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的学风建设实际情况,把创新创业这一实践育人形式与学风建设长效建构机制有效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形式更好地推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积极构建学生“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熊赛君.创新创业视角下的独立学院学风建设路径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8):42-44.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型办学模式,其入学门槛较低,专业覆盖较广,就业形式较灵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目前,因招生录取分数较低,学科基础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群体自我管理意识淡薄,教与学不完全匹配等原因,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可回避话题。着眼国家发展大势,厚植创新创业文化,落实“互联网+”计划,刺激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形式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新载体,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1]。在创新创业的时代大趋势下,将实践育人和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成为了新时代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 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途径与学风建设的有机结合的现实意义和必然需求
随着近年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务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下发,我国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大学生“互联网+”、“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节能减排等创新创业新形式近年来已不断完善发声。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途径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分支,其重要性已逐渐凸显。高等学校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的“人才仓”和“培育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风建设作为大数据指向标,既是培育的关键点,也是常抓不懈的长期重点工作。因此,把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形式与学风建设长效建构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传统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有效统一起来,积极构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既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也具有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学生为例,通过对15-17三学年学生的课堂考勤、课程成效、考研考证、自我期待及自我评价等方面综合数据分析,反馈总结出独立院校学风现状和学风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学生个体知识体系建立单一,满足于课堂知识传授,忽视课后知识填补,专研于专业学科学习,忽略学科知识交叉
首先,72.5%的新生入学选择专业时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了解不多,对自身的定位不够全面,对未来的期待也不贴近实际。专业的选择更多倾向于家长包办或者朋辈跟风,导致学生个人对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认识有限。其次,国内的义务教育更多偏向于传统的书本“填鸭式”教育,对课外知识的实践获取途径重视不高。从紧张的高考备战信息爆炸阶段骤然进入自律的大学规范学术自治环境,80%以上的学生在知识习得和学业认知上感到不适应。存在只要学好课堂知识,学好本专业知识,没有必要进行课后知识补充的错误认识。再次,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5.8%的学生有过辅修第二专业的想法,仅有1%的考研学生实现了跨专业考研的梦想。
(二)“教”和“学”整体学习模式过于传统,满足于书本知识学习,忽视实践知识联通,钟情于文字知识智库,忽略大数据学习空间
目前,独立院校已实现多媒体教学,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硬件设备已投入教学使用。但“教”和“学”的整体学习模式仍大部分停留在“照本宣科”或“按图索骥”的传统阶段。一方面,开放式课堂、翻转式课堂、讨论式课堂、微课、慕课、网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在独立学院并未得到有效推广;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考核仍以传统的考试或考察为主,数据调查、模型制作、图纸测画、实习报告等实践形式所占比重偏小;“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仍牢牢的掌控在教师手上。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习地点的开放化和多样化,忽视了受众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圈定了书本传授的知识局限。另一方面,学生的“学”因为“教”法的传统,学习重心更多的停留在既定成文的教材知识和教案课件上。重知识获取,轻实践体会;重理论逻辑,轻数据分析;文字知识的学习构建驾轻就熟,知识联通的大数据空间学习不够。
(三)主体学习兴趣明显不高,满足于碎片化知识吸收,忽视整体知识体系构建,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忽略学习长效机制
近三年的数据分析显示,潇湘学院23个专业平均到课率86.55%,课程考试平均通过率63.89%,平均考研率6.9%。大部分的学生虽然到了课堂,但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不高,存在睡觉、刷手机等“低头”现象和上甲课做乙事、开小差等“走心”情况。碎片化的知识吸取仍然是目前学生学习的主题,学科的整体知识体系构建暂时涉及较少。其次,近三年来,潇湘学院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平均过级率8.31%,大学英语六级平均过级率4.3%,国家计算机二级平均过级率5.49%,社会考试证书平均通过率19.26%。平均三学年考证考级的通过率普遍不高,短期的学习目标制定成效不明显,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四)动手及务实能力急待加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沉溺于仰望星空,忽视了脚踏实地,热衷于喊破嗓子,却没有甩开膀子
除了认知有误,“教”“学”传统和学习兴趣不高等原因外,学生的务实能力也是直接影响到独立院校学风建设成效的主观因素。近三年来,潇湘学院每年平均38项作品申报学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答辩优秀率28.07%。10项作品申报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作品竞赛,平均入围答辩率10%。大学生课外学习竞赛的数据最能直观的反映在校学生的务实能力、实践水平及课本知识学习和课外实践学习的融合程度。大部分的学生仍停留在喊破嗓子,满脑想法却未重视下地落实的阶段。
三创新创业视角下促进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对策
针对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出发,以实践育人的角度拟定新时代独立院校的学风建设对策。
(一)价值引导,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动力
学风建设离不开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发力。学校层面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家长层面需要以身作则,尊重知识,崇尚学习,引导孩子把生活重心转移到提升自己和学业发展上来。学生层面需要理性分析,科学规划,充分了解自身的条件、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可能行。从根源上端正学习态度,激发个体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目标导向,分类施策,夯实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需要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三方耦合。一是专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做综合评估,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因材施教,改进改良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喜欢上课,乐于上好课。二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监测,对学生短期的学习懈怠、学习瓶颈和学习高原期进行原因分析和心理调试。三是学生需要确定学习目标,紧跟专业教师学习节奏,同频同步。
(三)协调联动,多向发力,确保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的确保需要学院、班级和寝室三级学习评价机制和学习激励机制的协调联动。对于课程考试成绩排名靠前、课外学习型竞赛等学习成果突出的学生可树立学习典型,发挥榜样模范带动作用,用个体发动寝室,用寝室带动班级,用班级感染学院。对于有毕业困难、考证困难的学生可考虑建立“一帮一带,一扶一助”的干预机制,助力学业发展,定期跟踪反馈。学院宏观调控,班级内部管理,寝室相互监督。
(四)市场需求,科学指导,促进成果转换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体现为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与质量不平衡、创新不充分的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2]。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产业需求不匹配,人才的培养与新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脱节。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培育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要求协助专业教师,帮助大学生创造引领性的科研成果。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促进大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转换。学校、教师、企业和学生是优秀学习成果转化成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合力群体。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借用企业的力量,了解市场的需求,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成果进行分类的指导,加速学习成果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导入“知识就是生产力”、“务实总比务虚强”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促进独立院校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论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01):111-115.
[2]徐小洲,倪好.面向2050: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愿景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1):53-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