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急救措施、并发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依据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1 h组(早期组,n=40)和4-10h组(晚期组,n=40)两组,早期组患者在受伤1 h左右接受治疗,晚期组患者在受伤4-10 h接受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对治疗满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晚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晚期组;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晚期组,对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两组患者的好转率、无变化率、恶化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结论创伤并失血性休克受伤1 h左右接受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急诊急救措施;并发症;抢救成功率
本文引用格式:龙之华.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急救措施、并发症及抢救成功率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80+124.
0引言
失血性休克患者休克的诱发因素为大量失血,主要发生机制为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休克的综合病症在缺乏充足的血容量超越代偿功能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发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或死亡[1]。
创伤并失血性休克属于一种危重综合征,如果临床没有及时抢救患者,患者的生命安全可能会受到严重威胁,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容量、凝血功能障碍等,诱发因素为大出血。因此,关键是要及早采取科学合理的急诊急救措施极为关键。本研究比较了创伤并失血性休克受伤1h左右、4-10h接受治疗的效果,发现前者较后者对患者的并发症及抢救成功率均具有更积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休克程度分类参考标准中创伤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标准[2],均有出血、皮肤苍白、湿冷等临床症状,均知情同意;将合并颅脑损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贫血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1 h组(早期组,n=40)和4-10 h组(晚期组,n=40)两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早期组患者在受伤 1 h 左右接受治疗,晚期组患方法。早期组患者在受伤 1 h 左右接受治疗,晚期组患况比较。早期组患者者在受伤4-10 h接受治疗,具体操作为:为患者止血,包扎固定,对通畅的气道进行保持,如果患者有意识障碍,则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主要为肘正中静脉,必要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插管,让患者吸氧,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同时对其伤情进行检查和判断。
同时,对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过程中首先以较快的速度对患者应用1050-2150 mL平衡盐液+胶体液,然后在必要的情况下改用7.5%氯化钠高渗盐水+胶体液。此外,尽可能快地对患者进行确定性治疗,如果患者疑外出血,则第一时间为其清创缝合止血;如果患者骨折,则为其包扎固定;
如果患者疑有颅内高压症状,则在给予其脱水治疗的同时尽可能快地对其进行CT检查,如果有手术指征,则第一时间给予其急诊开颅治疗;如果患者为疑腹腔内出血,则对其进行急诊剖腹探查;如果患者疑为胸腹腔出血,则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诊断性穿刺,并对其进行胸片及床边B超检查,如果患者胸穿阳性,则对其进行闭式引流,对其出血量进行监测。初步抢救后向相关专科或ICU转入给予其进一步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休克程度分类参考标准,如果急诊急救后患者病情恢复,则评定为抢救成功;如果急诊急救后患者病情符合前一期标准,则评定为好转;如果急诊急救后患者病情基本没有改变,则评定为无变化;如果急诊急救后患者病情符合后一期标准,则评定为恶化。
1.4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
1.5统计学分析。采用软件SPSS 20.0,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方差(±s)来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标准a=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早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晚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患者的好转率、无变化率、恶化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2。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对治疗满意情况比较。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晚期组,对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晚期组(P< 0.05),具体见表 3。
3讨论
创伤后休克综合病症会在患者缺乏充足的血容量超越代偿功能的情况下发生,具有较少的心排出血量及组织灌注、较低的血压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进而会提升血液乳酸含量,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较急的病情,患者情况危急,因此急诊过程中应该依据患者的病情以较快的速度做出判断。要想促进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升及死亡率的降低,将患者的生命挽救过来,关键是及时采取准确的急诊急救措施[3]。
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晚期组, 死亡率显著低于晚期组;早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晚期组,对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晚期组(P< 0.05),两组患者的好转率、无变化率、恶化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说明及早采取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治疗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对正确的治疗时机进行有效把握,分工明确,密切配合能够将患者的生命挽救过来,促进抢救成功率及对治疗满意度的提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降低、住院时间的缩短,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病痛及经济负担, 提升医院经济及社会效益。
总之,创伤并失血性休克受伤 1 h 左右接受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文丽. 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28(7):119.
[2]王海霞,黄清平. 基层医院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12(7):204.
[3]何忠杰. 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与时效值 [J]. 创伤外科杂志,2013,15(2):97-99.
参考文献
[1]陈文丽.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28(7):119.
[2]王海霞,黄清平.基层医院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2(7):204.
何忠杰.创伤性休克救治的时效性与时效值[J].创伤外科杂志,2013,15(2):97-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