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可视化教学技术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8 09:27: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可视化教学在临床麻醉本科教学中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选取南华医院临床麻醉学本科学生共106人作为观察对象,分为二组,对照组53人,应用传统讲授法教学,观察组53人,在传统讲授法教学中加用可视化技术教学。结果观察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的满意度和出勤率均高,观察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能力、改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临床思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可视化教学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本科学生教学中的效果明显,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体现,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对学生掌握临床麻醉学的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性,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临床本科;麻醉学;教学;对照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刘怿敏,等.可视化教学技术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0):190-192,196.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重要的学科,其实践性很强,教学的重点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加其临床技能。在麻醉本科学习的五年时间里,第四年及第五年的见习和实习时间是整个学习中最具有专业性及实践性的时段,此阶段的学习是以操作技能及处理各种危急症手术的能力培养为重点,这个过程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将来的执业生涯[1]。在麻醉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泛泛而谈的理论知识都需要硬性和实践操作融合,而以往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学生们根据老师讲述的要点加之自己的理解和模拟想象,凭“感觉”来进行各项操作,再在反复操作中积累经验,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们接受及应用起来比较慢。而且临床麻醉医师操作的实施主要是单人操作完成,且观察视野较少,并要求较快完成,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和生理干扰,因此,临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详细解说并不客观可行,因此长期的教学结果显示麻醉科实习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较为模糊,实际动手能力极弱[2]。随着可视喉镜、纤支镜及目前推广中的床旁B超等一系列可视化操作的应用,不仅能提高临床操作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使麻醉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改善。本研究将可视化教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本科麻醉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并进行对照观察,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

 
一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2018年在南华医院麻醉科实习的麻醉学全日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共106人,其中男生50人,女56人,年龄22-24岁,分为二组,观察组共53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7人,年龄22-24岁。对照组53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9人,年龄22-24岁。二组在性别及年龄构成等常规因素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别。教师均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从事临床和教学工作10年以上。

(二)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以《临床麻醉学》为蓝本,按书中教学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逐一讲解,如: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等。再安排相应的麻醉操作进行观摩,让学生在相应的模型上先行操作,待熟练到一定程度后再行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讲授中结合多媒体教学,也进行图文并茂地分析。一个板块的教学结束后统一考核。观察组在学常规教学中加用可视化教学:①将临床麻醉教学按操作内容分为不同模块:椎管内麻醉及B超定位下腰丛神经阻滞,静吸复合全麻及可视喉镜、纤支镜指导下气管插管,B超定位下臂丛神经及颈丛神经阻滞,B超定位下深静脉置管等。并在每一月学习期后进行多媒体教学及总结。②每个月总结后在两组分别选取一名学生自行选取一个病例进行操作演示及处理分析,全体讨论。③整个学习结束后由督导老师进行逐个检验,最后统一考核。

(三)观察指标

        观察二组考核的成绩(分值为0-100分)、学生学习满意度、总体学生出勤率,同时应用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评价效果。

(四)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完成,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二 结果

(一)二组考试成绩的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


(二)二组学生满意度的比较

       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况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满意率较高。见表2


\


(三)二组教学过程中总体学生出勤率的比较

          二组教学过程中,观察组学生的总体出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



(四)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评价的比较

        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回收有效问卷共53份,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共52份,由表4可见,观察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能力、改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临床思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

 
三 讨论

           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伴随着教学手段的创新,其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3,4]。麻醉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对麻醉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可进行操作及应用。在临床麻醉学的教学过程中,因所遇病例的不同,患者的解剖、生理存在变异性,且由于学生较多,基本操作如气管插管由于部位的特殊性且患者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操作,其教学仅限于形式,学生对会厌、声门等标志的识别较差,对其操作仅限于感性,明显影响临床教学的效果。部分学生在不清楚操作步骤和相关解剖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可能发生意外损伤。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安全,也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体验差,思想压力增加[5]。可视化技术是教学创新革命,对提高操作类的临床技能有重要价值[6],同时能有效提高学生手眼协调的能力,并有利于新手的学习[7]。目前发达国家的临床医学上已经有大量的可视化技术的参与[8]。而麻醉教学中可视化技术的辅助也基本成熟。

          本研究显示可视化教学法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方法对提高学成绩有明显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学生对教学的认可程度高。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总体出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明显增加,这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关。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可视化教学模式重点是学生的主观性,并需要师生的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可视化教学中主要是病例的教学,这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对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明显。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使教学中不良情况得到改善,如:气管插管操作的难度大、损伤大,操作经口腔狭窄空间完成,喉镜极易损伤患者牙齿和口腔软组织,且须在麻醉诱导后使患者无呼吸的情况下尽快完成,避免患者长时间缺氧,麻醉医生在观察声门结构时已很困难,实习学生几乎无仔细辨认的机会。视频喉镜的使用使口腔及声门的解剖结构较清晰显示出来,且直观性强,气管插管很易完成。手术麻醉前先由带教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演示,实际麻醉操作时,患者口腔、声门的各个解剖结构均显示在显示器上,可以多人同时观看,大家的效果相同,且可视化操作过程中能留下视频文件,并于麻醉后再次观看并仔细体会,便于学生很快掌握要领,尽快学会气管插管,以减少实际操作中误伤牙齿等操作并发症的发生。再者,对颈内静脉穿刺、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传统讲授时,教师只能讲解血管神经走向及分布位置,无法将血管整体布局讲清楚,医学生在穿刺操作时常发生损伤造成血肿,出血,或者神经阻滞效果不好,镇痛不完善。应用超声的断层解剖学定位,可以清楚地看到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走向、血管神经的比邻结构,使学生在结构学层面有更好的认识。同时临床麻醉教学在可视化技术的帮助下也能更直观,更清晰。目前在麻醉学教材与教学中关于可视化教学的内容提及不多,而可视化在临床麻醉实际应用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可视化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麻醉工作者所接纳推广。这种可视化增加了准确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降低医疗相关并发症,能提高医疗质量,尤其是实习生的教学及操作的质量。现在我们将它引入到临床教学中,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相对更易接受。打破麻醉临床教学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使教学方法完美相结合并贯穿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是麻醉学临床教学的突破之举[9,10],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实际操作及教学上的比重正逐步增加,它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产物,可弥补传统教学不直观、不清晰、动手机会少、医疗风险高、可控性差等缺陷,提高学生全面、缜密的临床思维和规范的操作技巧。可视化教学可减少记忆中的遗忘,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识记能力提高[11,12]。本研究在讲课结束后对教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能力、改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临床思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可视化教学对学生的相关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对学生进行兴趣学习有辅助作用。但是我们也认为可视化教学需要辨证的分析,其在教学中明显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应当较强,才能使可视化教学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由于可视化教学是临床技能的培养,带教教师应当是高年资的医师或具有高职称的教学人员,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多数老师承担着较重要的工作及科研任务,教学改革及创新作为其中一项,也是增加工作量的重要原因[11]。可视化教学以本科学生为根本,以学习及掌握知识为出发点,强调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的直观性,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同时将反馈信息及不足之处及时更正后用于实践中。让学生在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可视化教学的应用能有效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互动,观察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同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解剖结构及操作过程,也有机会总结学生学习的不足,并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麻醉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分析,逐步获得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科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有重要意义。可视化教学的方法生动、具体形象、便于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可视化教学可以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形成立体感,能够完全实现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讨多层次、多方向及互动教学理念,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创新知识的接纳程度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重点[13]。但是可视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部分教学需具有悟性,将复杂的知识以简单、通俗及直视的方式进行讲解,并主动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形成直观化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理解过程。可视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模式,提高其概括能力,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增强。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复习时将理论融合,效果更好。这样学生可以真正学会,也提高了对知识的领悟能力。

          总之,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本科学生教学中的效果明显,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体现,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对学生掌握临床麻醉学的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性,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韩传宝,周钦海,赵欣,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气道管理和可视化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6):618-620.
[2]包睿,范晓华,王晓琳,等.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安全保障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23(21):3324-3325.
[3]曹晓明.可视化教学过程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21(3):16-19.
[4]李芒,蔡旻君,蒋科蔚,等.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32(3):16-22.
[5]巩红岩,郑芳,左智超,等.可视化技术结合病案教学在早期接触临床的麻醉专业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4):381-382.
[6]韩传宝,周钦海,高梅,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可视化气管插管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5):144-145.
[7]李世贵,李青,杨天国.可视化教学与数学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1):128-130.
[8]张维忠,唐慧荣.可视化教学内容设计的五大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10,24(10):99-102.
[9]范俊柏.“可视化”互动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4(9):63-64.
[10]阎雪彬,胡中华,欧阳文.麻醉教学使用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8):94-95.
[11]张帆,郑泽兵,朱昭琼.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17,24(30):41-42.
[12]苗利萍,曾静贤,张蓉,等.可视化技术在困难气道处理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2):1020-1021.
[13]周龙成,赵春燕,夏炳春,等.可视化技术在现代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5,23(2):1233-12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