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因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健康状况不好,对一些疾病的防御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患者在患上糖尿病后一定要接受专业的治疗,才能得到健康保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治疗重点主要在于预防和护理上。要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缓解老年人的悲观失望的心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相应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因此,本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预防
本文引用格式:高杰.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278+282.
0引言
老年糖尿病患者指的是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可以分为老年人糖尿病和青壮年发病持续到老年时期的糖尿病。根据临床研究,大部分是II型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老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症多,低血糖的发生率也高。其中夜间低血糖的发病率高达50%,而老年人由于各项组织器官的功能有所下降,出现低血糖时症状不明显。低血糖,特别是夜间低血糖是最不容易被发现。但是长久严重的低血糖则会损害肾脏等重要器官,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特别重要的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预防和护理的措施。
1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分析
1.1老年人自身代谢功能下降。基础代谢是指休息状态,在适当的温度下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所需要消费的单位能量,基础代谢为基础代谢率,在医学上,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经常被用作观察新陈代谢的指标之一。基础代谢率的减少和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减少,自然会降低能量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降血糖的药一定要使用正确,否则,就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必须要重视老年代谢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降血糖治疗过程中更要考虑代谢问题,并且要优化管理,避免低血糖症状的出现[1]。
1.2老年人综合疾病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因此可能会使用多种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没有详细去了解患者使用的药品,而许多抗血栓药品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会导致血糖降低,从而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另外,患者热量摄入不足也会导致低血糖发生,血糖低就不能有效地调节老年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1.3其他原因。老年人经常在服用胰岛素后不按时吃饭,没有及时调节胰岛素的服用剂量,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作为临床治疗的薄弱部分,夜间值班人数少、患者睡眠不足的症状很多,但很多老年人会在夜间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而患者在夜间又无法及时呼叫护士。因此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夜间护理工作没做到位。
2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措施
2.1监测血糖数据。在注射胰岛素期间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调查显示,夜间低血糖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尤其是晚上和早晨患病更加明显。因此,在那些容易患低血糖的患者住院的期间,特别要注意夜间要检测无性低血糖以及凌晨低血糖的发作,护士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时的动态血糖检查。另外,睡觉前或凌晨03:00要增加测量患者血糖的频率,才能预防长期低血糖给患者带来危险。此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教育也很重要,应该加强老年人患者自身的保护意识[2]。
2.2注射胰岛素。首先,护士为了避免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要自己改变胰岛素的服用剂量,也不要和其他药品混合使用,要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第二,每次注射部位的不同都会影响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率,间接影响血糖高低。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特别对胰岛素注射部位进行了说明: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的1/4处以及臀部。臀部是吸收胰岛素最快的部位,早餐前适合注射腹部,夜间则适合在大腿和臀部注射,进行激烈的运动后不应当在腹部注射。在具体情况下,无法进食的患者必须停止注射胰岛素。
2.3应急准备。在确诊后,要给患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的40-60 mL,并适当的重复。当患者肾脏功能不好时,要减少降糖药品Promptly的用量。另外,护士应当准备与急救有关的药品,器具,保证能够给患者及时治疗,以更全面地预防患者低血糖。
2.4饮食指导。糖尿病的生成和治疗与饮食有关,而合理的饮食疗法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病程,提高治疗效果,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根据研究结果,大部分患者缺乏对相关饮食知识的了解,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宣传饮食知识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并改善生活质量[3]。
2.5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II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并增强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所以老年人应该尽可能地多做运动。但是老年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不太好,所以很多情况下都会引发心肺疾病,所以慢跑、太极拳、快速竞走、有氧操等运动比较适合。运动的时间一般饭后1小时是最适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候应该和家人一起,而且应该避免空腹运动,最好是随身携带一些可以用来补充糖分的食品。患者一旦出现惊慌,头晕,毛冷汗或者脸色苍白时,要及时补充糖分。
3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措施
3.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值夜班的护士应重视对患者病房的巡视,特别是对刚刚确诊的血糖不稳定、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应对这类病人状态以及意识和活动等状况进行密切观察。要观察患者是不是出现乏力,脸色苍白,流冷汗,嗜睡以及饥饿等状况,尤其要注意那些伴随慢性肾功能不全,食欲不振,腹泻等的患者,需在凌晨3:00,5:00加强对血糖的监测,预防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3.2低血糖情况的处理。对于老年糖尿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帮助医生,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患者注射葡萄糖和其他液体,并且设立专人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瞳孔、生物症状变化等进行密切观察。另外还要及时检查患者的血糖并适当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采取对应的措施[4]。
3.3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的原因所以可能会反复住院或者是长时间地住院,这样无疑会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而由于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认识不清,所以低血糖症状的出现还可能引起患者的恐惧不安。另外,由于老人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较固定,加之老人的理解力下降,无法正确地应对低血糖,因此需要护士主动进行照顾,并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指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激发患者积极治疗的欲望,使患者确信能战胜疾病。
3.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患者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指示,不能随意增减药量,还应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饼干或水果、糖尿病识别卡,并合理地摄取食物进行适当的运动。应该重视睡前测血糖以及夜间测查血糖。二是家庭教育也可以预防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家属的教育要加强,协助糖尿病患者的控制饮食,提高预防意识。通过预防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增寿。出院后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访问和健康检查,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每个星期至少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访问,并让患者在2周之内到医院复查。让患者在稳定血糖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之后再复查,仔细观察血糖以及其他并发症的状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5-6]。
4结论
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疾病之一,经常与高血压和高血脂一起发生,其结果会引发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和精神健康。处于各种原因,老年糖尿病的夜间低血糖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以及护理上。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预兆时,应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并及时治疗,预防低血糖昏迷症状的发生。使低血糖伤害最小化,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阿云.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7(14):78-79.
[2]马平.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125-126.
[3]王旭艳.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2):215-216.
[4]侍凤清.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6(34):35-36.
[5]刘玉荣.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23-24.
[6]覃雪梅,刘洁.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58-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