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4 14:09: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帮助他们健全心智、使得他们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生活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刻苦努力学习,从而塑造一个更为健全的人格。为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作用,笔者从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入手,对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影响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大学生;未来发展;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洪俊,等.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0):227-229.

一 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而高校也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高校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并且把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其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绿色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守护内心的一片净土,提高他们对于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让他们踏踏实实地学习和生活。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同时也降低了该教育工作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力。

(一)教学工作形式化

           很多高校思政教师的眼光极其狭隘,未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准定位,教学工作形式化[1]。比如,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选择合理而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而有些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比较随意,甚至有些教师的课件都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只是对某些地方改动了一下,然后就作为自己的知识来看待。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当前,我们经常看到某些学生因为不能按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而选择轻生;还有的学生因为遭受一点挫折而伤害自己,给自己和父母带来很多的痛苦。他们这种逃避困难、不能正视挫折的行为其实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思政教学形式化带来的弊端。事实上,任何一个小环节都可能对思政教育的效果带来影响,比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方式的认定以及教师所秉承的教学理念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关注思政教育的每个细节,坚决避免教育工作产生形式化的问题,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根本利益为核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让每个思政教师都能正确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记自己的教学使命,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二)教学方式落后

        与专业课程教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被轻视,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这对于一些高校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行我素,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思政教育的现象屡禁不止。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受重视还影响到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导致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态度也比较消极。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往往缺乏趣味性,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而大部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比如国家的一些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所以教师往往不能随意更改教学内容。但是教学方式却明显不同,只要教师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内容教授给学生,那么他们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在选择教学方式方面,教师有非常大的选择空间。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懒散怠工,没有改革教学方式的勇气,他们往往喜欢安于现状,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不好。多媒体教学有其特色,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由于高校每个教师都会采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教师也没有挖掘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潜在价值,所以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2]。虽然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技术能够应用到思政教育环节,但是由于思政教师消极的工作态度,往往使得这些新教学技术手段不能及时地应用到思政教育工作当中,所以教学方式落后成为制约思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三)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教书”环节,同时还承载着“育人”的重任。在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学生时不单单只考虑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践应用技能的水平,同时还会考察他们的人品和未来发展的潜力。比如,很多大型企业在招聘学生之前都需要经过层层的筛选,不仅会让他们参加面试,还要求他们参加笔试。而笔试的内容很有特点,考察的并不是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察,比如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的同时要用全面而综合的眼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把教育限定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用全局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自高校扩展政策落实以来,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都在不断增长,这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如果想要博得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就必须表现得比别人好,这样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处,让理论知识内化为他们的一种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体现。思政实践教学同样对学生有很重要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思政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者说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实践教学成为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短板”[3]。社会实践、企业实践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爱国主义情怀的形成,往往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才能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思政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力。

二 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与社会环境相比,校园环境要“温和”得多,校园没有严厉的老板督促学生工作,更没有“勾心斗角”的人事关系,而且学生的任务也非常简单,就是坐在教室里享受着教学服务,并且最终按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就可以顺利毕业。但是,社会是个“大染缸”,步入社会一段时间内,学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些人对学生产生的作用是积极性的还是消极性的则很难定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最好能够有一颗强大的抗压心理,能够承受上级领导的批评教育,也能忍受工作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做一个“打不死的小强”,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如果他们不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或者说心理素质不够好,那么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而逃避工作问题的方式一般都是“跳槽”。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尽快地融入自己的角色,高校应该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就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用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如意,遇到问题时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人或者选择逃避。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4]。可能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力并没有专业教育那么明显,但是却可以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政教育带来的好处。在信息时代,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外来文化,虽然一些外来文化能够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快乐,但是有时候一些外来文化却掺杂着一些不良信息,甚至是反华言论,给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而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如果不能让他们正确地对待这些外来文化,他们很可能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工具而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外出深造的莘莘学子越来越多,但是当他们学业有成还会回来报效祖国的人却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养育自己的国家并没有什么感情,没有较深的爱国情怀。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爱国主义精神,那么怎么还能奢求他们怀有精忠报国之志呢?但是,如果高校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他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让他们感受自己国家的强大,并且告诉他们,他们在国家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必然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未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工作上,还体现在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思政教育带来的好处。不仅如此,思政教育也是高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体现,能够提高高校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让培养出的大学生为高校赢得良好的口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国家、社会、国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体现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力的表现。除此以外,思政教育还可以让学生消除及时行乐的这种思想,让他们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

三 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影响力的策略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并且保障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思政教育,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5]。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地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是要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提高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的积极影响力,为学生在人才竞争市场增加筹码。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评判教师教学能力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选择那些对学生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更了解学生的心理,知道哪些教学内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学生是享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对思政教育的态度决定了思政教育影响力的大小。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安排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新媒体教学技术等,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专业的思政人才,壮大思政教师队伍,给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二)端正对思政教育的态度

          高校领导和教师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并且为优化教学结构做出努力,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注重对思政知识的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及时了解国家发展动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国家主人的身份看待国家的发展情况,为将来投身到国家建设工作做好准备。

(三)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认识到新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对提高思政教育效率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新媒体教学技术的知识,同时还应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试着把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有机融合,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学生把理论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社会的有效方式。所以,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比如,可以定期地开展下乡服务、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还可以在校内开展思政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研究出一套实践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

(五)开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平台

        身处互联网创新时代,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保证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更新,保持思政教育内容的活力,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思政知识的洗礼。要加强对学生正面教育的引导,利用校园网为教育平台,借助于微媒体优势,开展整合、开放微媒体应用平台等工作,全面构建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平台,吸引学生的关注目光。当然,高校还可以根据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开创能够体现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利用公告栏、群组讨论、朋友圈等方式完善平台搭建工作,集思广益,发挥出群体的力量。

\

 
参考文献

[1]穆建叶,崔凤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16):258-259.
[2]王青松.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7):310-311.
[3]张红蕊.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04):154-155.
[4]胡涛,齐卫彦.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管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6):85-87.
[5]叶青.“家国情怀”走进高校思政教育探析——基于中国药科大学三大课堂培养视角[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7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