.2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②低流量吸氧治疗,维持氧流量≤4 L/min。③异丙托溴铵吸入剂吸入治疗,500μg、2次/d。④合并感染使用哌拉西林钠2.5~5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0.5~1 h,2~3次/d。实验组选择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采取美国康尔福盛公司生产的鸟牌VeLa呼吸机,调节成S/T模式,实际参数设定为氧气浓度约55%,初始吸气压力4 cmH2O(慢慢增加2 cmH2O至20 cmH2O为止),初始呼气压由3.5 cmH2O开始,呼吸频率18次/min,吸气潮气量8.5 mL/kg,动脉血氧饱和度≥95%[1]。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病人的呼吸功能以及血气指标。无效:病人咳嗽、气短的表现未获得减轻,或疾病恶化;有效:病人咳嗽、气短等表现有所改善,肺部啰音好转;治愈:病人咳嗽、气短等表现明显的缓解,肺部啰音消失。
1.4数据分析
选择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呼吸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呼吸功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属于临床非常多见的疾病,病人往往会产生剧烈咳嗽、呼吸异常,同时会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如果没有获得积极的治疗会导致死亡。传统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选择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吸氧、抗感染、祛痰、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纠正酸碱平衡、营养补充等,即使可以一定程度地减轻病人的身体不适感,然而停药后极易出现反复,同时对于呼吸衰竭的疗效较差[2]。机械通气属于通过呼吸机辅助下经过连续性稳定的通气治疗进而能够显著的增强血氧供给效果,降低二氧化碳蓄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可以发挥显著的临床疗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临床非常多发的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伴随疾病的不断严重,大部分会诱发呼吸衰竭,造成致残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传统呼吸内科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药治疗,即使获得一定效果然而效果并不佳。所以,开展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
该报告中,实验组通过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功能(潮气量、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好转程度远远强于进行穿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对比价值(P<0.05)。由此可见,证实了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的增强治疗效果,主要因为常规治疗可以有利于病人萎缩塌陷的肺泡重新复张,进而可以显著恢复并增强呼吸功能,显著纠正身体血氧供给缺乏[3],但是无创正压通气能够快速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缺血缺氧程度,明显的升高氧合指数,在保护重要脏器的同时持续改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4],二者联合使用一定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实验组总有效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临床对比价值(P<0.05)。由此可知,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手段的条件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参考。总的来说,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过程中,在常规呼吸内科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融入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发挥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促进患者各生理指标更好地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采取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董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7(3):28-29.
[2]杨小艳,杨勤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健康前沿,2019,2(4):50-51.
[3]陆育钿,陈文翰,张展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5):68-69.
[4]孙红艳.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13(6):58-59.
[5]沈景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2018,14(4):37-38.
[6]时衍同,潘丽,刘丰梅,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8,17(30):76-77.
[7]魏宗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8,11(4):52-53.
[8]Koenders MI,van den Berg WB.Novel therape targets Inrheumatoid arthritis[J].Trends Pharmacol,2018,36(4):189-195.
[9]Okazaki R,Watanabe R,Inoue D.Osteoporos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obstruct pulmon disease[J].J Bone Metab,2018,8(23):111-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