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绒癌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绒癌化疗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设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中各包含患者45例,采用相同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工作,且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不同的护理。
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分别为17例和35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7.77%和77.77%,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QOL评分为(86.93±4.50)分,常规组患者的QOL评分为(72.36±4.18)分,P<0.05。结论对绒癌化疗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QOL评分,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绒癌;化疗;不良反应;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晓菲.护理干预对绒癌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338+340.
0引言
绒癌属于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能够导致滋养细胞失去正常的组织形态结构,造成患者子宫肌壁据不严重破坏,并可能对其它脏器和组织造成损害,从而加速患者的死亡[1]。目前临床上对绒癌进行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化疗药物能够导致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且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耐受性不断降低,而化疗后良好的护理有利于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2]。本次研究采用双盲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45例并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进行绒癌化疗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适用双盲法对其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小为25岁,年龄最大为59岁,平均(41.15±6.28)岁;另外45例患者为常规组,患者年龄最小为24岁,年龄最大为58岁,平均(41.36±6.77)岁,。全部患者均已经过确诊,各项一般资料P<0.05,且我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进行本次研究。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安排患者于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且舒适安静的环境中进行休息,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适时鼓励患者进行运动,以促使其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持续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重、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其中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1.2.2实验组患者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不定期的组织患者参与健康讲座,发放相关知识手册,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对相关知识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帮助患者对注意力进行转移,根据其爱好推荐其读书、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以及聊天等;护理人员应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对不良情绪进行缓解,促使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增强。
(2)用药指导。给予患者服用止吐药物的过程中,应该对药物的用法、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保障给药时间的准确性,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观察,一旦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对症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判断,及时对护理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并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实施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QOL评分进行对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及骨髓抑制。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使用SPSS 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时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分别为17例和35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7.77%和77.77%,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QOL评分对比。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QOL评分为(86.93±4.50)分,常规组患者的QOL评分为(72.36±4.18)分,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自从将化疗这一治疗手段应用于绒癌的临床治疗中,绒癌患者的预后水平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死亡率由最初的90%左右下降至当前的10%左右,并且已经成为当代可治愈的肿瘤之一。在给予患者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在灭杀肿瘤细胞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的正常细胞以及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多方面的不良反应,对患者治疗进程的顺利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3]。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也就是由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强化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使患者的不良反应收到抑制,从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增强患者对于化疗治疗的信心,并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和耐药性,促治疗进程更加顺利,并对患者的QOL评分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4]。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分别为17例和35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7.77%和77.77%,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QOL评分为(86.93±4.50)分,常规组患者的QOL评分为(72.36±4.18)分,P<0.05.在相关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进行化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呕吐发生率为16.10%,对照组患者的呕吐发生率则为27.00%,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5]。可见给予绒癌化疗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对绒癌化疗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同时有效改善患者的QOL评分,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罗云先,荣晓莲,罗惠玉.基于绒毛膜癌患者认知行为改变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130-131.
[2]陈吉.护理干预对绒毛膜癌化疗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母婴世界,2017(19):116-117.
[3]郁雅敏.妇科肿瘤化疗患者身心症状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3):80-81.
[4]李艳华,许敏,包满珍.5-氟尿嘧啶治疗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毒副反应的护理[J].安徽医药,2015(8):1617-1618.
[5]李齐心,万九菊,邓菊芳,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74-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