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层医院诊治外伤性脾破裂17例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8 09:39: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诊治外伤性脾破裂17例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7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手术治疗患者中1例由于脾破裂分级5级且合并颅脑损伤经由全脾切除手术治疗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其余患者均治疗效果良好,且无并发症状出现,住院时间11~23 d,平均住院天数为17 d。共治愈16例,治愈率为94.12%。结论基层医院在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时,结合患者的脾破裂分级以及有无合并损伤等选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术后并发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均较少,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医院;诊治;外伤性脾破裂;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董权.基层医院诊治外伤性脾破裂17例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09-110.

0引言

外伤性脾破裂,多由于外伤因素等引起,多发生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腹部开放性损伤,一般会由于出血量、破裂程度以及有无合并损伤等具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一般会有出血、疼痛、心悸、耳鸣、四肢无力、血压下降等。一般经临床检查可见患者左上腹壁有压痛以及肌肉强直表现,腹内有血液积聚时,可闻及移动性浊音,脾周围有凝血块时,还会有两侧腰部不同的空音以及浊音表现[1]。本文将结合基层医院对于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诊治进行观察与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中共有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为12~72岁,平均为(47.25±5.86)岁。其中挤压伤患者5例、撞击伤患者4例、坠落伤患者2例、冲击伤3例、锐器伤3例。受伤入院时间为1~12 h。患者经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以及疼痛症状。依据包膜下血肿以及撕裂程度、出血状况等结合AAST脾破裂分级,1~2级患者12例,3级患者3例,4~5级患者2例。依据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依据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以及症状表现选择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保守治疗患者4例,要求患者绝对卧床,禁食禁水,胃肠减压,依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予以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以及抗生素;手术治疗患者13例,其中行缝合修补术患者2例,行脾动脉结扎术患者3例,行部分脾切除术患者5例,行腹腔镜保脾术患者1例,行全脾切除术患者2例。术前相应准备工作,观察有无缺血以及休克症状,并予以及时纠正,同时在切除脾脏止血之后,也需要观察有无其他脏器的损伤,并对患者的合并症状进行治疗。

2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手术治疗患者中1例由于脾破裂分级5级患者且合并颅脑损伤经由全脾切除手术治疗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其余患者均治疗效果良好,且无并发症状出现,住院时间11~23 d,平均住院天数为17 d。共治愈16例,治愈率为94.12%。

3讨论

外伤性脾破裂一般经由胸部X线片检查、腹部超声、腹部CT等进行检查诊断,一般经X线片可对患者脾脏轮廓、大小、位置以及形态等进行观察,腹部超声检查则可对患者的包膜有无血肿以及脾脏轮廓进行观察,经CT检查则能够对脾损伤的存在以及范围进行界定,一般显示脾内有带状、斑片状以及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像,还会伴有腹腔积血征象等[2]。临床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分型一般分为立即脾破裂,即在发生外伤时即刻出现的脾破裂、出血以及失血性休克表现,延迟性休克,属于闭合性损伤,会在48 h内展示无明显出血休克征象,还有一类的隐匿性脾脏破裂,临床症状不明显,直至出现贫血以及腹部肿块等时才可发现[3]。

同时依据超声以及CT等的检查诊断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AAST脾破裂分级,可将脾破裂分为5个等级,1~2级即表示患者包膜下有血肿,但不发生扩展,包膜撕裂不出血或出血量较少,且未累积周围组织血管,3级则表现为血肿扩展,表面积较大,且具有活动性出血,且具有一定深度,4~5级则可见血肿破裂或脾完全破裂,累及周围血管,大面积脾组织失去或是全脾出现血供[4]。

临床对患者的治疗一般依据AAST分级作为治原则对患者进行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例,主要是对1~2级患者出血量较少,且生命体征平稳,无合并损伤,<55岁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在此治疗方式的选择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临床对于患者的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并予以输血补液以及止血和抗生素药物等,并对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控,患者在术后2~3周才可下床轻微活动[5]。

手术治疗方法选择较多,临床治疗时一般会结合患者的脾破裂程度等进行选择,对于1级外伤等可选用局部物理止血或者生物凝胶等进行治疗,同时对于一些裂口较小且未伤及大血管的1~2级外伤还可用缝合修补手术方式,更为安全有效[6]。脾动脉结扎术由于能够使患者的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且不会引起脾脏梗死,应用效果较好。

对于2级、3级伴有部分脾破裂,但脾部的血运较为良好的患者,或是一些脾脏位置部分破裂严重无法保留的患者,可以选择部分脾切除方式,一般在开腹之后先结扎血管,将破裂区与正常组织分离,然后使用电刀等进行分离切除,一般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腹腔镜保脾术一般结合会腹腔镜对患者的损伤程度等进行诊断判定,但主要使用于年轻且损伤较轻,血流稳定且无合并症的患者,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应用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7]。全脾切除术则适用于4~5级的老年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需要尽快手术,且使用保脾治疗方式不能够有效止血时,可对患者施行。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做好相应术前准备,输血补液防止休克,术中也应当注意有其他脏器损伤,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察[8]。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在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治疗时,结合患者的脾破裂分级以及有无合并损伤等选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术后并发症状以及不良反应均较少,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郑永绵.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3例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1):3.
[2]王蒙,杜晓宏,蒋超,等.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2):116-118.
[3]黄景祥,汤广恩.外伤性脾破裂治疗方案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5):155-157.
[4]马霞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相关感控措施的重点与难点[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3):49-51.
[5]冯丽萍,赖惠连,唐仕肖,等.基层临床护士对所在医院归属感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8):159,161.
[6]李正宗,朱万喜.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8例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2):4239.
[7]Wei Hui.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in a grass-roots hospital from 2012 to 2016[J].Nei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38(4):139-140.
[8]Ji Yulong.Clinical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umatic 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J].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2018,10(19):94-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5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