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24例,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适当描述,以此来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炎发生支原体感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cK-MB、WBc等的升高,还会伴有阵发性连声咳嗽,此类患儿的临床特点主要是肺部小斑不够清晰。在分析了其危险因素以后,发现单因素上显示流行接触史、患病季节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从多因素角度出发,则显示年龄、流行性接触史等被划分进模型,而且被确定为危险因素。结论在秋冬两季,小儿的免疫力很容易发生下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缘故,所以小儿在出现有关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去医院诊断,这样才能及时展开科学治疗,帮助患儿重回健康。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探讨
本文引用格式:程涛.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78,81.
0引言
临床上出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比较常见,据有关调查表示,发生该病的几率在15%~30%[1]。尤其是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让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的普遍改变,让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直线上升[2]。虽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可自愈的疾病,但是在发病时很容易出现合并咽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甚至还会引起患儿的肝脏等脏器损害,情况危急时还将存在致死可能[3]。医学界一直聚焦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防治该病时候,关于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危险因素更是极具价值[4-5]。本次选择了12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探讨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24例,所有被选入患儿都经确诊,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共有男65例,女59例,年龄0.5~9岁,平均(5.9±3.2)岁。本次探讨预先让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
被选入者符合诊断标准,经X线胸片检查,其结果显示肺部存在粗糙或者有不清晰的阴影等炎症迹象,患儿的家属必须拥有知情权[6]。排除任何临床资料不够完整的患儿,年龄在12岁及以上的患儿也不能参与本次探讨。
1.3研究方法
首先要详细描述所有被选入的患儿的临床特点,不但要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对发病季节的分布也要做好有效记录,患儿的居住环境分布以及是否出现并发感染等也要做好描述,观察血常规、X线胸片C反应蛋白等结果,同时注意查看抗生素的应用时间等。在测定C3、C4补体的时候,选择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仪,试剂也要注意选择同公司的。分析被选入的患儿的相关因素,并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来找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
1.4观察指标
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与其有关的危险因素。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并用2检验,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来找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
在本次探讨中,共选择了1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炎肺炎的患儿共有32例,占据总例数的25.81%;支气管炎的患儿有45例,占据总例数的36.29%;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儿共有34例,占据总例数的27.4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共有13例,占据总例数的10.48%。从发热程度来看,超高热和高热的患儿共有87例,占据70.16%;其他的患儿共有37例,占据29.84%。从发热病程上看,发热时间在1周以内的有109例,占据87.90%;发热时间>1周,又在半个月以内的共有15例,占据12.10%。从咳嗽上来看,阵发性连声咳嗽的患儿共有98例,占据79.03%;其他类型的患者有26例,占据20.97%。经胸部听诊检查后,其结果显示细湿啰音的患儿有61例,占据49.19%;痰鸣音的患儿有35例,占据28.23%;喘鸣音的患儿有19例,占据15.32%;其他的患儿有9例,占据7.26%。血常规检查显示WBC升高的患儿有49例,占39.52%;WBC正常的患儿有36例,占29.03%;WBC降低的患儿有39例,占31.45%。CK-MB检查显示升高的患儿有91例,占73.39%;降低的患儿有33例,占26.61%。经影像学检查后,小斑状不清晰的患儿共有92例,占74.19%;其他的有32例,占25.81%。
2.2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单因素分析
分析感染的单因素可知,在性别方面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患病季节等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因素分析
在进行分析时,自变量为季节和年龄等;因变量为是否感染,进行回归分析后,将自变量纳入了模型里面,并且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容易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一旦患儿被感染,在早期的时候可能呈隐形状态[7-9],也就是说该病在早期的时候并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而且即便应用影像学检查的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所以发生误诊的情况并不少见[10]。如果在早期发生感染的时候,医师仅给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就极易让患儿产生耐药性,患儿本身也会存在发生肾毒性的可能[11]。最重要的是,一旦细菌的耐药性增强,就会让患儿发生其他病原菌的感染,并最终导致患儿多脏器的严重损害。
在本次探讨里面,肺炎支原体感染多是呈现为高热或是超高热的状态,而且发热病程多在1周以内,经检查CM-KB有升高的现象,阵发性连声咳嗽的患儿也偏多,经胸部听诊后显示肺部细湿啰音的患儿最多,而且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主要就是肺部小斑状不清晰。在分析其危险因素的时候,单因素分析发现患病季节、流行接触史存在,而且差异显示是有意义的;在经过多因素分析以后,发现年龄、季节差异等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有报道表示,秋冬季节发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原因可能是病菌耐冷不耐热的缘故,所以在温度37℃以上的时候,病菌存活时间就会大大降低[12]。
综上可见,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很容易在秋冬两个季节的时候发病,在这两个季节中,病菌更耐活,再加上小儿的免疫力不高,所以本身会存在流行性接触史的可能,至此发生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对于发生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必须要尽早去医院诊断疾病,只有接受及时的治疗,才能够及时康复,早日恢复健康并出院。
参考文献
[1]宋治军,范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32):4868-4869.
[2]许富元,刘瑞芬.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98-99.
[3]董汉权.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2):3821-3823.
[4]徐汉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2):48-49.
[5]陈小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7,16(1):20-21.
[6]曾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2):141-142.
[7]杨海娟,梁中信,曹素芬,等.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J].医学信息,2015,29(14):73-74.
[8]张佳,张建国.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30(31):44-46.
[9]艾莉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7):3556-3557.
[10]孙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当代医学,2019,25(1):3-7.
[11]王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9):138-139.
[12]李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922-19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