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8 15:12: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行恶性乳腺肿瘤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针对恶性乳腺肿瘤患者在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病菌分布:切口感染8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3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病菌共5株(38.46%),革兰阴性病菌8株(61.54%);(2)药物敏感性试验: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环丙沙星较为敏感,其中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敏感率最低。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加替沙星较为敏感,其中头孢他啶敏感率最低;(3)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自然引流率、置管时间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原因繁多且复杂,在手术实施前应对患者的血糖加以控制,科学选择引流方式,避免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关键词:乳腺肿瘤;术后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本文引用格式:徐东.乳腺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24-26.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XU Dong

(Cancer Hospital of Shizhong District,Leshan,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mastectomy for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risk factors of incisional infection after radical surgery were analyzed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reast tumors.Results(1)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among the 8 patients with incision infection,13 pathogens were detected,5(38.46%)were Gram-positive bacteria,8(61.54%)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2)Drug sensitivity test:gram-positive bacteria are sensitive to linezolid and ciprofloxacin,and gentamicin and cefazolin have the lowest sensitivity.Gram-negative bacteria are sensitive to cefoperazone and gatifloxacin,among which ceftazidime has the lowest sensitivity rate;(3)Risk factors for wound infection:diabetes mellitus,natural drainage rate,and catheterization time are risk factors for wound infection in patients(P<0.05).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are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The blood glucose should be controlled before the operation,and the drainage method should be scientifically selected to avoid the infection.

KEY WORDS:Breast neoplasms;Postoperative infection;Risk factors;Prevention

0引言

乳腺肿瘤多为良性,乳腺癌属于女性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皮肤凹陷以及糜烂等,病症的发生多与目前饮食习惯、生活质量相关[1]。临床上治疗恶性乳腺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有研究指出,乳腺患者因癌细胞的影响,免疫力有所下降,造成患者术后易引发手术切口感染(SSI)导致危险因素的发生,包括影响控制癌细胞的效果、引发创口处坏死等[2]。因此,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回顾性研究分析100例恶性乳腺肿瘤根治术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行恶性乳腺肿瘤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②均在我院行根治术以及术后门诊康复;③经手术病理检查,以确诊为恶性乳腺肿瘤;④行根治性乳房全切恶性乳腺癌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免疫功能障碍以及全身感染等疾病患者;②治疗过程中转院失访者;③手术中已有合并性伤口感染;④在手术结束后确认不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

所有患者年龄43~57岁,平均(51.4±5.2)岁,大部分患者文化程度为小学和初中。

\

 
1.2方法

由我院专业人员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患者年龄、吸烟史、危险因素、各类合并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体重指数、麻醉分级标准(ASA)评分、TNM分期(Ⅰ、Ⅱ、Ⅲ)、是否引流、引流管形式、引流方式、术前白细胞计数,收集完成后由其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

1.3判定标准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病菌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感染病学》标准评判,术后创口、引流管置管部位胀痛、肿胀、皮下积液、切口部分泌物增多、患者出现高温症状。

1.4药物使用以及手术处理

在对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前30 min给予其静脉滴注具有预防性抗菌药物,若手术时间在2 h以上再次追加药物。行手术的医师需具有经验丰富的助手协助,在进行乳房再造手术时,需使用自体组织或者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在手术结束后,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是否会有感染的现象发生,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嘱咐患者及时换药。手术创口缝线处出现肿胀情况属于正常情况,不需要特殊处理。感染标准根据卫生部标准执行。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使用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菌分布


切口感染8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3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病菌共5株(38.46%),革兰阴性病菌8株(61.54%),见表1。



\


2.2药物敏感性试验

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环丙沙星较为敏感,其中庆大霉素、头孢唑林敏感率最低,如表2。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加替沙星较为敏感,其中头孢他啶敏感率最低,如表3。


\
 


2.3切口感染危险因素

合并糖尿病、自然引流率、置管时间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


 
3讨论

随着人们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乳腺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乳腺癌则是其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3]。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有研究指出,恶性乳腺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其会对乳腺肿瘤患者在术后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切口引起感染,造成此类症状出现是因为恶性乳腺肿瘤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同时恶性乳腺肿瘤会使癌细胞浸润,手术打击,极大的降低患者免疫力,导致患者切口感染出现[4]。对于有过放疗治疗的患者而言,其术后出现SSI的可能性是较大的,主要由于放射治疗的特性使得患者的血管减少、局部组织的纤维化,同时影响着患者的白细胞功能,有研究表明,患者若有过化疗史,外科手术后出现感染的发生率会大大提高。

周余人等[5]研究表示肿瘤分期是造成SSI发生最重要的因素,肿瘤临床分期稍晚的患者其出现感染的可能性比肿瘤临床分期早的患者可能性大,同时在乳腺肿瘤患者手术结束后,若放置引流管,则会导致患者术后SSI发生率提高,造成此类原因的出现可能与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微生物通过引流管进入手术部位,引起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的出现。

王文静等[6]研究报道,1332例患者在术后共检测出28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分别是25%、2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其分别为10.71%、14.29%。但本次研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可能临床资料例数少有关。

本次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环丙沙星较为敏感[7]。研究中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达到了100%的敏感率,同时对环丙沙星也达到了80%的敏感率[8]。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唑林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加替沙星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头孢哌酮的敏感率高达100%,对加替沙星的敏感率也分别有66.67%、50.00%,对头孢他啶、妥布霉素敏感率最低[9]。由此可知,恶性乳腺肿瘤在根治术后,其切口感染,经检查若是革兰阳性菌则以利奈唑胺、环丙沙星治疗,若是革兰阴性菌则以头孢哌酮、加替沙星治疗[10]。

本次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其术后创口肉组织生长较慢,切口愈合速度缓慢,侧面的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危险性。而与引流管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橡皮引流管,负压引流管;因为传统的橡皮引流管费用较低,导致其质量不高,易引起排出不畅的情况发生,增加引流管感染率;负压引流方式则是因为其不足以使血凝块以及组织碎片等完全排除,导致堵塞,造成感染率危险的发生[11]。

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对乳腺肿瘤患者针对性的制定出预防手段,不仅能提高医师的知识水平,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后痛苦。

参考文献

[1]金晶,王淑莲,任骅,等.乳腺癌保乳术后同侧乳腺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肿瘤杂志,2018,40(5):352.
[2]郭宁,高文,李彩霞.乳腺癌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8):133-135.
[3]钱霄君,黄黎明,陈巍,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553-2555.
[4]耿凤勇,王永辉,黎辉,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切口及引流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7):1058-1061.
[5]周余人,杨卫锋,宋国良.乳腺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458-5460.
[6]王文静,刘永瑞,崔小松,等.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2779-2781.
[7]周志升,朱大江,陈金桃,等.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18):2120-2121.
[8]谭翠莲,汪德清,邱丽,等.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不同敷贴对其愈合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3263-3266.
[9]田宏,窦丽波.乳腺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致病菌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11):109-112.
[10]钱霄君,黄黎明,陈巍,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553-2555.
[11]Liu F,Shan BE,Geng CZ,et al.Advances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biomarkers for breast cancer[J].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2015,22(12):1300-13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7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