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对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创伤患者60例,视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将整体护理融入到急诊护理之中,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两项数据均要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则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开展急诊工作时,将整体护理融入到护理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的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本文引用格式:李春艳.分析急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对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349-350.
0引言
严重创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诊疾病,临床中患者的起病往往较急,且发展较快,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1]。而急救护理在临床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就对整体护理在创伤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创伤患者60例,视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74±3.85)岁;研究组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平均(40.14±2.85)岁。比较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急救护理中实行整体护理,内容如下。
1.2.1完善相关流程,制定相应制度
为了保证临床中护理的效果,要根据实际情况规范护理的内容,保证能够依照制度和内容进行相关的操作;做好监督工作,由专门的人员对临床护士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监督、评价,将其与护士绩效考核相挂钩,表现良好的护理人员要给予奖励,表现较差的护理人员则要培训改进,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在人员的安排方面,要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既要保证随时有足够的人员能够应对出现的急诊情况,又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保持较好的状态,能够应对任何情况[2]。
1.2.2院前护理
临床中患者的病情一般较为危急,并且患者的病情往往具有较大的波动,病死率极高,而良好的院前护理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院前护理中我们要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院前护理中主要的目的,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疾病的治疗。医院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对其病情以及耐受程度和心理情况进行评估,进行记录,以便进行相应的急救工作,保证其安全;对于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疾病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包括止血包扎和静脉通路以及开放气道的建立等。确认患者的情况基本稳定后,即可开展转运工作,转运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患者保持原来的体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在转运工作中依旧要坚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工作,以免意外情况出现[3]。
1.2.3急救护理
患者到达医院后即可开始进行急救护理,急救人员在开始转运后就需要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医院相关科室取得联系,报告目前的情况,告知相关调度人员患者的情况以及目前处理的情况,以便调度人员能够做好患者的急救准备;医院遵循创伤急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依照急诊急救-急诊手术-重症监护等绿色通道一站式的方式开展急救医疗服务,调度人员在接到急救人员的报告,记录患者的情况,并通知相关的科室,由相关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针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保证之后的急救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安排人员前往急救室对相关的设备和器材进行检查,保证能够正常运作和使用,降低意外的发生率;患者到达医院后,由提前安排的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接触,协同急救人员将患者护送至急救室,同时观察患者的创伤情况以及创伤的部位,记录相关的信息,在相关人员的协同下,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以便安排相应的医生进行处理;在临床中,创伤较为严重的患者,极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窒息等情况,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检查,观察其嘴唇颜色,如果患者的呼吸中伴有刺耳的哮鸣音,则要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不完全梗阻的情况,同时对患者的呕吐物以及其他分泌物进行及时的处理,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气管插管;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患者的循环正常,还要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整体治疗过程中实行无痛化处理,降低患者的疼痛[4]。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包括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满意度和抢救时间,比较数据。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两项数据均要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则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效果更加理想,可见表1。
3讨论
急重症患者和多发创伤患者是急诊科室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情况往往较为严重,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影响其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中十分重视急诊护理工作,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5]。
整体护理是临床中近年所提出的一种护理方式,在该护理模式中要求在临床中详细观察患者的情况,从社会、生理以及心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给予患者全面的临床护理,以求能够实现最好的护理效果,保证患者的健康。而将整体护理应用到急诊之中,就是要求根据急诊患者的情况从接到急诊电话开始直到完成相关治疗,给予患者一体化、全面的临床护理,以保证其安全和健康[6-8]。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将整体护理融入到急诊护理之中,结果显示研究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两项数据均要高于对照组,而抢救时间则要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急诊患者开展急诊工作时,将整体护理融入在护理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情况,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芬,宋爱华.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50-152.
[2]张蕾,王素荣.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226.
[3]刘琪,刘颖.整体护理干预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实施价值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7):178-179.
[4]Peterson-Burch F,Reuter-Rice K,Barr TL.Rethinking Recovery:Incorporating Holistic Nursing Perspectives in Poststroke Care[J].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2017,31(1):3-6.
[5]崔桂华.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治疗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5):65.
[6]葛淑晶.急诊急救护理过程中运用整体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4):126.
[7]房丽.优化护理联合辨证施护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47-48.
[8]Gallison B,Kester WT.Connecting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With Relationship-based Care:A Community Hospital's Journey[J].Nurse Leader,2018,16(3):181-1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