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根据 2018 年 11 月在我院 2017 级和 2018 级在校学生抽样调查所得资料,从经济因素和信息渠道因素两方面,描述和分析了我院学生参与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意愿的强弱程度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 绝大多数学生是有意愿参与此类项目的,但是受经济因素和信息渠道的影响,较多学生最终未能成功参与此类项目。报告针对研究发现,提出了“加大教育经济支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教职工培训”等建议。
关键词:国际交流;调研报告;项目
本文引用格式:严覃诗逸 . 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参与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意愿的调研报告——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0,7(33):164-167.
Research Report on the Willingnes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Regional) Exchange Projects
——Taking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as an Example
YAN Qin-shiyi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Nanning Guangxi)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sample survey of 2017 and 2018 students in our college in November 2018,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trength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regional) exchange projects from two aspects of economic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channel facto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on the whole, the vast majority of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such projects, but influenced by economic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channels, many students fail to participate in such projects successfu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repor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increasing economic support for educatio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doing a good job in staff training”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Research and report; Project
一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响应, 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不断增加。在该倡议带来的巨大机下,“教育国际化”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先行”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基础。南宁——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与东盟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借助南宁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在积极探索“走出去” 的路径。教育教学以人为本,学生是本次主要调查对象,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此次调查意义重大。
若干年前,我团队成员已对当时的在校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分析,受到当时广西经济发展大环境和国际(区域)教育交流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当时的在校生出国意愿和动力较弱。时隔数年,本次调查从量的方面进行统计,其目的有二:其一,了解学生国际(区域)交流意愿,掌握学生意愿、顾虑、困难等信息;其二,通过两次调查结果的对比,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方向。
二 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基于我院 2018— 2019 年度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辅导员工作立项研究项目, 着眼我院学生国际(区域)交流的项目发展,由教务科研处牵头组织开展的自填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8 年 11 月 05 日—— 2018 年 11 月 15 日
调查地点: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调查对象: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17 级、2018 级部分在校生
调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方法,以班级为调查单位,每班按学号尾号为 5、15、25、35 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由于我院 2017 级和 2018 级在校生人数众多, 全院普查不具备可操作性,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方法,每班选取 3-4 名学生作为班级代表作为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研究对象根据系统抽样选定,不另设男女偏好,地区偏好(包括我区各城市、乡镇)和经济条件偏好和教育背景偏好,样本较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本研究所考察的是自变量——各种因素对因变量——我院学生国际(区域)交流意愿的影响。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心理接受度,调查问卷中并未设家庭 / 个人经济收入这一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第 5 项“您是否有校外稳定的兼职工作?”,第 15 项“如果参加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您能接受最高的费用是多少?(费用含学费和生活费)”和第 16 项“您认为参加国际(区域)交流项目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调查问卷共发出 546 份,收回 505 份,回收率是 92.49%,有效问卷 492 份,有效率是 97.42%。未收回问卷和无效问卷主要是由于部分调查对象忽视本调查,未能如期完成调查工作或问卷遗失等情况造成的。
本次问卷调查旨在初步掌握我院学生国际(区域)交流意愿,调查问卷所设问题相对简单、浅显, 问题之间相关性并不强,所以本报告只对问卷调查结果做初步的、一般化的描述分析。问卷调查虽名为“关于我院学生国际(区域)交流意愿的调查”,但受到我校教学模式的限制,2016 级的学生在外顶岗实习,难以采集调查数据,只能着眼于 2017 级和2018 级的在校生;因此,数据结果也只能代表 2017级和 2018 级的学生。调查的数据样本受系统抽样的局限,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 2017 级和 2018 级的学生。
三 结果与分析
从回收的数据可知,我院在校生对国际(区域) 交流意愿较强,有 83.74% 的在校生表示愿意参与该项目,如表 1。
但是,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学生参与该项目的积极性和可行性受到制约。其中,主观因素主要在于学生个人和家庭对学生本人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其他考虑,这里不做过多考虑;客观因素则多由经济因素和信息渠道等引起。
(一) 经济因素
学生们在回答“能接受最高的费用是多少”时, 有 270 人(约 53.57%)选择 A 项“3 万元以下 / 年”(如图 1);在回答“参加国际(区域)交流项目面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大多数学生(约占 47.15%) 选择 A 项“经济因素”(如图 2)。

由此可知,经济因素是制约我院学生参与国际(区域)交流的主要因素。学生参加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所需经费较大,学费、生活费和旅行费用都是不小的开支,而大部分的项目经费是没有减免优惠支持的。全额由就读学校承担是不现实的,全由个人承担,对我院大多数的学生和家庭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这就造成了“每次外方院校代表入校宣讲时听众寥寥,兴趣缺缺”的局面。高额的费用让这些学生和家庭望而却步。
加强教育经济支持,开发性价比更高的合作项目对促进我院在校生参与国际(区域)交流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学院可为参加国际(区域)交流项目的学生提供部分经济支持,这在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已有先例。该校本科生海外交流项目采取学校、学院和学生本人共同分担的原则,学校和学院优先资助贫困优秀学生,开支包括签证费、一次性往返国际机票(限经济舱)、衔接国际机票的国内机票(限经济舱)或高铁票(限二等座)、保险费、住宿费、学费或注册费等。另一方面,学院可以社会合作办学形式广泛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吸引企业、行业等社会资金成立国际(区域)交流的奖学金、助学金等以资助困难学生,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再一方面,学院也可争取合作外方院校支持, 建议对方院校为我院参与本项目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或是以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支持学生圆梦。
(二) 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是如何制约和影响我院学生参与国际(区域)交流意愿的呢?调查问卷显示,约有20.40% 的调查对象表示获取国际(区域)交流项目的信息渠道是“学校网站”,约 22.97% 的调查对象表示获取国际(区域)交流项目的信息渠道是“辅导员”,约 15.64% 的调查对象则表示获取国际(区域)交流项目的信息渠道是“同学宣讲”,约 15.25% 的调查对象则表示获取国际(区域)交流项目的信息渠道是“校内宣讲”(如图 3)。当个人有意向参加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时,多数学生首选是向自己的辅导员咨询和征求意见,调查结果可见图 4。
由图 4 可知,我院学生获取国际(区域)交流项目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学院内部,而咨询该类信息的对象也主要是院内的师生。所以,做好校园建设、教职工培训等工作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交流观念意义重大。

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是长期建设的结果,需要有健全的制度和稳定的机制为它保驾护航。学院应尽早出台相应的项目交流管理办法,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位学籍互认的相关办法,学生在外管理办法、外籍学生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职业院校注重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竞赛和活动,将之列为学生综合考评指标序列。制度和办法应当围绕“国际(区域)交流”这一核心目的而建立,有效推动该项目发展进程。
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公平化。学院官网及时更新学院的交流项目信息和相关的管理制度的相关信息,让学生申报项目有处可查,让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做好教职工培训工作,树立正确的对外交流观念对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有重要意义。尽管对外交流项目已开展多年且形式多样, 但仍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对此存在误解——简单地认为参与此类项目是学习语言、游山玩水、开开眼, 甚至有不少在校教职工也认同这类观念,还认为学生参与此类项目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难度,在面对学生的咨询时表现出不耐烦、回避等消极情绪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远离家庭来到学校接受教育,接触最多的除了同学,就是学校的老师。学院应扩大国际(区域)交流的宣传,积极地引导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参与此类对外交流活动。
四 小结与讨论
本次调查所采集到的数据显示,我院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参与国际(区域)交流项目的,但受到经济和信息获取渠道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能参与到此类项目的学生并不多。尽管如此,教育国际化、教育集团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做好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学院制度为今后道路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提升教师个人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培养其国际视野,鼓励教师海外研修常态化。可在合作院校互设教学交流站点,鼓励教师赴境外参与培训研修和企业挂职锻炼。
目前,我院学生参与的国际(区域)交流项目有限,深化此类项目的内涵显得尤为重要,“走出去”的同时,更要注意“请进来”。学院可以将每年参与国际(区域)交流的学生请回来做经验分享,邀请国外(境外)学者、专家和师生来我院交流、分享和联谊等文化交流活动,让我院师生在校内也能感受到国际(区域)文化互通的氛围,积极参与这类交流项目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国际化教育、集团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今后,我院的教育国际化路线不仅需要实现本院的“走出去”,更要着眼于“请进来”, 大力打造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树立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王建军,张永华 . 推动大学生国际交流的困难与对策 [J]. 科技通报,2009,25(4):530-533.
[2]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国际交流资助及报销办法 . 华中科技大学 .2019-9-16.
[3]风笑天 .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五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4]赵晋芳 .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特点与方向——以广东省为例 [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8-11.
[5]黄术芳 . 湖南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国际化的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19,6(72):163-164.
[6]刘万裕,许斯华 .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创新实践探索 [J]. 教育现代化,2018,5(44):164-166.
[7]郭静 .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研究综述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24-29.
[8]莫玉婉,莫春雷 . 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展望 [J]. 教育与职业,2019(5):12-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