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以信息化技术助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三维建模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为例,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其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为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提供了一定新的理念和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学习
本文引用格式:刘晓洁.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26):186-187.
一前言
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能力低下,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值却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迫在眉睫。[1]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是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形势下的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仅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都得到极大提升。[2]
二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学内容以任务为载体,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创建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组织者,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4]
三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三维建模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与实施
以《Pro/ENGINEER机械设计》装配设计课堂教学例,在学习装配设计过程中,教师将所授装配有关基础知识融入学生较为熟悉实例模型(减速器整体)装配任务中,具体教学过程分“三段五步”,三段即:“课前、课中、课后”。
第一段:课前
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并通过手机邮箱、QQ群、微信或学习通课程组等发布课前预习(包括基础任务)通知。学生接到预习通知后,下载电子课本、教师录制的微课程、教学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段:课上
课上以具体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五步教学法”,即“教学导入--任务实操(封闭任务)--综合实践(开放任务)--成果交流--展示点评”,以调换学生不同角色分组教学为基础,逐步完成实践任务。
课堂教学第一步:教学导入
1.首先教师设计了问题情境,通过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运用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和(windows media player)动画导入以往学生案例。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欲望。
2.通过网络教室\传奇电子教室控制展现以往学生装配成果让学生明确教学任务。
3.同时实物展示,操作演示装配实例。
4.信息化情境的支撑下演示完整装配操作实例,把相关的命令融入到操作过程中。
课堂教学第二、三步:任务实操及综合实践
1.发布任务
首先将本次教学任务任务模型及装配示意图发布到微信群、QQ群或超星课程组,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接收。
2.学生准备
每一位学生收到该任务后,使用自己账号登录超星学习通本课程平台,进入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的空间中,详细解读本次教学任务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可以通过项目视频、动画,对本次教学任务做详细的课前预习)。如果对任务内容有疑问,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留言板进行留言,指导教师会及时给予答复。
3.实践操作
进入课堂实践时,学生以实操为主,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发布课堂内基础任务,提高任务,根据模块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时监控学生实操情况,得到反馈信息。
4.有效运行
教师根据需要给与个别或分组指导,保证讲授与学生探索、导学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对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课堂教学第四步:成果交流
由学生交流演示任务的完成过程,并对教师提出问题予以解答。
课堂教学第五步:展示点评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同步直播检查任务结果,以便有事不在课堂的学生共同交流对话,并纠正错误,对同学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激励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第三段:课后
教师联系企业专家为学生出一些理实结合的拓展性任务,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并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答疑,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三段五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课前
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相关课程建设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由原来的怕学转变为接到预习通知后主动登陆相关软件和平台自主学习,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首先以主人翁的地位进入新知识探索阶段。
(二)课中
教学导入:运用多媒体技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快速建立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任务思考;实例演示使学生全面学习基础知识。基础任务实操: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自动地把当前学习内容和具体实际任务相联系,并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经过一定的交流和讨论,普遍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基础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5]综合实践任务实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
从旁引导,经过组内成员协商,讨论、甚至相互争辩,最终合理分工、得出一致结论,实操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综合装配任务,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基础任务和综合任务实施过程中老师通过学习通在线答疑理论问题,并利用“传奇教师”进行屏幕控制,一对一手把手的差异化指导实操问题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成果交流: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实战经验,并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至此,学生对所学知识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方式。最后教师点评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优秀案例和不足,引起同学注意,并进行难点答疑,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后
学生在完成拓展任务过程中,并与企业专家相互交流,学生的职业素养逐步形成,职业能力逐步提高。
五 结论
因此,采用信息化技术助推任务驱动教学这种新教学模式,以任务为载体,将要教授的基础论知识融入具体的任务中,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提炼、展示、讨论、结合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发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6,7]
参考文献
[1]谢芳,刘翠萍,邓英,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J].职业技术,2015(04):94-95.
[2]唐延林,魏晓楠.以学生为中心的《光谱学》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86-87.
[3]鲁昕.以信息化促职业教育现代化[J].江苏教育,2014(48):8.
[4]徐强.探究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0):219-220.
[5]杨繁.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41.
[6]李海.信息技术与高职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J].教育现代化,2017,4(16):143-144.
[7]黄良波.试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02):149-1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