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挑战与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0:23: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其人才培养需满足全球化发展的需求。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仍面临国际合作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力量不足、职业教育高端高技能人才匮乏等诸多挑战。在“一带一路”进程中,为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构建国际化教师团队、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新思路及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吕思勤.“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挑战与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12):13-15.

       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和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而后,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确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还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1]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对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带一路”连结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贯穿亚非欧大陆,构建了多方对话交流的平台。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重大机遇,促进中国企业与职业教育密切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制度保障、市场引导、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等,还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作支撑,如外语类专业人才、产业技术人才、国际化管理人才、国际商务知识型人才等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和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导扩大国与国之间留学生规模,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学习借鉴各成员国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办学经验、教育手段、人才培养机制等,促进与国际合作交流。

(二)职业教育由横向范围向纵向深度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职业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教育结构由横向范围发展向纵向深度发展,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创新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升级优化,表现在:职业教育体制上,大规模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体相当。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极深入探讨如何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紧随“一带一路”的精神和步伐,建立全球化发展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贸合作,将给海运、交通、通信、能源、电力等多领域带来巨大发展,“中国制造”与“中国人才”也将逐渐输入到这些国家,而在这些人才之中,不仅要有高端装备制造的专业顶尖人才,也要有大量具有一线操作能力与执行能力的中低端技术技能人才[2]。

\

 
(三)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全球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全球化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产业人员全球化,这与职业教育存在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培养技能、技术、管理等人才,必须对经济全球化作出积极的回应。“一带一路”为职业教育参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即职业教育国际化,且从本国实际出发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具有国际视野与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的人才,抓住时代大潮流,立足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重视程度有待加深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跨跃式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建设了一大批优势显著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具备丰富的办学经验,总体教育水平显著上升,很大程度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培养质量、国际化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沿线国家参与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积极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5个,其中有37个沿线国家与我国签订了教育协议,24个沿线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也需看到,“一带一路”倡导社会发展的合作集中在政策、产业、贸易、金融、科技、人文、教育等领域,首要倡导的是经济发展。大部分沿线国家也从本国的经济发展出发,与中国共同实现合作共赢之路,由此,国与国之间的教育合作重视程度低于经济发展重视程度,势必会阻碍沿线国家与我国职业教育合作和交流的有效性。

(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有待提升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素质人才培养离不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高水平教学质量的教师。掌握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了解本专业国际发展态势、熟练掌握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教师队伍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和长久使命[3]。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国际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和必然诉求,然而,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有待提升,表现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不完善,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注重形式,忽略整体的国际化理念和教育手段的培养,导致教师在实际的工作平台上的国际化科研能力和教育最新资源的获取存在一定阻碍。

(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匮乏

         2016年11月,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报告《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缺口对于国家全球化发展的实现影响极大,它会迟滞或者拖累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2017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指出,当今发达国家技能劳动力队伍呈现“钻石型”结构,初级工占15%,中级工占50%,高级工占35%。日本的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在我国,高级技工比例仅为5%左右。数据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匮乏,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尊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通过“一带一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的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等海外业务也在不断扩展,为此,“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立足于高技能、熟悉国外事务、了解国际标准及掌握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加强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

(四)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差异

        全球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不同社会的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不同的文化碰撞存在文化差异,有着多元性、多样化。“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但它带来的不是文明冲突,而是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4-5]“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要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即重视“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跨文化、政治法律、国际贸易和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研究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传统、语言文化、宗教习俗、法律政策、行业标准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差异性,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全球化浪潮中文化差异的现实挑战。面对具有明显差异的社会文化背景,我国需要培养具备政策、法律、人文、语言、风俗、管理等领域的国际化人才,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多元性。

\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目标定位:培养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备支撑“一带一路”发展目标的能力与水平。[2]复合型人才是具备国际视野和意识、国际化经验、国际化沟通能力以及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赢局面,是新一轮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教育迈向国际的重要支持。我国职教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可避免表现出工具性,但“全球化理论”更强调职业人才的发展变化性[4]。因此职业院校要根据我国实际出发,立足于国际化合作办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发达国家和沿线国家建立长远、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我国学习及选派我国学生到国外留学,增加学生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观念和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尊重国外文化价值、了解外国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能达到世界级的知识标准,强化国际合作,加深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二)培养内容: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随着“一带一路”进程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海运、交通、通信、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投资贸易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显频繁,新能源、智能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才培养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中。因此,一方面,国家应当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顶层设计,制定具体的政策标准,使得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体现区域经济特征和鲜明的职业特色,根据市场、产业、企业等的要求设置专业,重视专业设置与“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契合程度,紧随“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科学引导职业教育纵深发展;另一方面,相应增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国际化专业,重视专业性和系统性,优化国际课程教育,提高教学手段,培养一批服务于和应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职业教育的有效性。

(三)培养责任主体:建构职业教育国际化教师团队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化进程的加深,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教师专业化发展列入重要工作范畴。教师要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成为国际化教育理念先行者和实践者,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实现用全球化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机制、继续教育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建构职业教育国际化教师团队;整合优质办学资源,加强学科建设规划,为教师搭建教学、科研能力、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平台,突破国与国间不同文化、地域、政策、语言等差异的限制,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事务中[6]。

(四)培养机制: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落脚点切实放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上。首先,政府需加大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为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专业设置等提供经费保障。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发达国家和沿线国家进行访问、讲学、参加跨国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为我国人才培养服务,及向外国开放传播我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承担指导、促进和规范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探索和实践在课程、教学、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合作办学中总结经验,更多参与到世界职业教育研究的大舞台中,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通过参与到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与国际组织的课题项目,以及通过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职业教育论坛活动、援助项目等,我国职业教育的做法与经验也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学习借鉴,扩大了我国职业教育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7]。

(五)培养文化视野:以全球作为认识参照建构新的思维方式

         “一带一路”提出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全球化趋势: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价值的人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产生新的文化形式碰撞。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人与人之间自然环境的地理位置、文化疆界的关系正在减弱,文化交流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多重性的,全球联系日益紧密。这也要求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全球作为认识参照建构新的思维方式评价和认识文化差异[8]。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显示国际形势暗涌,贸易保护、边境俢墙、控制移民、金融危机等现象频发,“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四 结语

        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是对“逆全球化”思潮作出的行动承诺,契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一带一路”合作内容的顺利展开离不开相关领域的产业人才的有力支撑,这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anonym.什么是“一带一路”[J].吉林勘察设计,2015,(3):89.
[2]徐华,黄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6,(4):143-145.
[3]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李丽洁.“全球化能力”理论映照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J].职教论坛,2018,(01):163-166.
[5]陈相芬.“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42-45.
[6]赵其勉,王军福.“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差距与路径[J].职教论坛,2017,(31):67-72.
[7]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22.
[8]刘万裕,许斯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创新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44):164-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