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阻肺筛查问卷加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5 14:00: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高危人群的筛查,观察筛查问卷在社区诊疗中的地位,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并具体探究慢阻肺筛查问卷加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的作用,进而制定出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检出率的合理方案。方法2019年4月1日至6月1日在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使用基层版慢阻肺筛查问卷对辖区内40岁以上的居民随机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肺功能检测。根据肺功能的检测结果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慢阻肺组和非慢阻肺组,通过对两组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对患慢阻肺的单因素危险因素进行筛选。最后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筛选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和常规金标准肺功能相比较,筛查问卷的诊断灵敏度72.22%(13/18),特异度67.74%(21/31),阳性预测值56.52%(13/23),阴性预测值80.78%(21/26)。吸烟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阻肺筛查问卷可以用来作为基本工具对慢阻肺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提高慢阻肺的诊断率,在基层医院中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问卷;肺功能;基层医院

本文引用格式:李云海,李俊,张楠,等.慢阻肺筛查问卷加肺功能检查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46-247.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于40岁及以上人群。为了能够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成效,需要引导人们强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慢阻肺知晓率及肺功能检查普及率极低。从而形成慢阻肺的高患病率、低知晓率的特征,并且成为慢病防控最突出的短板,构成我国重大疾病负担。

肺功能检测作为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尚未普及,为此,基层版指南指出:当基层医院不具备肺功能检查设备,临床医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对疑诊患者应该向上级医院转诊进一步确诊。慢阻肺筛查问卷作为发现慢阻肺高危人群的工具,进而提高基层医院的慢阻肺诊断率,提升基层医院对慢阻肺的筛查与管理水平,获得广泛重视。本文就慢阻肺筛查问卷在社区医疗中应用观察做如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4月1日至6月1日在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诊疗过程中对辖区内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慢阻肺高危人群的问卷调查及肺功能检测。(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国际初级气道保健组织(IPAG)和国际呼吸道疾病基层医疗组织(IPCRG),在进行肺功能测定前发放调查问卷,由肺功能室操作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实验调查所选择的患者是管辖区域范围内年龄超过40岁的常住居民和慢阻肺高危人群。

1.2实验方法

第一,调查问卷。按照国际初级气道保健组织(IPAG)和国际呼吸道疾病基层医疗组织(IPCRG)的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在进行肺功能测定之前,由肺功能室的操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统一对研究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在收集问卷结果之后开展分值统计分析,以17分作为截断点,问卷得分≥17分定义为慢性肺高危人群。第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检测由我社区中心肺功能室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对于FEV1/FVC<70%的受试者,进行舒张试验检测,予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200-400ug后,15-20分钟再次测量肺功能,若FEV1/FVC仍低于70%,拟诊为慢阻肺;并连同对诊断存疑的患者进一步转至中日友好医院呼吸门诊进一步确诊。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分布、构成比表示,以±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肺筛查问卷结果


文章研究最终完成问卷及肺功能检测者共49人,其中男性14人,女性35人。平均(61.22±10.68)岁,问卷总分≥5分者为23例,其中13例最终确诊为慢阻肺,问卷总分<4分者为26例,其中5例最终诊断慢阻肺。

2.2影响慢阻肺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限制,年龄、性别、BMI、吸烟历史、粉尘接触历史、学历历史等是影响慢性阻肺的危险因素。影响慢阻肺的单因素对比分析情况如表一所示。根据表一发现,男性患病率57.14%,女性患病率28.57%,通过2检验,P=0.061,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组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吸烟人群患病率62.50%,非吸烟人群患病率24.24%,通过2检验,P<0.0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距;老年人(≥65岁)患病率为39.13%,非老年人(40-64岁之间)患病率为34.62%,通过2检验,P>0.05,无明显统计学差距。与金标准肺功能相比较,筛查问卷的诊断灵敏度72.22%,特异度67.74%,阳性预测值56.52%,阴性预测值80.78%。


\


3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慢性气流受阻,病变情况呈现出完全不可逆的特点。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正常呼吸。慢阻肺患者病发初期往往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在发现的时候这类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加深,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严重,也随之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了能够减少慢阻肺对人们实际生活的干扰,需要相关人员强化对慢阻肺患者,特别是无症状慢阻肺患者的及早诊断和干预,从而实现对这类疾病的早期治疗。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的鉴别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慢阻肺严重程度分级的重要指标。其作为一项有效的检测手段被人们推荐为慢性肺诊断的重要标准。这类标准以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作为检测指标。

对比两个小组的FEV1%,发现慢阻肺小组的指标程度明显比非慢阻肺小组患者的指标低,可见,在开展肺功能检查的时候患者肺功能早已出现下降的现象。为此,需要加大慢阻肺早期诊断,应用科学的手段来筛查管理慢阻肺高危因素。从而有效提升人群中慢阻肺的检出率,达到降低慢阻肺患病率的目的。

经过试验研究发现,年龄、性别、BMI、吸烟历史、粉尘接触历史、学历历史等是影响慢性阻肺的危险因素。与金标准肺功能相比较,筛查问卷的诊断灵敏度72.22%(13/18),特异度67.74%(21/31),阳性预测值56.52%(13/23),阴性预测值80.78%(21/26)。

可见,筛查问卷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慢阻肺是个很有价值的工具,鉴于很多基层医院没有配备肺功能检测设备,慢阻肺筛查问卷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对于那些慢阻肺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的筛查及转诊,不但提高慢阻肺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而且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56-870.
[2]刘妍,邓笑伟.筛查问卷与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3):500-503.
[3]钟南山,刘又宁.呼吸病学[M].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4.
[4]陈琳,高炎超,王兵.慢阻肺筛查问卷结合肺功能检查在早期诊断慢阻肺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204-207.
[5]樊静,王宁,方利文,等.2014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5):586-5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0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