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思考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8 16:06: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通过解读第二课堂和大学生创新能力两个概念,以第二课堂建设之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联性为切入点,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学校目前第二课堂开展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师生访谈,提出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关对策。

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能力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f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econd Classroom——Tak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The article interprets the two concepts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akes the relevanc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as a hitting-point.Tak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in the second classroom.Combined with interview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e article al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secon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the second classroom;the innovation ability

          创新对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创新人才培养对于我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更是非常迫切。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以作者所在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以第二课堂建设之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联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学校目前第二课堂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师生访谈,充分了解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执行方和参与方的所做所思所得所惑,思考高校如何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提供相关对策。

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第二课堂概念解读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及基本要素


        对于“创新能力”定义说法不一。有的将“创新能力”界定为“运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各个领域提出具有实际操作价值、改进价值或经济价值的能力”。有的则认为,“创新能力”指“个体运用已在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一种自主自发的独特的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一方面是创新意识或创新思维,是内化为心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是行动的内驱动力,是“发现的眼睛”,是“不走寻常路的”独特气质;另一方面是创新实践能力,具体备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实践成果的能力。

(二)第二课堂的内涵及载体

        很显然,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堂,与毕业要求挂钩,对于教学双方的过程实施和结果考核都有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约束。第二课堂是学校和学生有计划开展或自发组织校内外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一部分是有学分要求和约束性的,比如课外教育学分和创新学分。另一部分是学生可自主选择参与的校内外活动。它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其载体和内容丰富多样。不难看出,大学生要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离不开第二课堂活动参与,从这种意义上说,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训练营”和“孵化器”。

二 高校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第二课堂平台多样,形式多元,但对学生创新能力引导不足


        以笔者所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生第二课堂内容一是科技竞赛类,如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等;二是实践活动类,如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企业走访、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活动等;三是调研访学类,如出国交流访学等;四是综合提升类,如“十佳大学生”“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及各类讲座论坛等。另人担忧的是,尽管第二课堂平台多,但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缺少过程指导和对学生的引导,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参与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和科技立项的学生进行访谈,学生认为一般的学科竞赛和科技立项仅停留在对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实践演练,做出创新实践成果的机会和空间并不大。而大型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学生自主创新很少,很少追问“为什么”,动手多于动脑。

\

 
(二)第二课堂内容固化,组织随机,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第二课堂中社团活动内容固化,学生主动性不强。比如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在策划活动中没有充分做好调研,没有考虑到被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大量的活动没有延续性,没有真正对校园文化和社会服务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对于“如何做”“为什么要做”没有思考。对于讲座论坛这些常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安排比较随机,缺少整体规划,导致有的学生无法提前做功课,主动参与意识不够,收效大打折扣。

(三)第二课堂指导和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及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对第二课堂的组织、管理、评价不够健全,要求完成的课外教育学分,有的学生钻空子,走形式。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建立指导老师库,实践效果有待加强。对于绝大多数并未纳入学生课外教育所修学分的第二课堂活动,覆盖率较低,受益面不大。经访谈,部分学生认为有的活动没有吸引力,启示作用小。

三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及思考

(一)全员参与,健全机制


         学校对于第一课堂有着严格的要求,全体教师均要求投入第一课堂教学环节,承担一定的工作量,纳入工作考核。对于第二课堂,学校也应建立完备的建设方案和保障机制,应加大建设力度,全员投入到第二课堂建设当中来。目前来看,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如何设置和组织参与,只涉及部分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学生工作线教师导,没有动员全体教师资源,同时专业教师本身科研压力大,无暇顾及课堂教学以外的学科竞赛和学生活动。学校应该在制度上规范和激励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指导,对于组织、指导和直接参与第二课堂的老师应给予相应的工作量和激励措施,让教师同样关注和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确保时间投入。对于学生,应设立一定的激励措施,对于本身基础薄弱,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锻炼平台和激励,并在学生中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让第二课堂活动真正活起来。

(二)建立导师库,加强过程建设

          为了强化对学生第二课堂指导效果,学校应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分类,根据活动所需,聘请导师,成立导师信息库。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生ACM大赛历年来由专业老师担任竞赛指导老师,建立网络平台,学生参与热情高,成绩显著。同样的指导模式应延伸至其他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调研中。为了提升导师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应加大对导师的培训力度。比如互联网+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社会调研活动等,均对导师在专业水平、专项能力上有较高要求,学校应投入一定的经费支持导师业务培训。

        对于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中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应更多的注重第二课“过程”建设,而非结果导向。比如学科竞赛不能完全以出成绩为导向,社团活动不能完全以盛大场面为导向,社会实践不能只关注搏眼球的新闻报道。第二课堂的真正成效绝非量化的成果和指标能涵盖,只有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多做过程建设和跟踪指导,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拓展网络阵地,提升活动效果

        针对目前第二课堂吸引力不够和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学校应遵循大学生特点,加大网络第二课堂建设。比如,搭建创新情境和平台,建立网络实验室,运用信息技术的虚拟实践平台,以此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利用微信和网络直播平台,开展学生远程培训和论坛,增强第二课堂活动质量和吸引力。加大第二课堂活动前期网络宣传,充分预热,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确保活动效果。加强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宣传和推广,建立学生第二课堂网上学习资料库和成果展示厅,将第二课堂中涉及竞赛、活动等资料在网上分享,将学生第二课堂成果以图文、视频等方式进行编辑,制作成短小精焊、可看性强的宣传片,在网络平台播放。设立网络互动区域,增加师生互动和答疑,也让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形成“朋友圈”,营造良好的第二课堂研讨氛围,提升第二课堂参与度和实践效果。

\
 
参考文献

[1]李晓.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02):155-160.
[2]张凤都.基于教育过程观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04):97-101.
[3]李云飞.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07):22-24.
[4]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6):41-42.
[5]毛霞.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实证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35-139.
[6]宋妍,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意义与现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8):100-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13.html
本文标签: 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