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8年1至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扫描图像质量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对64排螺旋CT检查患者予以精细化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64排螺旋CT;精细化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陆柳眉.精细化护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199+203.
0引言
随着CT技术的迅速发展,64排螺旋CT检查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定位的准确性与敏感性[1]。但部分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患者心理恐惧紧张等因素,无法顺利完成检查,影响了疾病的诊治[2]。2018年1至12月对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50例患者予以以精细化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样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8-82岁,平均(45.6±14.2)岁。纳入标准:
①为初次64排螺旋CT检查。②自愿参加本研究可沟通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碘过敏试验阳性患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或沟通极困难的患者。按检查先后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由患者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方法。检查前:注射对比剂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注射的必要性和作用原理等,并让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PHILIPS Brilliance64层扫描仪,患者在检查舱内进行CT扫描的过程中,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碘佛醇注射液,总量约80 mL,流速为4 mL/s,扫描仪工作模式设置为智能触发扫描模式。根据检查部位动态调整体位,扫描时先常规平扫定位影像,后采用团注法行动态增强扫描检查。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由CT室工作人员帮助患者完成检查前准备工作。先进行检查前常规宣教,主要告知检查的大致流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相关注意事项等,然后按照常规检查流程协助患者完成检查。
1.3.2观察组: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入科登记相关信息后,由专职护理人员接待患者,与患者主动交谈,询问其病情及相关病史,以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释64排螺旋CT检查的必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患者做好心理应对准备,充分表达内心的想法,耐心答复患者的疑问,以缓解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②检查流程指导。首先在检查前先告知患者可以深呼吸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根据检查需要,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并给予指导和安慰。检查开始后,密切监测患者在影像舱内表现,若出现抽搐、焦躁、异常活动等不良反应或其他异常现象时,护士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通知影像学技师终止相关检查流程,第一时间进入检查室内检查患者情况并积极对症处理。在检查结束后,护士与技师确认机器运转已暂停、并于第一时间进入检查室,询问并检查患者有无不适或不良反应,若发现存在异常状况,指引患者在检查室外候诊区静坐休息,待30 min后再次检查评估,确认无任何主观不适或不良反应后,再拔除静脉留置管。同时要向患者详细宣教造影剂在机体内残留的危害,叮嘱患者在检查结束后的24 h内,务必大量饮水,以加速造影剂排泄、减少造影剂的肾功能损害。
③并发症的护理:告知患者造影剂被推注进入静脉的瞬间,可能出现的一些生理反应都是正常的,如注射局部皮肤灼热感或膀胱憋尿产生尿意等。
1.4评价指标
(1)选择两位同年资的资深影像科专科医生,分别对检查图像进行独立观察及评价,若双方意见有分歧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一致评分。
图像质量评分标准:①图像总体显示模糊、关键解剖结构和细节杂乱,无法进行影像学诊断的为1分②图像总体显示一般,关键解剖结构和细节可辨别,但勉强能满足影像学诊断需求的为评2分③图像总体显示效果尚可,关键解剖结构和细节稍模糊,但可较好满足影像学诊断需求的为3分④图像总体显示效果良好,关节解剖结构和细节清晰,能充分满足影像学诊断需求的为4分。
(2)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问卷,内容包括环境、检查流程、费用、注意事项、服务态度等5个方面共20道题总分100分,得分>90分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3.164排螺旋CT成像技术的优势。64排螺旋CT成像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影像学技术,其应用多排CT(4排以上)与相应软件,能结合扫描后的数据资料进行三维重建,从而在较大范围内显示部位的结构性病变,同时从任意角度和方位观察病灶,获得的数据定位准确、可反复观察。较以往16排CT扫描速度加快,在扫描时间上及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上都有明显提高。
3.2精细化护理的重要性及有效性。通过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精细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P<0.05),说明精细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3]。
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CT成像效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护理准备至关重要。精细化护理是一种“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明确制度职责与操作技术流程,根据不同的检查阶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实现检查图像稳定性的有效提高,可确保患者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及检查结果的成功率。能在工作中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持续改进不足[4]。
精细化护理管理,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5]。在现实护理过程中碰到的护理事故、纠纷、投诉日益增多,推行精细化护理管理,通过强化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坚持护理安全,提升专业知识,坚持奖惩分明,文明语言等方法,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优质化护理服务,从而切实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超,蒋建萍,赵红星.精细化护理在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4(17):1495-1497.
[2]董洋.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自觉症状、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40(16):2546-2549.
[3]苏婷,王焕生,江学玲,等.多科室协作规范化护理对CT增强扫描不良事件及图像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1):89-91.
[4]荣梅,李彩辉,闫建华,等.护理干预在640层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8,40(23):3672-3674.
[5]刘婷.肝胆系统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的精细化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6):30-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