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MOOC 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3 10:40: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了有效应对疫情,许多网络教学平台都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免费开放,如何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教学习惯的平台 MOOC 资源,快速进入线上教学状态,成为摆在许多高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现在 MOOC 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进行客观地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调动教师对线上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确实保障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MOOC 资源;线上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韩海霞,郭美兰,姚岭柏 .“MOOC 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46 -49.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oC Resources”

hAn haixia1,2,GUO Meilan1,2,YAO Lingbai1,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Jining normal University, Wulanqab Inner Mongolia; 2.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Biological Scienc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ulanqab Inner Mongolia)

Abstrac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epidemic situation, many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s are open to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free. How to choose and use the platform MOOC resource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teaching habits, and quickly enter the online teaching state, has become a problem in front of many university managers and front-line teacher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OOC resources, makes an objective analysis and summary,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so as to mobilize teachers’ enthusiasm for online teach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online learning, so as to ensure the good effect of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during the epidemic period.

Keywords: MOOC resources online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一 引言

疫情期间各高校充分利用线上 MOOC 和专属在线课程以及校内在线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平台评价体系分析数据,充分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因此合理利用现有 MOOC 资源是开展线上教学的利器,特别是具有学情监测与统计功能的 MOOC 和在线课程平台是每位老师都优先要考虑的。高校线上要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等效的作用,而现有的在线平台的 MOOC 资源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客观和理性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1]。从而帮助一线教师高效快速选择,解决线上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中的效率性问题。使 MOOC 资源能够与线上教学紧密的融合 , 从而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优势 , 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对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

\

二 对于 MOOC 资源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一) 在农业院校课程数量方面

在 所 调 查 的 MOOC 资 源 平 台 中 中 国 大 学MOOC、智慧树网、学堂在线以及超星慕课是当前各高校推崇的几大 MOOC 资源平台,不仅课程种类比较丰富,MOOC 资源数量较多,在国内高校影响力较高。虽然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课程单一,课程总量少。以“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学堂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为代表,开放的在线课程达到 20000 余门,其中精品课课程为 50000 余门 [4]。在以上资源当中农学方面课程只占其不到1%,以“中国大学 MOOC”网为主要研究对象,其总在授课程数为 8873 ,农学课程仅占 136 门,其占总课程的 1.53%,在这些相关的课程中有的资源是面向会员长期开放的课程,有些课程却是不定期开放或者短期开放,不足以满足农学专业课程的需求。

(二) 在农业院校开发课程方面

许多高校认识不足,开发积极性不高、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开发困难、不全面。研究发现在农业院校提供的课程数量较多,但精品课程所占数量较少。总体来看,但农业类高校能提供专业课程, 远不及综合类高校。固然与我国农业类高校数量有关,农业类院校在数量与综合高校相比较少,MOOC 课程数量相比综合院校数量也比较少。其与各高校的软硬件条件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综合类高校的软硬件设备较为先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较好, MOOC 资源本身就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所以在制作 MOOC 中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专业设计、制作人团队,MOOC 制作团队在综合类院校的专业人才较多,而对于农业类院校来说,还需要与其他高校合作完成,对于 MOOC 的制作无疑增加了难度。

(三) 在农业院校教学实践方面

农业类院校理论和实践课程同等重要并且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复制到 MOOC 教学上。MOOC 虽然可以实现网上教学, 却无法做到实操实练, 在 MOOC 资源学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律性。原因在于学生主要面对手机或者是电脑,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少,互动也不直观。前期研究可以发现 MOOC 平台课程传授教学理论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一般是通过多媒体、工具书、教案等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对于实践教学一般采用观看视频、动画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掌握操作要领。但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率不高,因为是通过手机来观看操作规范,教师的讲授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能亲临现场去实地练习, 学生课上的自律能力也普遍不一样,致使学习效果与传统教学一样,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讲授与学习的脱节,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4]。在线上讲授的过程中,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结合方法的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间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较少,老师主要按照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讲授, 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多。虽然在教学各阶段都有进行作业和测验,并会在平时的成绩中体现出来,作为学生的学习情况评定,但是从反馈的效果看并不及时有效 [5]。在 MOOC 平台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少数学生自学能力强的还好,而 MOOC 资源的在线授课并不适合于全体同学。通过前期的研究也发现,在线上教学期老师很难照顾到全体同学,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的自学能力强有的自学能力弱,学生的基础也不同,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差, 这都需要任课教师经常与学生之间进行了解和沟通, 逐渐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授课 [5]。而学生因个人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方法的不同等导致学生在线上 MOOC 学习中形成的瞬间记忆、知识接受不准、要点掌握不准确, 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形成误区,无法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致使在实际线上 MOOC 的效果与理想上有很大的出入。

(四) 在农业院校 MOOC 资源评价方面

资源评价可以分为“平台评价方面、评价主体、评价体系”,首先,平台评价方式主要以课后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主要以学生的主观意愿为主,缺少一些评价参考指标,所以有时会出现一些随意性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例如:都是五星好评、随意评价或恶意性评价,教学评价方面,许多平台还是照搬传统的 MOOC 评价方式,主要以章节测验成绩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对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学生只是简单的复制评语,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 主讲教师经常很难从评价中获取对教学有用的评价, 许多对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促进意义不大。其次, 评价主体不明确,以学员专家经验代替普通学生体验对 MOOC 资源进行评价许多数用户不能完成整个MOOC 资源的学习,造成评价分数可能偏低,而部分完成了 MOOC 资源学习的,可能会使 MOOC 的评价分数偏高;并且很多用户不会同时学习多个高校开设的同一门课程,所以无法对于本门 MOOC 的重点和知识点的解析是否合理,试题和习题难度是否适中等,很难做出公正的评价。而且学员专家很少能像普通学生一样进行整个 MOOC 课程的学习,只能在很短时间的体验几节课,因此可能对 MOOC 课程的优质性、全面性、互动性等产生错误判断,忽略流畅性和实用性等隐性优势,主要强调 MOOC 课程的知规范性、专业性的把控。再有是评价体系也值得商榷。所有 MOOC 课程建设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成功运营几年的课程与刚上线课程在同一评价体系中不公平的。所以评价要分时间分层次, 不能统一为一个标准,而且很多专家推荐的金课, 但对于学生的评价口碑却是一般,学生喜欢课程浅显、老师颜值高,讲课幽默,考试简单的课程和老师, 但却未必是专家认可的,面向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MOOC 资源、学生所学的课程体系也不相同,需要评价指标也要多元化。同一门课程,面向具有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基础、不同年龄的学生,评价的结果也会有较大差别。有些课程注重学习互动,有的学科需要课后实践操作,有些强调习题训练,所以相同的评价体系对于这些 MOOC 课程放一起评价, 是无法发挥评价结果应有的效果和提高的效用。

(五) 在农业院校教学效果方面

对于传统教学教师和学生可以近距离交流,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并且传统教学的课堂人数比线上教学要少的多,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而更容易有针对地因材施教,因此学习和教学效果都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 [5]。同时, 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引导、互动、控制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生课上存在的问题,例如:是否认真听讲、专心成度,课堂积极性等课堂表现形式,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制止学生不当的行为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和规范地获取所学知识。MOOC 资源由于是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开设的,其本身固然可以促进大众的认知、传播精神, 但其效果有很大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师生之间的现实距离较大。而线上MOOC 资源一般只是作为自学者或者选修课提供一个可以获取所需知识的替代平台,暂时还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而达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那种教学效果,再有面向学生人数众多,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差别较大,教师也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
                                                                              
三 MOOC 资源的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探索


(一) 课程数量方面

现如今属于知识爆发时代,国家和各省市要进行 MOOC 资源的线上平台建设,积极加强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各级高校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和学习MOOC。加大对 MOOC 资源建设的投入, 高校之间要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建设 MOOC 课程,共同努力创新课程教学的新方法,共同建设新课程,激励一线教师建设 MOOC 资源的积极性。政府应把MOOC 资源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作为评定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推动在线 MOOC 课程的快速发展。MOOC 资源的建设主要存在技术资源储备不够、资金缺乏、人才培养不到位、MOOC 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当前各高校开设 MOOC 课程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政府应该鼓励各高校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各高校要推动各学科、专业的交流融合,积极创建跨学科间的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促进 MOOC 资源在多学科、各领域的交互发展 ,鼓励在不同专业领域协同制作 MOOC 课程,积极鼓励各高校开设具有本校、本专业具有学科特色的 MOOC 课程。发挥MOOC 资源平台的引领作用,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各高校之间应选择精品 MOOC 课程承认学习学分,合理利用精品 MOOC 资源平台优势,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激发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带动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 高校应促进 MOOC 创新发展

各高校应建立 MOOC 教师小组,研究 MOOC 教学的创新方法,丰富 MOOC 教学方法 , 设立 MOOC 课题建设专项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各高校间要经常开展 MOOC 课程的讨论,分享各院校 MOOC 课程建设好的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以适用于 MOOC 的发展。探究 MOOC 发展形势, 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协同 MOOC 的发展。 各高校应不断推动 MOOC 向前发展。学校要设立 MOOC 课程奖励基金,根据各学院、各专业教师 MOOC 的优秀成度,学生的参加人数,学生对本课程评价结果等来设置奖励等级标准。各高校应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开展 MOOC 活动,提高MOOC 资源数量,鼓励创建金课,尤其加大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优化课程资源结构调整。其次,鼓励优秀教师增加相关专业的课程种制定规范的评价指标和相应的奖励机制,特别是鼓励优秀教师开展MOOC 平台还未出现的课程,促进教师在 MOOC 制作方面要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学校要尽可能为这些敢为人先的优秀教师创造条件。

(三) 在课程中采用虚拟仿真教学

在 MOOC 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无法预知的,因此,在实践课程中采用在线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学生们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和存在问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在线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求知欲, 既能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再现进行实践操作,还能保障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的安全性,线上虚拟仿真技术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在线的 MOOC 学习不仅仅是看视频学习那么简单,以达到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认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引用多种互动方式及时获得反馈

在 MOOC 课程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师是视频录播在线讲授,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采腾讯会议、钉钉和超星学习直播线上教学可以使教师及时的获得反馈信息。已有研究表明,在线学习视频中添加互动功能,学生们可以使用在线互动、弹幕等形式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又能保证学生不会出现学习中的思路中断、走神等行为现象,尽可能关注每个人的学习状态、课堂表现,以增强课程讲授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线上教学应有的教学目标 [6]。将学习结果告知学生这一过程叫学习反馈,有效的学习反馈可以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架构 [7],通过在线视频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气氛。随着直播技术逐渐在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教师在借助直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授课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的教学互动作为线上开展主要的形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

(五) 创新 MOOC 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类型

在 MOOC 教学评价中过程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作业练习、课后校测验、学习心得、讨论等环节,综合考察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评价方式应该是以性评价为主,课程教学评价可以吸收外国先进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并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改进落后的 MOOC 评价方式。确保评价方式可以与时俱进,创新评价方式是 MOOC 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先进的评价方式,研究出适合本校MOOC 资源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课程评价设置一系列 MOOC 资源的评价标准,作为参考标准,使方式更加科学规范,让学生在评价课程方面及时、高效地获得有用的信息,从而迅速、有效的选择课程。在MOOC 平台评价方面只是简单的打分评定,对于如何评定以及评定标准要有明确的参考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作为学生形成客观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以主观实际感受去评价课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及时获得有用的信息,帮助参与者更加快速、合理地选择课程。

四 结 论

疫情期间根据学生学情采用具有学情统计的MOOC 资源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不是高校教师的短期非常之举,更是促进教师进行课堂革命的难得机遇。对于学校面临的转型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确保教学评价科学规范。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 MOOC 资源教学方式更符合当前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杜春涛,王若宾,宋威 . 新冠疫情期间远程教学模式及学习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20(11):21-25.
[2]杜艺华 . 高校大学生 MOOC 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D].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1-10.
[3]王从徐 .MOOC 资源下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7):280-281.
[4]周洪芝 . 基于“慕课 MOOC”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13(35):145-146.
[5]金成平 . 基 SWOT 视角下对我国体育慕课发展的研究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25(03):24-27.
[6]罗刘敏,崔兰超 .“互联网 +”背景下河南省民办高校MOOC 教学实践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30):174-176.
[7]王若宾 , 杜春涛 , 张白波 . 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 O2O 教学模式研究 [J]. 中国电化教育 , 2015(12): 113-119.
[8]韩晓玲 , 孙博文 , 李逢庆 . 在线学习视频弹题反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20,38(06):62-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