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鞘内注射阿米卡星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2 09:37: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鞘内注射阿米卡星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抽取3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阿米卡星与万古霉素联合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3d、5d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鞘内注射阿米卡星与万古霉素联合方案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

关键词:鞘内注射;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白细胞计数水平;蛋白水平;开颅术后颅内感染

本文引用格式:周肖东,林柏和,李志刚,等.鞘内注射阿米卡星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11-112.

0引言

颅内感染是开颅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受到细菌、真菌、病毒、病原微生物等感染所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会对开颅患者手术成功以及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至今仍是神经外科医生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1]。为了提高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观察组中18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鞘内注射阿米卡星与万古霉素联合方案进行治疗,且取得了显著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的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抽取3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8例,其中动脉瘤夹闭24例,面肌痉挛8例,脑出血4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0~77岁,平均(59.4±10.2)岁。观察组中,男6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59.6±10.4)岁;两组一般资料纳入经统计学比较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确诊颅内感染后进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后,对照组采用鞘内注射盐酸万古霉素[生产厂家:VIANEXS.A.(PLANT C)],希腊;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174)进行治疗,剂量:20mg/次/d,缓慢注入腰大池后留置2h。观察组采用鞘内注射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生产企业: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1408)联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剂量:阿米卡星20mg/次/d于每日早晨行鞘内注射,万古霉素20mg/次/d于每日晚上行鞘内注射。两组患者均连续鞘内注射,治疗7d。

1.3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为治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其中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为有效;患者体征、临床症状、实验室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均未出现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以及观察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36例患者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2对比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由下表1分析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4.44%),组间比较结果,P<0.05。


\


2.2两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变化水平情况对比

由下表2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3d、5d后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

\
 

3讨论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临床中对于危重、高难度患者手术也日益增多,手术时间随着手术的难度增加而延长,使得开颅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是导致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脑脊液漏、开放性颅脑外伤、脑外科手术、广谱抗生素滥用以及长期使用等是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对于抗生素治疗不好的原因主要有:血脑屏障导致药物在脑脊液中无法有效达到治疗所需的浓度、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静脉或口服抑菌药物效果差等[2]。有研究发现鞘内注射可有效提高临床抗菌效果,可以实现抗生素在脑脊液中有效杀菌浓度的10倍以上,通过腰椎穿刺将药物直接注入可有效减少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剂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3]。

郑一等[4]在研究中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后,发现该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静脉给药治疗,缩短治疗时间。陈献东等[5]、包赟[6]在研究中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采用静脉与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脊液细胞、蛋白定量、葡萄糖等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本研究中,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鞘内注射阿米卡星联合万古霉素方案治疗后,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7]。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抗生素,其抗菌谱较窄,主要用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新青霉素、革兰菌等所致的感染,但由于万古霉素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无法直接作用于病灶,使得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阿米卡星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均具较好抗菌作用,肌内注射后可迅速被吸收,要分布于细胞外液,部分药物可分布到各种组织,60%~70%左右氨基糖苷类耐药者对本品仍较为敏感。两药联合使用可有效覆盖颅内感染细菌,且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还能有效降低临床中抗生素的使用剂量、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8-9]。

综上所述,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治疗中应用鞘内注射阿米卡星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彭宪星,刘芹.腰穿与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0):116-117.
[2]王庆宇,杨玉芳,徐少毅.重症监护病房开颅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5):1129-1132.
[3]李亚龙.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应用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海峡药学,2017,29(6):165-166.
[4]郑一,王楠.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14):1985-1988.
[5]陈献东,蔡建勇,巴华君,等.静脉与鞘内联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7):1569-1571.
[6]包赟,邱炳辉,曾浩,等.万古霉素静脉联合鞘内途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2):169.
[7]韩书清.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用药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15(S1):26.
[8]郝建,郝华,孙向东,等.万古霉素联合阿米卡星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5,33(5):431-432.
[9]梁永平,马晓东,管清亮,等.万古霉素静脉及鞘内联合用药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2):269-2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