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8 10:03: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教育理念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带来的机遇,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地方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需求,从而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杨红平.“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6):8-11.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of Local Colleges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YANG Hong-ping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 Gansu)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itia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rapidly.It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idea.Based on the initia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b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nd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alent training mode,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platform.It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mplementation and local regional development.It can
promot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overal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olleges,so a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Loc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

        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创新全球化经济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对国际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战略发展的长远的目光,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特色的重要战略决策,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对高等教育提出新时代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有力促进了中国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有力服务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1]。2017年9月,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成就未来一代青年梦想”为主题的“一带一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在西安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论坛上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抓手,作为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面向和引导学生、教师参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课程体系、培养机制、教法创新、实践训练、教师队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活力空前高涨,已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

        为此,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时代下,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上进行创新改革,紧跟国家战略改革创新,结合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关键点,有针对地结合地域优势,构建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培育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进一步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新的人才,以便开展更广泛的经济、文化与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与机遇

(一)创新能力人才需求


         新时代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加快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着力培养创新人才,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社会需求和有效应对发展动力转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3]。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的实施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等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和发展作用,创新创业对拉动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共识,创新没有时差,创业没有国界。“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推进与开展需要一大批创新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引领国际社会、经济和科学融合,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协同发展,通过经济、文化等产品开发与交流建立稳固的经济战略纽带,逐渐形成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引领示范国际经济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向新的高度发展,并成为国际重要的驱动力。

(二)技术创新人才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上升为“变轨超车”时期,表现出了对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技术创新人才需求增大,因为技术创新能够发展经济生产力,驱动社会的智能化、高效化、标准化的发展,发掘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解决社会或区域结构性产能过剩、资源依赖以及破解资源过度依赖带来的一系列难题[4,5]。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产业转型的升级是“十三五”建设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经济结构能否实现战略性调整,关键就在于能否把创新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3]。而高等学校是促进技术发展、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来源,在此期间,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以创意、知识和技术为特征的创新群体,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程教学与实习、科技创新创业竞赛、社会需要等方面的研究与产品应用进行技术、产品、行业、营销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与创业实践,有效推动行业、企业、管理等向中高端迈进,形成竞争新优势。

(三)历史文化知识人才需求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发展文化自信战略是发展“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点,因为文化自信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发展成为有效战略支点,国际文化交流的人才培养与输出对消除“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隔阂,促进求同存异理念的落实,增强沿线各国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6,7]。从国家层面上讲,“一带一路”在国际经济合作、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驱使高校重新思考国际化人才培养出路、问题,通过改变顶层设计,定位适应国际需求的人才。主要具体表现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否最大化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国家的文化传播、价值观念、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重要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培养跨国文化人才,构建跨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体系,对顺利推进我国技术、项目、人才输出,让我国企业之间矗立国际之林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人才综合技能层面需求

        在国际化组织工作中,国际化人才技能需求注重组织技能、交流技能、处理国际事务技能和学习适应不同国际环境的技能,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是一项新型的、全球化的创举,是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理论,采用创新意识为全球化建立的一个典型示范,通过“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的实施与发展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为全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然而,要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好、更快、顺利建设与发展,必须建立平台、跨界、服务的思想和意识。高校综合技能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法律、政策、标准、投融资、信息、科技、金融、交流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项综合人才需求工程,也是人才实践工程[6]。近年来,国内外人才需求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高校也根据国际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方案,设计与构建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8-11]。

\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措施

         引导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促进创新创业团队成果转化,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十三五”和实际情况,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确立了“以创新驱动科研,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进行了新的调整,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增加实践性强的教育课程和课外活动,缩小专业理论课课时,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将创业思想、理念整合到网络课程之中,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传授有意识地导向创业,促使学生把技能学习过程变成培养创新意识和提升创新能力的过程,构建符合“一带一路”发展与需求体系,培养成符合“一带一路”要求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

(一)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符合社会经济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而培养方案决定了人才培养定位、能力、认知、输出。要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1.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方案优化为“一带一路”倡议输出适应国际化交流人才的主要依据,为构建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发展与落实的根本[11]。通过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根据人才需求,培养具备了解国际化主流,并且能灵活运用融资模式、“互联网+”的跨境电商,国际化资本运作,有效进行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新型复合型、文化素质高的外向型人才。

        2.深化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分析和总结多年来我国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经验,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深化和改革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教学,优化成功的“理论+实践”、“3+1”、“3+N”的教学模式,应用先进的新时代、新媒体教学手段和方式,主动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和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将“一带一路”的相关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新模式。不断出台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管理文件,以学分和项目激励学生创新创业、以竞赛展示创新创业的成果、以休学和弹性学期鼓励学生投身到新时代创新创业空间,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5]。

         3.创新与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探索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知识输送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行为和需求发生巨大的变化,接受新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方式和能力也随之改变,随之大学生被社会接纳的方式也随之变化和发展。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促使知识体系的输送方式要不断创新和改革,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方式,逐步实行创新驱动战略,从课程教学结构上进行改革创新,突出以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通过国内校校帮扶合作,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行业、企业人才诉求,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以创新创业教学名师、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作为教学师资典范,对“一带一路”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等给学生作专题授课[9]。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要使学生不断在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必须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培养体系之中,通过理论教学不断强化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社会的认知、感知、意识等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与能力,磨练学生的创新品质和精神。目前在“一带一路”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下,创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深入每个社会角落,通过这些新媒体不断推出国内外创新创业慕课、视频公开课、创业培训等在线学习课程,逐步完善和建立O2O,O2B的课程教学体系[12,13]。同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者而言,他们要解放思想,主动大胆改革创新,依据国家战略发展,认真思考创新创业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能力、思维,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与实践训练,打破“填鸭式”“大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展大学生SIYB、SYB、跨境文化教育的课程训练,提高创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面向“一带一路”倡议或到丝路沿线国家创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2.探索国际化创新创业课程拓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和合作向更高的要求发展,目前我国处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化、全方位的经济、社会、文化合作与交流时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紧紧围绕国际化目标发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体系也不断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国际资本投资与运作、国际基建投资与管理等符合“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人才要求课程进入课堂,探索与沿线国家人才需求与服务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推动丝路国家的教育资源共享。

(三)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整合校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阵地,着力构建以科技园为龙头、以实验实训室为主要阵地、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抓手、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着力点、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总目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课程、大赛、实践、孵化”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服务平台,实现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学习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教育平台载体,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产生更具生命力的创意、创新和创业的体现,平台为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讲座、专项培训、项目共享、经验交流。大学生通过访问平台,能够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形式、基本路径等信息[14]。同时,平台的另一个功能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台项目体验,培养学生对创意、创新项目训练,实现学生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到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容既包括课程服务、项目服务等常规内容,又包括项目融资、项目产业化等创新内容。

三 结语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让大学生创业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必备条件,构建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调整、创业实践平台完善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宽泛国际视野、强烈创业意识、独到创业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创业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无缝连接”,使大学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冯丽.“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在西安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7-09-25.
[2]刘颖.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4):108-110.
[3]朱海灵.“一带一路”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3):36-40.
[4]王卫平.“一带一路”为企业带来八大机遇[N].华商报,2015-06-16.
[5]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53-160.
[6]沙丹丹,张振华.国际化课程体系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初探[J].亚太教育,2016(36):255-256.
[7]周谷平,阚阅.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合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N].人民日报,2016-07-07.
[8]莫蕾钰,洪成文.“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使命需及时调整[N].光明日报,2015-05-12.
[9]杨宏云,苏世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动发展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3):101-105.
[10]刘迪,李宝,栾阿诗.“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1):98-99.
[11]Harkema S,Schout H.Incorporat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2012,40(2):164-174.
[12]曹昱亮,李秀媛,潘蓉.“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商贸人才,2018,5:187-189.
[13]何瑾.“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14]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22.
[15]胡祖铨.“一带一路”的基本政策[N].国家信息中心,2016-03-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