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0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设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另外5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P<0.05,治疗效果也明显比对照组要好,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焦虑
本文引用格式:刘雪峰,王霞,孙玉梅,等.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86-287.
0引言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原因可能是病毒性感染或者是自身免疫力差等原因,在过度疲劳、紧张等情绪不稳定时就会诱发疾病,产生突发性耳聋。这种症状程度不一,大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如果严重了可能导致全聋。而且会伴有恶心、眩晕等头部不适感。当患者突然听力障碍时,往往会伴有恐惧、焦虑等情绪,而这些情绪会诱导耳聋加重,在不断恶性循环中,让病症越来越严重。并且突发性耳聋治疗过程缓慢,一旦治疗时间过长,往往会导致患者丧失治疗信心,进一步加重病情,很不利于患者恢复。临床发现,在突发性耳聋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从而提升治疗效果[1]。为了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情绪,提升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引入护理干预,对比分析去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干预有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0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设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另外5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男26人,女24人;年龄14-72岁,平均(39.1±7.8)岁。研究组男23人,女27人;年龄12-70岁,平均(40.3±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纳入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同时接受药物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环境护理。在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热情接待,避免患者因为环境转换产生焦虑。安排的病房一定要干净整洁,且环境要相对安静,最好是单人或双人间,尽量控制噪音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②沟通方式。由于突发性耳聋的程度不一,需要进行护理的方式也就不同。对于单侧耳聋者,要在其健康一侧的耳边进行交谈。双侧耳聋者,要适当调高音调。对于重度耳聋者,需要选取其他方式进行交谈,可以是书写,也可以是简单的手语等其他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沟通。为了更好的安抚患者的情绪,可以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选取一名患者最喜欢的家庭成员照顾患者,平稳患者情绪。③心理支持。相关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多进行交流沟通,患者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一些关于疾病的知识,告诉患者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坚定治疗的信念,同时树立起乐观的心态,积极进行治疗。尽量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以提升治疗效果。④穴位按揉。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按揉耳部以及头部的重要穴位以促进患者大脑以及耳朵周围的血液循环。按揉的穴位包括印堂穴、太阳穴、听宫穴、听会穴等耳部重要穴位,每日三到五次按揉,每次按揉15-30 min。⑤饮食、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可以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同时,要保障患者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焦虑情绪加重。如果患者无法良好的入睡,护理人员需要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分散注意力,让患者可以更好的休息。
1.3观察指标。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表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情况越严重。如果遇到填写困难的患者,发放问卷这需要帮助患者进行自主选择,然后回收问卷。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四种状态。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设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焦虑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1。
2.2治疗效果比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2。
3讨论
现如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压力大,很容易精神紧张出现过度疲劳现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更加大,一旦身体免疫力差或是耳部出现病毒感染,就很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2]。在患者突然出现听力障碍时,一定会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导致精神状态更为不佳,致使病情加重。而且突发性耳聋治疗时间久,过程缓慢,如果不能过早见效,会让患者担心是否会发展成永久性失聪,精神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除了给予患者药物上的治疗,一定要给予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要多于患者沟通,加强情感交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想患者讲述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建立起充分的信心[3-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在使用护理干预方案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这充分显示出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有更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以及治疗效果中有着理想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且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桂玲.加强护理干预对控制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238-239.
[2]蓝雅琼,范秀华.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调查[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09):84-85.
[3]甘微,徐克素,田秀清.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分析及护理措施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271-272.
[4]高桃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6):56-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