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比较局部外涂利多卡因联合音乐疗法和单纯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在早产儿PICC置管过程中镇痛效果,减轻早产儿疼痛,提高早产儿出院后生存质量,为NICU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我科3名疼痛小组成员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NICU病房住院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早产儿120例,随机60例分为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联合音乐疗法组,作为观察组。60例分为单纯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涂抹组,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IP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儿PICC置管操作中,局部外涂利多卡因联合音乐疗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涂抹利多卡因镇痛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PICC;疼痛;NIPS评分;联合镇痛疗法
本文引用格式:倪莎,丁玲莉,史欢.联合镇痛疗法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研究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122-123.
引言
随着医学和护理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研究者加入到NICU的,开始着手研究人体的疼痛管理。IASPO认为,人体的疼痛感对个人而言是一种痛苦的感觉,往往会给人的情绪带来损伤,属主观感觉。长期以来新生儿疼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1]。一项研究表明,我国足月儿和早产儿住院期间平均接受疼痛刺激分别是56.5-100次[2]近年来,早产的婴儿数量越来越多,研究人员针对近年来一些存活下来的早产儿进行了随机的探访和研究,发现相比于正常产下的婴儿而言,这类早产儿的运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情感控制等等条件都较弱,这种劣势会给他们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孕期反复的疼痛会给胎儿及新生儿的疼痛处理神经会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早产儿疼痛成为我科NICU疼痛管理小组成员一直关注并着手研究的方向。低体重早产儿PICC置管术在NICU较常见,它是一种侵入性的疼痛操作。因此关于减轻早产儿在PICC置管中的疼痛的研究刻不容缓,现将我们的研究课题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收治入院的胎龄30-33周的早产儿120名。纳入标准:体重为1500-1700 g,一分钟Apgar评分大于6分,五分钟Apgar大于8分,无窒息史,入院诊断为早产儿,均是入院第二天行PICC术,无颅脑损伤,无气管插管。各项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内未用镇静药的早产儿,均为PICC穿刺一次成功者。针对120名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60名早产的婴儿,两组对象在性别、胎龄等因素上均无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与评估方法:将120名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早产儿均是入院第二天由PICC小组成员予以行PICC置管术,PICC小组成员均为2-3名高年资具备PICC置管资格的专科护理人员。PICC置管前患儿均处于安静舒适状态,分别于导管进入血管后1分钟及PICC操作完成后1分钟并记录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评分值,疼痛小组人员专人负责在整个过程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并进行NIPS评分。操作过程中环境条件适宜,避免饥饿,大小便,噪音等因素影响结果的真实性。
1.2.2干预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操作开始前30分钟局部清洁后外涂利多卡因乳膏,观察组同时予以播放舒缓音乐,音量控制在20-40分贝,对照组不予播放音乐。病房周围其他环境安静,光线柔和。
1.2.3研究工具:疼痛小组人员记录两组新生儿行PICC穿刺进入血管一分钟,PICC操作完成后1分钟记录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新生儿疼痛评分量NIPS表(由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Lawrence等人于1993年制定),如表1。
2结果
2.1两组患儿心率上升幅度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比较,见表2。
2.2两组患儿在进行静脉穿刺时1分钟以及操作完毕后1分钟NIPS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PICC置管术虽然也是一种致痛性侵入操作,但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产儿在出生后体重较轻,容易营养不良,此外,婴儿刚出生时抵抗力较差,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反复的穿刺静脉输液容易让婴儿出现感染,同时会给婴儿的后期发育带来严重的损伤[4]。
在临床医学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被证明可以提高疼痛阈值,这种膏药一般以涂抹形式使用,可以刺激触觉感受器,具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及镇痛作用,利多卡因乳膏是临床最常用的表面麻醉剂,具有制作方便,麻醉止痛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增加新生儿调节疼痛的能力[5]。同时,在疼痛操作时,适当的舒缓音乐,可以通过刺激脑垂体来缓解疼痛意识。保持放松的状态可以降低人体的交感神经的敏感性,让患者更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能够稳定患者的呼吸和心率。而局部涂抹利多卡因联合音乐疗法把药物干预疼痛和非药物干预疼痛联合起来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新生儿疼痛干预的研究很多,疼痛管理也发展较为迅速,但由于药物干预的副作用较多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国内主要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给予口服蔗糖,音乐疗法,袋鼠式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我科目前在护理部的支持下,疼痛小组正在积极开展各项疼痛管理。
本文也是我科进一步加强疼痛干预的举措之一,通过我们在临床上多种联合疼痛干预对比及研究,比较了联合镇痛法和和单纯局部外涂利多卡因乳膏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疼痛干预的效果。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完成静脉穿刺之后,患者的NIPS的评分会更低一点,这也就说明联合止痛法和单纯止痛法均可起到降低PICC置管中患儿的疼痛感受,通过两组间比较,联合镇痛效明显优于单纯镇痛法组,因此,当控制和减轻患儿疼痛,减少早产儿并发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关于疼痛的研究和管理成为我们一直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范娟,李茂军,吴青,等.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临床管理--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管理?最新政策声明简介[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7(1):28-33.
[2]Chen M,Shi X,Chen Y,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in Experience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China[J].The Clinical Journal oF Pain,2012,28(8):700-704.
[3]Abdulkader HM,Freer Y,Garry EM,el al.Prematurity and neonatal noxious events exert lasting effects oil infant pain behaviour[J].Early hun dev,2008,84(6):351-355.
[4]李磊,王自珍,董建英.一例超早产儿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7):2495-2498.
[5]顾红,李艺.PICC置管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228-22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