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环节, 事关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全民素质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构建和文化自信锻造。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科学的价值取向, 即三元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战略价值取向, 不断提升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水平。
关键词:
国际化; 翻译人才; 价值取向;
基金: 2017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黑龙江省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编号17YYB105)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1]。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是响应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国际化翻译人才是指在具备双语或多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之外, 还需掌握翻译理论、某学科专业知识、翻译技术, 具有翻译管理能力、熟悉国际法律规则的全方位翻译人才。价值关系是客体的特性与主体需求之间的关系, 由于翻译教育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国际化翻译人才, 由此产生了两对价值关系, 即社会和翻译教育的价值关系, 以及翻译教育和学习者之间的价值关系, 这两对价值关系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提升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对这两对价值关系的认识差别驱动产生了各种翻译教育价值观, 而差异的翻译教育价值观则导致了各种不同的翻译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为了提高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国家、社会、个人对翻译教育的需求, 新时时代代国国际际化化翻翻译译人人才才培培养养的的价值取向应包括三元价值值取取向向、、生生态态价价值值取取向向和和战战略价值取向。
一、三元价值取向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该规定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走向“三元”格局, 即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知识本位价值取向三维共存。而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需要契合并以三元价值取向为指向。三元价值取向是在继承以政治为中心的一元价值取向和以政治为主、经济为辅的二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认为高等教育属于社会领域而不是政治领域, 同时还要凸显个人价值和知识价值的重要性。
(一)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认为,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有能力的、为社会可用的、完整的、自由的翻译人。翻译教育既要保证为社会提供数量充足的翻译人力资源, 又要确保提供的翻译人才质量满足国际化竞争需求。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强调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最基本价值就是促使个体实现专业知识和翻译能力的全面发展, 完成个性完善和自我实现;强调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准来建构翻译人才培养理论和推行翻译人才培养实践;强调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要合乎自然规律, 致力于追求真理和幸福生活, 实现人格建构。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所提倡的实现个人价值, 就是对真理的主动追求, 从而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成长的氛围, 将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性的个人, 突出个性价值。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并不是弱化教育群体的约束力, 而是在遵守教育群体规则的基础上强化教育群体中的个体。追求个性不仅不会使教育群体产生离心力, 而且会增强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活力。因此,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该突出并追求个人价值、个人自由、个人发展、个人意识、个人平等, 挖掘个人潜力, 激发个人创新能力, 实现全面发展。
(二)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源于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本位, 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 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服务于国家建设, 以实现百年奋斗战略目标为指向, 实现个体社会化。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观点最早见于柏拉图, 他认为要利用政治统治下的教育来建立“理想国”, 要通过具备理性的少数高级人才来治理国家。二十世纪初“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 使社会本位价值观得以确立。“威斯康星思想”由查理斯·范·海斯 (Charles Richard Van Hise) 提出, 他认为“要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3]根据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以社会为导向,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确定教学方式, 选取合适教材, 提高教师素养, 评价教学环节。
(三) 知识本位价值取向
知识本位价值取向起源于德国, 由洪堡 (Wilh-elm von Humboldt) 提出“大学的真正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 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掺任何目的的科学。”[4]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本位价值取向, 就是传授各类知识, 强调翻译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知识传授, 强调在选择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学科本身的结构和逻辑, 这些带有科学逻辑的学科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 应该强调对翻译知识的全面灌输, 这既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系统专业的翻译知识, 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智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知识本位价值取向, 一方面是国际化翻译人才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是知识积累的结果, 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 并具有发展进化趋势;另一方面是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实现部分预期目标的过程。知识传授本身就是提供素质发展机会的活动, 可以促使学习主体在人际交往、学习能力、尊重他人等方面实现素质提升。
“三元价值取向”是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科学理性选择。高等教育归根结底是育人实践, 实现个人、社会或知识价值。知识价值是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撑, 个人价值是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赖以存在的精神力量, 而社会价值是通过培养具备所需翻译能力和各类知识的国际化翻译人才来实现的, 离开了个人价值和知识价值, 社会价值就无法实现。每个人都处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 需要同社会进行交换互动, 实现知识经验传递。离开了社会, 个人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是一纸空谈。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涉及到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是隐形的社会价值, 采用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是实现社会价值的保证。在新时代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中, 个人价值、知识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知识价值的保障, 知识价值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 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和知识价值的终极目标, 个人价值与知识价值的实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应致力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并且不抹杀个体价值和知识本位的存在;知识本位价值取向应确保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确保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少走弯路;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持续动力, 是实现知识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驱动器。

目前, 我国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仍以追求社会价值为主要倾向, 倡导应用型理念, 强调人才培养的工具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忽视了教育主体“人”的需求和价值。因此, 在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 一方面, 应该践行“三元价值取向”, 改变重知识价值和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现实情况, 由低到高逐步实现翻译人才培养的“知识———社会———个人”三个层级价值。在知识价值实现方面, 灌输国际化翻译人才所需的各类知识, 包括国际化知识、外国语言学知识、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术知识、辨别知识等, 以期实现知识结构的完整。在实现社会价值方面,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要着眼国家战略, 结合国家建设和对外开放需要, 针对各类需求进行翻译实务培训, 切实提高翻译质量;以市场为导向, 改善翻译教学模式, 适应大数据和“互联网+”潮流, 促进翻译技术进步;重视翻译人才核心翻译素养和能力建设, 练好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基本功。在实现个人价值方面,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要摆脱工具主义的束缚, 追求人性完善, 弘扬个性百态。另一方面, 建构个体素质, 实现翻译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手段”双赢, 在“目的”方面, 要使学生个体获得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 在“手段”方面, 要使学生个体通过学习提高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丰富个体主体性, 使翻译教学实现“以人为本”, 鼓励学生个体创新, 丰富翻译课堂教学, 塑造人格发展;完善个体本质, 也就是从生命自然成长的角度来理解翻译人才培养, 将学生看作日渐完善的生命存在, 增强个体自主性。
二、生态价值取向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生态价值取向是指教育主体重视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中的语言生态价值, 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必然价值选择的倾向。生态学由来已久, 已经从单纯的生物研究转向各种人文社会学科。语言生态价值观是1971年美国语言学家英纳格·豪根 (Eniar Haugen) 在其著作《语言生态学》中提出来的, 豪根认为与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样, 语言和环境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语言生态系统中, 各种语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各种语言基本上能够实现自我调节, 并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稳定, 实现语言的多样性, 促使整个语言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状态。影响语言生态系统的因素很多, 包括语言构成要素, 政治和经济环境, 自然和社会环境, 文化和传统环境等, 其中文化环境对语言生态系统具有最大的影响力。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 语言也是多元的, 语言多样性是维持语言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石, 也是世界进步、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保障。
全球化导致世界的同质化,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不可避免碰触敏感的文化问题。全球化同样造成了翻译教育的单一化, 英语作为信息交流沟通的世界语言, 加剧了许多弱势语言的消亡进程, 造成语言生态危机。随着翻译人才培养的普及和扩大, 我国本土语言文化民族意识存在淡薄的趋势, 导致本土文化失语。学校模式化的翻译人才培养也是导致语言生态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各类学校的翻译教育基本上采用模式化和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 单纯讲授语言知识, 强势灌输西方价值观, 使培养的翻译人才缺少个性。国际化教育往往变成了西方化教育, 仅仅强化西方的文化、语言、价值观、方法论。因此, 在国际化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首先, 要秉持生态价值取向, 平衡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 注重非通用语种的学习, 特别要重视濒危语种的保护与传承, 同时提升翻译学习者对母语的认同, 主动学习和传播母语, 保护本国少数民族语言, 通过语言交流促进文化传承, 增强自身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其次, 要注重保持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生态和谐, 注重学生跨文化素养的培养, 使我们的翻译人才在充分理解华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和融合外国文化;要避免以美英为代表的语言帝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构建和谐的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生态价值观。最后, 学校要变革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 必须注重语言生态平衡, 关注语言生态发展, 维护语言生态多样化。
三、战略价值取向
战略一词最早是有关军事方面的概念。战略的特征是体现智谋的纲领。战略是一种从全局考量谋求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翻译人才培养, 不仅关乎国家利益的维护, 而且涉及民族文化的传递和繁衍, 甚至影响国家安全。鉴于此,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本国外语战略, 如, 2002年英国提出“国家语言战略”, 发展外语教育, 提升国民外语素质, 建立了英语推广机构“英国文化委员会”;2006年美国提出“国家安全语言计划”, 在国家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国民的外语水平和能力, 同时实施“关键语言”计划, 实现翻译语种齐全。我国的翻译教育, 特别是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 要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 从国家语言战略的角度予以谋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要加快语言战略规划, 特别是外语战略研究, 为我国成功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提供服务。通过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 不断打破走向世界进程中的外语屏障, 为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外语支撑, 同时为中国实现由“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化国家”的转变提供外语动力。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维护国家语言权利, 保证个人语言权利;保护传承国家文化主权, 维护国家安全;统筹协调各语种的比例, 平衡各类语种在国家外语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构建和谐翻译生态。战略价值取向的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是符合当前我国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策略, 契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国家战略目标。
国家外语能力指“一个国家运用外语应对各种外语事件的能力。”[5]国家外语能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和提高。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 作为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 必须具有战略价值取向:一要坚持“走出去”战略, 在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和科学吸收外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传递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建立畅通的对外话语体系;二要坚持“外向型”战略, 改变翻译能力需求以求职和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内需型”学习动机, 增加因“外向型”需求 (如自贸区建设、企业海外投资、文化海外传播、中国制造出国等) 而主动学习外语的比例;三要坚持“多元化”战略, 改变英语“一家独大”的单一型语种结构失衡状况, 重视非通用语种的规划和人才培养, 实现语言资源“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四要坚持“专业性”战略, 改变以往的仅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工具性价值取向, 注重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专业人才, 也就是国际化的翻译人才。
语言强则国家强, 翻译兴则国家兴。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价值在于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次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社会需要、个体需要、生态需要、国家战略需要四方面价值取向的统一是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价值实现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明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4 (6) :117.
[2]张沉香.外语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构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77.
[3]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J].高等教育研究, 1989 (1) :38.
[4][德]卡尔·伯克.联邦德国的高等学校及其问题[N].中国教育报, 1984-09-01.
[5]文秋芳, 苏静, 监艳红.国家外语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应用尝试[J].中国外语, 2011 (5) :5.
《国际化翻译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730/2018073010064328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