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和安全转运的临床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2-26 10:36: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03月至2018年06月本院收治7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6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护,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分析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与急救成功率。

结果两组患者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7.22%、88.89%,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和安全转运的实施对多发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保障急救工作有序进行,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安全转运;急救成功率

本文引用格式:农红云.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和安全转运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1):228-229.

0引言

多发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是指由同一致伤因子引起至少两处的脏器或解剖部位损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引起多发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严重挤压、高速冲撞等,具有病情复杂、病情危重、致死率高等特点。此外,由于伤情复杂,多发伤病情隐蔽易被掩盖,可能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甚至导致再损伤。因此,对多发伤患者而言,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本文探讨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03月至2018年06月本院收治72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6例。入选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组年龄16-73岁,平均(42.85±3.4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高处坠落9例、挤压伤5例、刀刺伤7例、其他伤3例,男女各20例、16例。对照组年龄14-72岁,平均
(42.71±3.5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高处坠落9例、挤压伤6例、刀刺伤8例、其他伤2例,男女各19例、
17例,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护,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具体如下。快速评估伤情:伤后1 h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及基本情况,尽快做出正确诊断。通过“一看二听三摸四测”的快速检诊程序了解患者呼吸、循环等情况。保持有效通气:迅速清除患者口鼻腔内呕吐物、分泌物、泥土及血凝块等异物,积极给氧。

昏迷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发生误吸,针对舌后坠患者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窒息,必要情况下行气管插管,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对于休克患者需做到分秒必争,立即就地抢救,选择粗大静脉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静脉穿刺,积极补充平衡液,若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则限制晶体液。

此外,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首先进行降颅内压处理,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以免导致脑水肿进一步加重。止血、包扎、固定:对于胸部开放伤患者,迅速采用凡士林纱布对伤口进行封闭包扎固定,对张力性气胸患者行胸腔穿刺排气减压。

腹部开放伤且无内脏脱出者先用无菌纱布覆盖,采用腹带进行加压包扎;腹部开放伤且有内脏脱出者则采用生理盐水纱垫进行覆盖,外扣无菌换药碗并用腹带进行固定。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夹板固定并减少活动,对于四肢动静脉出血者采用气压止血带进行加压止血处理,严密观察患者末梢血运情况,评估止血效果,颅脑损伤脑脊液漏者保持漏侧卧位,严禁填塞处理。

安全转运:严格遵守搬运常规搬运患者,避免对患者胸腹部造成挤压。对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铲式担架进行搬运,疑颈椎骨折患者需用颈托进行固定。转运过程中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脱落,密切心电监护,调试呼吸机,充分认识到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与实际情况通知医院急诊科做好院内抢救及急诊手术准备,坚决落实“急救一体化”。

1.3观察指标。①分析对比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及有效抢救时间。②将两组急救成功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系统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n(%)、(±s)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t检验,若P<0.05则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急救成功率对比。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 97.22%、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业等方面持续发展,近年来临床多发性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影响。严重多发伤病情复杂且危重,易导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对该类患者而言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护及安全转运[2]。目前关于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安全转运工作已成为现代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院前急救时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把关并遵循无菌操作流程,综合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动态变化与各处创伤情况。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实施一系列重要抢救措施,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对患者多处伤口进行妥善处理,降低患者颅内压[3]。

现场急救时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变化,做好初步检查工作及抢救记录,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有价值参考依据。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7.22%、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与当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

挽救多发损伤病人生命的关键在于成功的院前急救,通过实施科学、高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可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明确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重点,确保急救过程系统化、程序化,推动院前抢救工作有序进行,防止急救现场出现忙乱现象。

院前急救护理的实施可使护士在院前救治中形成全局整体观念,早期准确评估患者伤情,优先处理可能危及伤者生命安全的器官损伤,充分体现“及时、高效”的院前急救原则,使患者得到有效的现场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5]。

综上所述,对多发伤患者而言,院前急救护理及安全转运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急救护理水平、保障生命安全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单,张进军.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配合创伤救治原则在老年严重多发伤救护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7,39(2):277-279.
[2]黄丽军.急救护理团队组建在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58-59.
[3]周小媚.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转运中的无缝隙交接[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5):84-84.
[4]黎弘海,陈海玲.改进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88-90.
[5]何燕,钟惠玲,胡永超,等.多学科协作联合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59-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5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