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对提高康复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50例,均为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积极开展护理干预,观察康复依从率、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康复依从良好33例,占66%;一般14例,占28%;差3例,占6%,康复依从率为94%。相较护理干预前,在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经测验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评测为(22.3±7.3)分,护理干预后,经评测为(85.7±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在护理满意度评估中,满意36例,占72%;一般12例,占24%;不满意2例,占4%,满意度为96%。结论针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重视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可提高康复依从性,改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具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关键词:护理干预;社区;脑卒中;康复依从性;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沈缪红.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09-110.
0引言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老年脑卒中罹患比率逐年上升。该病由急性脑循环障碍诱导所致,致残、致死率均居较高水平。针对经抢救存活的患者,康复期为漫长的过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后续健康管理中所起作用卓著[1,2]。重视在社区开展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提高生存质量。
1资料
选取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50例,均为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与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并经MRI、CT检查证实。男32例,女18例,年龄介于61-80岁之间,平均(68.4±7.2)岁。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并排除合并精神障碍及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
2方法
2.1护理方法
(1)构建健康档案: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病情、年龄、性格特征、家庭经济状况等,以便对护理方案个性化制定。(2)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健康讲座、微信多媒体等形式,对脑卒中康复知识进行宣讲,包括训练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以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引导式问询内心顾虑,以将负性情绪排解,保持乐观心境。组织举办病友联谊会,增加病友间经验交流和感悟分享的机会,多举办文娱活动,以使身心感受到愉悦。(4)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训练、语言训练等,以推进康复进程。(5)随访:定期入户调查,也可采用短信、电话等方式随访,以对患者康复情况及时掌握,便于对康复方案调整。(6)家庭和社会干预:取得家属配合,教会其康复锻炼方法,以发挥监督和协助作用;同时加大社会关爱力度,切实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以使其全身心投入康复过程。
2.2观察指标
(1)观察康复依从率。良好:对康复训练内容自觉遵循和参与,并主动完成;一般:康复训练需由他人监督;差:对康复训练拒绝。(2)对比干预前、干预后半年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即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上下肢运动评定,以0-100分为评估范围,具体为:严重运动障碍:<50分;明显运动障碍:分值介于50-84分之间;中度运动障碍:分值介于85-95分之间;轻度运动障碍:分值介于96-99分之间;功能正常:100分。(3)对比干预前、干预后半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即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为百分制,所获测评分值越高,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理想。(4)对比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即应用自制问卷评估,为百分制,满意:测评值>90分;一般满意:测评值介于60-90分之间;不满意:测评值不及60分,满意、一般满意均计为满意。
2.3统计学方法
实验测验数据均精准录入SPSS 22.0,组间计量资料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s)表示,施以t检验,计数资料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施以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3结果
3.1康复依从性情况
干预后,患者康复依从良好33例,占66%;一般14例,占28%;差3例,占6%,康复依从率为94%。
3.2干预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情况
相较护理干预前,在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经测验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
护理干预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评测为(22.3±7.3)分,护理干预后,经评测为(85.7±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护理满意度情况
干预后,在护理满意度评估中,满意36例,占72%;一般12例,占24%;不满意2例,占4%,满意度为96%。
4讨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多有功能障碍遗留,尚无特效的药物予以治疗,通常需采取康复训练的方式促使功能恢复[3,4]。但现阶段,在患者出院后,多为随意性康复状态,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除造成最佳的康复时机延误外,还对生活质量、运动功能造成明显影响。
社区为老年脑卒中患者主要居住场所,重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干预工作,可为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提供有力协助。因在社区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下,可使训练更具规范性和持续性,进而使肢体运动协调能力明显增强,提高康复成效。同时,经心理干预,健康宣教育,可使患者负性情绪消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为生存质量的改善创造了理想条件。本次研究中,所选病例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首先,通过构建健康档案,便于对个体情况掌握,使康复措施更为具体和实用;其次,经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再次,行心理干预,可增强自我效能感;又次,行康复训练,可使康复活动更具系统性,进而推动康复进程;最后,加强随访和家庭社会关爱,便于掌握患者情况,并增强患者安全感,进而为整体康复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5,6]。
5体会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干预后,患者康复依从率为94%。相较护理干预前,在护理干预后,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经测验明显增高(P<0.05)。护理干预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评测为(22.3±7.3)分,护理干预后,经评测为(85.7±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经评估为96%。提示针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重视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可提高康复依从性,改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8],并具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参考文献
[1]黄慧,倪春梅.社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4):57-59.
[2]李冬梅.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9):148+150.
[3]高碧容,叶少宏,吴宏美.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5):2579-2580.
[4]张丽君.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6):164+166.
[5]魏敦嫦.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命及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3):311-312.
[6]赖万玉,罗建群,李春红.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老年患者中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7,9(01):75-77.
[7]申丽.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6):263-264.
[8]李正连.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15):26-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