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内科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7 15:38: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心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心内科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心内科患者症状消失时间(4.32±1.54)d、住院时间(7.33±1.64)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内科患者焦虑(28.25±1.31)分、抑郁(29.64±1.1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患者症状早期改善,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服务;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刘晓琳.心内科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31,347.

0引言

心内科为临床独立科室,主要疾病包括心律不齐、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伤害十分严重,严重时还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通过分析两组心内科患者的各项情况,明确护理效果。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内科患者,收取时间在2017年的6月至2018年的8月;其中50例为观察组患者,50例为对照组患者。观察组(50例):组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2-72岁,平均为(57.12±1.32)岁。对照组(50例):组内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3-73岁,平均为(57.66±1.57)岁。两组各项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代表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且成立。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

①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通常为慢性疾病,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折磨,易导致其产生一系列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和抑郁等,故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并加以疏导,同时在沟通过程中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其能够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另外,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使其能够树立康复自信,提高各项工作配合度[2]。②健康教育: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导致其缺乏安全感,对疾病预后十分不利。故此,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告知其各项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比如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病情预后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并对患者存在的疑惑进行耐心解答,使其能够提高信任感[3]。③心功能监测:心血管疾病易影响患者心功能,甚至增加心力衰竭风险。故此,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需对其心功能变化进行密切监测,比如给予其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存在心功能异常者,应立即将异常情况告知患者,同时遵照医嘱给予其心功能维护治疗[4]。

1.3观察指标

将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焦虑测定: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定,其中主要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每个项目分为5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无症状、轻微、中等、较重、严重等,无症状为0分、轻微为1分、中等为2分、较重为3分,严重为4分,使用0-4分评分法,心内科患者14个项目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焦虑症越严重[5]。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抑郁测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其中主要包括14个反映抑郁症状的项目,每个项目分为5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无症状、轻微、中等、较重、严重等,无症状为0分、轻微为1分、中等为2分、较重为3分,严重为4分,使用0-4分评分法,心内科患者14个项目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症越严重[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和数据,其中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评分采用计量资料(±s)进行表示,用t值检验;患者护理满意度用计数资料(%)表示,用卡方值检验,若2组间差异存在意义,使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心内科患者症状消失时间(4.32±1.54)d、住院时间(7.33±1.64)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观察组心内科患者焦虑(28.25±1.31)分、抑郁(29.64±1.1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现阶段研究显示,医患关系十分紧张,临床以往常规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而随着我国护理医学不断改进和进步,优质护理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该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主要是给予患者科学性、个性化以及整体化的护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同时能够改善其心功能,促进其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到改善,利于症状的早期恢复,同时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疾病早期转归[7]。优质护理主要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且不断强化护士责任心,使护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满足患者基本需求,同时需对患者心理状态充分了解,抚平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加强患者心理状态的辅导,使其能够消除内心恐惧,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8]。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心内科患者症状消失时间(4.32±1.54)d、住院时间(7.33±1.64)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内科患者焦虑、抑郁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内科护理服务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患者症状早期改善,同时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种欣欣,韦妍妍,邢龙芳,等.优质服务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249.
[2]王婷.浅谈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308-309.
[3]张彩华.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健康体检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73.
[4]张彩华.急诊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43-244.
[5]库世荣.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探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50-251.
[6]杨莉君,马红波,李娟,等.基于临床路径的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77-180.
[7]夏雯.优质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时间、不良情绪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4):119-121.
[8]温丽芳,刘海燕.患者角色适应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S2):258-2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