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有机融合,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提出“五模块 - 五融合 - 四平台 - 三输出”的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并结合营口理工学院的实例,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字: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营口理工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霍仕武,等 .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探索——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0,7(47):24-27.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 Taking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HUO Shi-wu, DAN Xue-liang, ZHOU Ting-ting, SUN Qi-heng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Yingkou Liaoning)
Abstract: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s the purpose of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ust b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taking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research objects,proposed a “Five Modules-Five Integrations-Four Platforms-Three Outputs” -a creative and integrated education system,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of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xplored the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gration;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一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但是在实践中,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负担,并未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2015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高校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方向;2018 年 9 月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中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 提升创业带动就业;2019 年 7 月 16 日,陈宝生部长在为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讲党课时提出:“除了创新,高等教育别无选择,无路可走”。一系列政策表明,创新型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发挥主体作用,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体系,为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储备 [1]。
二 专创融合教育体系构建
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就是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从多维度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专业教育的特征,将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部分提炼为五个模块,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协同育人机制。而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搭建 4 个平台,让其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创新创业思维、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并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通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认知、课程、教法、师资和机制五方面的融合,形成三项输出,即高质量就业、参赛获奖, 科技成果转化,并且,这三项输出又会反作用于专创融合体系,推进专创融合持续向好发展 [2,3]。专创融合教育体系如图 1 所示。
图 1 专业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三 专创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 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融合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首先应是认知上的融合。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双创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必然环节,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双创教育是专业教育的点睛之笔,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双创教育缺乏载体,而脱离了双创教育的专业教育与社会脱节,满足不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而从顶层设计上就要体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从人才培养目标到每一门课程的实施,都体现专创融合的思路, 让这种认知由上至下深度贯彻。另一方面,这种认知的融合要在广度上覆盖到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只是高校管理者和创新创业学院的老师了解,因为真正实施专创融合教育的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让教师深刻理解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在于每一个课程内容的设计、每一次教学环节的开展,也在于每一次课程考核的方法,要在学生的心中种下打破常规,勇于质疑的种子,要让学生拥有去挑战去尝试的机会。有了认知上的融合,才能有顶层设计上的充分考虑,才能有实施过程中的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以制度保障专创融合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是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4]。
(二) 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法融合
专创融合,还要体现在教法上面的融合,在将知识与创新创业融合的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同时创新会加深学生对于创新的理解。以混合式教学方法(讲授、竞赛、讨论、讲座、创业实践等等) 代替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场地也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是操场、实验室、会场、工作室、企业生产线等等, 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在学生潜意识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三) 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融合
课程融合既体现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课程培养目标上,又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专创融合不是在专业课程里面加一点创新创业内容,也不是在创业课程里面体现一些专业的内容,而是要做到真正的有机融合。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从培养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彻底的融合。在培养目标中体现对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根据每节课的课程内容,寻找创新点,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探索新的思维方式和机会创造,以达到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目标。
(四) 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融合
要建立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实践基地,共享育人成果,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到提炼和升华,在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到企业去,认识岗位,了解岗位, 热爱岗位。也能更快达到企业用人要求,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五) 协同育人机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融合
协同育人还体现在政企校共同打造的师资队伍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就邀请政府和企业专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让专家“走进来”,让学生“走出去”,在课程讲授中加入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理论前沿,让学生能更好地发现创新机会, 为企业带来创新价值。
四 专创融合过程中营口理工学院的做法
营口理工学院成立于 2013 年,为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5 所基地学校之一,首批辽宁省全面向应用型转变的 10 所试点院校之一 , 辽宁省首个加入全国应用技术联盟本科院校。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营口理工学院从建校起就把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落实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探索专创融合的教育体系构建,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助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5]。
(一) 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融合
1.顶层设计,以组织结构创新引领双创工作推进为了更好地推进专业改革与双创教育融合,营口
理工学院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校领导担任组长和委员会主任,从组织结构上创新,从领导层面重视,保障专创融合的顶层设计有的放矢。学校还制定了《营口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考核工作管理办法》《营口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营口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营口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文件,使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做到全校上下一盘棋、联动协调创新创业工作,并有效激励了创新创业活动。
2.完善培养方案,将专创融合落到实处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专业教育的基本纲领,营口理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在毕业要求中加入创新精神这一指标,在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并开设《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以及围绕专业特点的《新技术专题》和《创新创业实践》等课程,在不同年级开设,贯穿四年培养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
营口理工学院强调以“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实践学时比重,同时构建包含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为基本技能培养,由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基础实验组成。第二层次为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它由若干课程设计和综合系统设计组成。第三层次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入实验室、创新工作室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研究自己拟定的课题和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法融合
1.教学方法改革
营口理工学院是较早引入混合式教学方法进校园的高校之一。通过对专任教师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大多数教师均已具备使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本领,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小组讨论、项目推演、企业课堂等)。运用如雨课堂、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工具,借助中国大学 mooc 平台,在充分掌握学情后,教师根据学生和课程内容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6]。
2.教学资源配套
为了提升专创融合的效果,营口理工学院建成了创新创业演练室、创业沙盘演练室、智慧教室等一系列能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教学设施。在教材的选择上推荐使用带有创新内容及创业专题的教材。学校整合校外各方教育教学资源,多方联动,多维度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通过与新华网创客大学合作,开设《电商 4.0》课程,引进智慧树网络视频教学课程,面向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课程。同时将国内生涯规划课程的顶尖师资引入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户可以享受最优秀的师资力量,扩充知识内容,拓展理论视野,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做有益补充。引进北大创业训练营直播课程,开展直播课程,累计参与 1000 人次, 课程内容涵盖创业精神、创业思维、企业家素质、组织管理、企业发展之路等多个方面。
3.考核方式改革
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还体现在课程考核方面,与以往单纯的试卷测试不同,在授课过程中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团队展示和个人汇报等,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在对专业知识考核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爱好和思辨力 [7]。
(三) 专创融合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融合
1.打造示范融合课程
为了鼓励教师开展专创融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营口理工学院启动了示范融合课程,在各专业共遴选出 23 门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思路植入传统课程教学内容中,这些课程既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保证不同专业都有融合课程做示范。
2.以创新项目为引导
课程学习为普适化教育,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以大创项目为依托,在项目训练过程中有侧重的挖掘创新精神。通过实践训练、校内外各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根据各专业特点,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学校营造浓烈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积极组织学生、教师参加“互联网 +”大赛、创青春大赛、营口市创业大赛等。项目参赛获奖的数量和质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发挥了“以赛促学,赛课联动”的重要作用。
3.以专创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
营口理工学院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本领够强的专创融合师资队伍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首先,丰富师资队伍构成,邀请政府、行业专家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校为学生授课;其次,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践的指导教师,并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题目紧贴行业需求,关注前沿动态; 最后,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派出学习或跟随学生一同进入企业开展实习实践,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推动专任教师顺利转型为专创融合教师。
(四) 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及教法融合
1.设立创新工作室
为了全面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的创新活动,学校设立了创新工作室,作为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创新工作室由老师指导学生共同开展创新活动,学生可以不受专业的限制组成团队在创新工作室中发挥想象、实践操作,为之后的大创项目做好前期的准备和孵化工作。学校定期邀请创新工作室的同学参加各类科技竞赛与讲座,丰富学生阅历,帮助学生打开创新世界的大门。

2.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2014 年学校将原会议中心楼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立足“教、学、做”三位一体,负责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2015 年, 学校又将校内生活服务中心店铺经营权向学生开放, 为学生提供经营实践平台,通过在真实的商业业态环境中,依靠自主经营来感知创业实践活动带来的经验心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等创业所必备的基本素质。2015 年 12 月,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被辽宁省教育厅评选为第三批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 年度获批辽宁省科技厅第一批省级备案众创空间。目前,基地的发展和建设实现了与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生教育管理和学生社会实践的结合 [8]。
(五) 协同育人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融合及师资融合
1.共商专业建设
营口理工学院一直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在如何培养人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各专业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委员,共同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实践学时比重等关键内容,突出为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
2.共建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创融合的关键所在,营口理工学院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开展讲座报告或课程讲授,共同编写专创融合的应用型课程教材,共同开发专创融合课程。目前,已共同开发课程 9 门,合作开发教材 2 部。
3.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参与生产实践会促进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场景,并激发创新思维。目前有企业与学校共建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 79 个,有的校内基地为企业将生产线搬到实验室,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生产过程,有的校外实践基地也成为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首选,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校都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过程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实现了四方共赢。
五 结语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担负起时代重任,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在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等待各高校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游艺 , 李德平 .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J]. 社会科学家 ,2018(2):119-123.
[2]石丽红 , 张弘 , 罗胤 , 等 .“六方联合”“六创融合”-- 培育具有海事特色的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11):87-90.
[3]裴培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18,5(46):87-88.
[4]周玉青 . 浅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J]. 教育现代化 ,2018,5(52):44-45+86.
[5]曾琳 .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J]. 知识经济 ,2019(22):124-125.
[6]鲁婷婷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研究 [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4):19-21.
[7]范峻彤 .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J]. 智库时代 ,2019(52):35-36.
邱汉 . 基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工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述评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15):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