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4 10:26: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一环亟需进一步强化,第二课堂作为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应运而生,然而目前有关第二课堂开设方式和评价标准等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现场调研等途径对国内外地方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从第二课堂的概念,开展方式、存在问题、以及笔者对第二课堂开设的建议等几个方面对第二课堂开设的路径进行探究,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第二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刘娟 , 宾琴 , 吕其壮 .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路径探究——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145-148.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Implementing the Second Clas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ake the Yulin No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LIU Juan1, BIn Qin 2, LV Qizhuang 2,3
(1. College of Business,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2. College of Biology & Pharmac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3.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Yulin Guangxi)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modern education reform, the quality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As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quality education, the second class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debates on the mode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second clas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etting up the second clas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econd clas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by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then explores the path of carrying out the second clas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the second class,       the mode of conduc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s suggestion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examole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Keywords: second class; educate model; innovate

一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加强素质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重要的一环,其主题是提升全体学生和民族的综合素质,于是第二课堂作为近年来提出的传统课堂的补充方式,被视为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期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力推动学校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而怎样把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 实现教育的优化,就需要结合学校的校情和具有的特色条件等方面入手,开展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第二课堂模式。
                                                                                                                                                                  
\
                                                                                                                         
二 第二课堂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对比

第二课堂是指在传统课堂的时间之余,经学校认同,引导学生参加某些对个人发展有利的课堂外的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学术研究类、素质拓展类、文艺娱乐类、志愿者服务类和薪酬类等。第二课堂的开展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渠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又是对教育要求上的适应性调整,开拓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未来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探究意义。相比而言,第二课堂是与传统课堂具有很大差异的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堂囿于安排好的课时与内容,学生只能从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汲取重要的知识点,形式呆板而枯燥,课堂外的内容以及技能培养亦显得格外重要 [1]。第二课堂模式本身具有活泼和创新的形式,它不是只局限于一个区域,而是包括整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巨大的空间化的学习范围。此外,第二课堂也不单指第一课堂的简单重复 [2] 或者属于第一课堂的附属产品,它有着很大的课堂能动性和课程活动性。因此,探索出令学校和学生都能较好执行的第二课堂模式,将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素质的提高, 引发出崭新校园风气和文明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使用我国近年来推出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它是一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记录 - 反馈”制度 [3]。第二课堂成绩单是一份除学业成绩外的另一份成绩单,即学生参与到课外的某些活动或比赛,取得对应的成绩,累计相加,最后得到的成绩单中则会包含可转换成需要进修的某个方面内容的学分。以玉林师范为例,该制度包括“4+1”等内容安排,即 4 个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数据体系、运行体系”和 1 个产品“最终得出的成绩单”。其中,课程体系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通过设立各种与思想政治相关的课程、讲座、咨询会和社会实践等加深学生对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党的崇尚, 满足学生在学习路上的精神寄托,培养其优良的品德操守,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 [4]。②学术科研训练项目类: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任课老师的科研项目,旨在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取得专利等引导同学们在学术领域内积极探讨,驱动自身对学术的认知,用专业需求推动对学术的求知。③学科文体竞赛和考证考级类:通过举办各种方式的学科及文体比赛,解放知识只存在课本上的局限性,将竞赛项目多元化,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成才 [5],使校园显得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同时体现了学校对各种人才的包容性,体现一个优良学校的开放性,对各种文体艺术与学术之花百花齐放的盛况的美好畅想。通过考证考级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能力水平,而且施加的紧张感和竞争感也能强化对知识的理解。④创新创业和实践类: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 +”等方式实践学生们脑中的“异想天开”,激发学生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培 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提前体验激烈的社会竞争, 补充学生所缺乏的社会经验,加强其实践和创新能力 [6]。⑤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通过参与短期的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公益环保、支农、支教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不仅可以体现其个人的社会价值,还能在经历活动实践后,学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使其得到一些好的人生体会和感悟。

以上的内容安排符合了共青团中央提出的有关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要求,但是往往很多学校在落实方面并没有做到所要求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有些院校对第二课堂的了解不够全面,其开设的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大多是学习或者照搬其他先进优秀院校的已有格式,未能根据学校的特点来进行适应性调整,导致过渡得不够流畅。②有些学校在学生还没适应第二课堂做出的改变时, 强制学生参加某些活动,没有尊重其在第二课堂的选择性 [7], 结果既降低了学生积极性, 又没有点亮相应技能树以及收获活动的反思。③有些学校把第二课堂作为完全的课外活动,把第二课堂变得形式化和娱乐化。比如说认为举办了课外活动便等于第二课堂的实施,把活动内容仅仅局限于娱乐活动等。④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必要硬件及经费 [8]。经费的投入问题往往影响活动的开展力度,缺乏必要的硬件比如说,场地和设备,则给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利。⑤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联系不够紧密,两种课堂间没有产生关联 [9],甚至产生脱节的现象。部分院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达到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 对地方本科院校开展第二课堂路径的建议——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怎样完善优化第二课堂, 成为不少学者讨论的重点,而笔者认为其本身存在的特点和条件,应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这些特色条件与第二课堂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贴近校园文化生活并从校园文化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此建立长效机制将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第二课堂模式的目的 [10]。为了让第二课堂能在校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校需增添课外活动的新鲜性与体验性,并以学生所需为主体、以外界的需求为引导保证其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除此之外,地方本科院校设立第二课堂要还要紧抓本校的特色条件,让第二课堂具有学校的特色,走适合自己院校的模式,推动该院校新模式的适应,促进第二课堂的进步。
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其开设第二课堂的特色条件归纳和总结如下:①挂榜山:挂榜山是当地出名的景观,是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山脉,是具有玉林师范学院历史特色的景点,同时具有人文特色,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攀登挂榜山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或者春季踏青活动。这种类型的活动可紧密的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的活动联系起来, 加强学校与挂榜山的联系,让学生加深对学校的认识,植下学生对学校“圣地”的记忆,建立起学生热爱校园文化的情感。②中药港:玉林作为南方药都,其盛产各种名贵药材,种类多样,每年都举办盛大的药材贸易活动,学校可组织学生作为活动志愿者参与活动并体验药都的魅力,感受中药的芳香,各种类型的药材的呈现,也能打开同学们的眼界,同时对药材有了一定的认识,知晓各种药材的功效。此外, 还可通过举办有关药物识别的竞赛活动等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③云天宫:云天宫为玉林最具特色的仿宫殿式建筑, 里面含有中国最大的佛像单体和一些有文化意义的物品。通过志愿服务和参观学习,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典雅的艺术追求,而且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气息与美的感受,更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④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作为桂东南最多馆藏量的图书馆,里面不仅有着大量的书籍, 而且也收藏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古籍、研究资料、字画等。特别是岭南文化遗产,其作为玉林地方文化的遗产,学生可通过竞选讲解员和现场参观等方式观澜图书馆内的馆藏文物,领略玉林人文特色,岭南文化建设,以此来体会岭南文化的气息。图书馆是一个能让学生适合学习的静谧环境,学生置身于内里,自己的身心得到书籍芳香的熏陶,得到净化。⑤师范院校:该院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地方师范院校, 有着向社会传输教职人才的职责 [11]。学校可以将教师技能大赛、课件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大赛、粉笔字大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融合到学校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中,丰富成绩单的制度体系以及活动内容。⑥五彩田园:玉林“五彩田园”已建成有荷之源、宝相寺、马援营、农友草堂、水街、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馆 ( 汇集了来自国内外各种名、特、奇、珍、稀等农业作物 )、中国南药园、鹿峰喀斯特地貌、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等十多个景点,学校不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而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实习、见习等,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尤其对涉农专业学生更具吸引力。⑦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容山山体雄伟、植被茂盛、景色迷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有“南方西岳”之称,学校既可以安排学生到大容山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和导游服务,既激发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又使他们开阔了眼界,既学到了知识, 又陶冶了情操,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以上列举出来的院校特色,以及结合本院校的基本校情,笔者认为,玉林师范学院“第二课堂” 的开展应补充以下几个内容:

(1)抓住各院特色,鼓励各院相应部门和组织开展相应活动。比如,外国语学院开展“外语歌曲大赛”,不限语言,这样一来,不管是喜欢什么语言的同学,都可以积极报名。这类活动又可以归类于学科文体竞赛和考证考级类,相当于既发展了兴趣, 又获得了第二课堂相应得分。生药院开展“识药活动” 和“植物辨认大赛”,让专业知识得到除课堂之外的发挥的地方,同时校级社团和部门也大力推进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又可以归类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类属性之中也就是说,学校开展的活动,务必紧扣文章前面提到的,课程体系的几个方面,切实做到全校,各院,各社团,各组织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做到全校共举第二课堂,创第二课堂之辉煌。各种组织和社团活动的丰富,也可以缓解大学生繁重的学业压力,达到良好的效果。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包括学科文体竞赛和考证考级类(主要记载参与各级各类学科、文体活动的竞赛相关荣誉,以及考取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等级考试的相关经历)。参与多种竞赛和活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有积极作用,也符合学校对学生追求卓越的美好期望,竞赛的过程中亦能帮助学生学会坚持,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当前,学生对竞赛的热情如火如荼,大学生普遍喜爱追求刺激, 对胜负需求很旺盛,而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并对拿到国家级证书或者相应证书的同学进行奖励政策,这样一来,学生也能更加积极和认真地对待赛事。

(3)将第二课堂的地位慢慢转变。该学院之前的教育模式是传统模式,一时间由传统模式切入到第二课堂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学校要慢慢探索,不能操之过急,当前学生还未能适应其突然的转变,暂时还不能将第二课堂放在主要地位。第二课堂的开设有利于培育优秀的学生,其地位的转变,也是对传统课堂的填补和进一步调整。

(4)灵活做出相应的措施。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与其强硬要求学生参与多种活动,不如增设多种活动。面对更倾向于电子网络环境的学生,应该筹备相应的第二课堂网络教育课程,而令同学们从依赖于电子科技,变成对电子科技的应用,势必让学生感到创新。电子科技类的竞赛,比如说游戏大赛,小程序大赛,PS 大赛等,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 表现出学校开明的校风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开放的校风有助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此同时, 运动类的活动也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具有运动的活力,参与体育竞赛能够锻炼大学生身心,也可以让其从中学习体育竞赛中的精神。

(5)定期评价并调整“第二课堂”实施和推进的方式方法。“第二课堂”实施的前期必然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情况的产生。对于学生,有些活动可能不参加而导致尴尬的局面,而学校又是求成心切,对于某些问题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慢慢的推进第二课堂模式,让学生慢慢适应新模式对自己的影响,慢慢地接受这种模式,同时,让第二课堂与毕业学分产生联系,这样就能极大影响学生对新模式的态度。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获得相应的分数,而丰富的形式, 会使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地去选择一个自身喜爱的活动类型,并参与其中一个活动。随着第二课堂成绩单的运行,由于缺乏经验,一些问题接踵而来时, 应开设第二课堂各阶段质量评价讨论会。这个措施能够对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活动的表现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潜存的问题,以便学校对第二课堂实施路径进行及时调整或者创建更优的方案来应对随之出现的问题。

\
                                                                                                                                                   
五 结语

第二课堂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将极大促进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鉴于地方本科院校在开设第二课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归纳和总结出了适合其长效发展的几个特色条件,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在开设第二课堂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第二课堂的路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阗 .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06-208.
[2]王磊 . 幼师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初探 [J]. 中国教育学刊,2010(S1):59-61.
[3]魏晶,贾曦,刘栋 . 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理念与实践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9):132-137.
[4]刘大允 . 基于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 [J]. 中国高教研究,2007(3):84-85.
[5]隋树杰,于方,刘艳 . 以竞赛为途径创新护理特色第二课堂活动 [J]. 中国高等教育,2017(3):70-71.
[6]魏昌东. 第二课堂: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 江苏高教,2010(6):58-60.
[7]刘树春 .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 [J]. 江苏高教,2015(3):119-120,135.
[8]刘兵 . 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研究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18):59-60.
[9]沈忠华 . 高校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教育科学,2018(6):32-37.
[10]王新华,刘永志 . 以特色主题活动为载体创设思政第二课堂[J]. 中国高等教育,2012(21):52-53.
[11]杨大刚 . 共建枢纽平台第二课堂培养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