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政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6-19 10:34:27 文章来源:SCI论文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The Analysis of government's rol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U Fang-na

(School of Political and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Guangdong)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been highly concerned and valued by the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a series of encouraging policies to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owever, the government still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policy formul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resource optimiza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positioning, draw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the government in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Govern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ducation system

\

一 引 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一直备受学者和政府的关注和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国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变革的迫切要求。是否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能力高低的标准。政府、高校、社会是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三大影响因素,政府是其中的核心主导,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制定和实施政策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外部环境, 而且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对策建议。

二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被学者们提出很久, 也一直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其内涵依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是内涵的科学界定”[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通过多方面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将对高校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已经经历了比较漫长的阶段。关于其内涵,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说法。

(一) 广义和狭义说

在《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一书中, 学者曹胜利和雷家骕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做出了详尽的阐述。他们认为,从广义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归纳为是关于创造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它可以理解为是关于创造新的职业的教学实践活动,目标是解决当代大学生更好就业,甚至创业的实践活动 [2]。

(二) 质变量变说

由于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早,国内一些学者多受国外理论的影响,他们认为,创新创业是技术或理论等方面的创新,创新在这些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国家和社会变革 [3]。

(三) 个体本位说和社会本位说

从不同的视角厘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往往会得出不一样的观点。从受教育者的视角出发,个体本位说的学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发挥教育固有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4]。对于持有社会本位说观点的学者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顺应了当代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因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需要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经济与教育活动双重推动作用下的结果,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5]。

三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在知识经济的当代,对人力资源和知识成果的培养、配置和调控,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上占绝对的竞争优势。当今,各国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新创业能力的竞争,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将国家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需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向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向转变。

(二)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国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变革的迫切要求。是否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的人才,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能力高低的标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人才,高校必须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从注重知识向重视能力和素质的方向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 三 ) 提高高校学生专业素养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激发创新的热情,充分发掘专业知识潜能,以便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社会的就业结构并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的作用分析

政府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作用大体上可以分为政策制定、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环境支持四个方面。

(一) 政策制定

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制定,即政府根据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制定并实施各项政策和方针,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并激励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 战略规划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联合群众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打造一个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各个部门要制定合理战略规划,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化,进一步建设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课程教育体系、实践训练体系、转化孵化体系等。

(三)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政府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方面,通过财政补助、预算计划等方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进行直接的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激励和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四) 环境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是指具有创新创业文化的社会环境,这需要政府发挥强大的宣传能力和文化影响力,营造充满创新创业意识的社会氛围。内部环境则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环境。高校负责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安排、师资培养、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工作,这些过程中往往都需要政府去引导和支持。

\

 五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教育扶持,众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者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已经对我国当前的创新创业的现状有了系统的认识, 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模糊

在许多高校的教育体系中,主流教育体系中还未建立独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而只是涉及在企业管理或技术经济的相关学科。显然,这会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缺位的现象。出现这一局面,一方面是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一个手段,将其目标定义为培养“企业家”而非“创业者”[6]。另一方面,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忽略对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层面创新能力的培养。

( 二 )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环节薄弱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教学内容创新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师资专业性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大多都是宣讲政府的扶持政策、一些行业的优势,内容较为单薄, 缺乏本就为核心的创新思维。同时,高校采用课堂上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创新创业的实践训练。很显然, 大学生不能真正学习到创业的知识和经验,只能说是“纸上谈兵”。

(三) 政府的扶持政策缺乏针对性

政府在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实政府制定的扶持、补贴性政策对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活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由于政府许多政策都没有落到实处,缺乏针对性, 有些甚至不被学生所了解,自然无法发挥政策固有的激励作用。
六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分析
众所周知,国外发达国家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与我国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相比,其构建的教育体系相对比较完善。目前,发达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因此,总结和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对于提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 美国: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从被边缘化到正规化,最终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机构等多主体深度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总的来说,美国的创新创业发展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多样化,充分整合校内校外的资源。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三是构建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及研究生的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7]。

(二) 英国的“创新型大学”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英国高校开始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新型大学”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加强英国教育环境的活力,积极为大学转型提供动力。如今,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概括来说,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分层式的多样化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关于创业”的课程和“为创业”的课程。二是拥有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英国许多高校都要求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老师必须是专业的从业人士,而且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如师带徒学习方法、工作实习项目、头脑风暴法、模拟和游戏、竞赛和多媒体案例教学等。三是以大学 - 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创业实践。在这过程中,英国政府建立了地区发展机构,设立高等教育创新基金, 发展合作研究、咨询服务等措施 [8]。

(三) 日本的“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进程同样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讲座、见习制度模式、短期课程模式和产、官、学协同模式。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始采用讲座、见习制度模式的教学方式。但由于讲座的教学效果不佳和见习的时间短有效性不强,日本高校开始寻找更具实效的教学方式。这时,短期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日本高校针对社会人士和学生分别开展了时间和内容安排也相对灵活了的课程。最后,经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产、官、学协同模式。“产”是指企业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官”是指政府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而“学”则指高校协同中小学校发挥创业教育主体作用 [9]。从上述概括的三个阶段可以发现,日本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整个社会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日本政府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教育水平及其本身的发展特点,设立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活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其次,国家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的投入程度,建立了政府及社会各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另外,日本政府还进一步优化了校外环境,整合资源,积极发挥与社会的协同作用。

七 政府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改进措施

分析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不难发现, 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研究和总结大量相关文献, 本文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一)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体系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者,政府应通过整体战略规划和配置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宏观引领。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应包括引导性、扶持性、补贴性、优惠性政策等。
1.引导性政策
政府应将创新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改革发展目录, 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总体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另外,要出台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并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形成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2.扶持性政策
政府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发挥资金杠杠作用,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和体系建设,同时吸引社会资金融入。另外,政府也应积极开发多样化资金补助方式,构建大创新创业风险补偿机制,让大学生能积极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
3.优惠性政策
政府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优惠性政策, 在费用减免、税收优惠、资源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减免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工商注册、登记托管等各方面的行政收费事项,简化工商和各项优惠政策申请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开发多种申报途径,注重政策落地。
4.补贴性政策
政府要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补贴性政策, 包括场地租金补贴、小额贷款补贴、金融扶持政策。这些政策都应具有针对性,否则就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同时,对大学生创新型创业企业应给予资金奖励,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二) 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成效较差,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率以及成功率均较低、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度和受益面较窄,而导致上述种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为此,政府应对资金、机构、人员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配置,进而提高利用率,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总的来说,要优化资源配置,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首先,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政府明确这一教育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是首要前提。为此,政府应设立各级创新创业教育领导与管理机构,整合各职能部门,发挥政府自身的“内合”功效。
其次,扩大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为政府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基金,而社会资金和私人捐助的方式较少。反观许多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趋近成熟的国家,不仅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一领域注入了极大的资金,而且积极扩大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针对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资金现状,政府一方面要设立专门机构和特别基金会,另一方面要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引导高校和大学生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 [10]。
最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培养一支稳定、雄厚的师资团队,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对此,政府应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考核机制、激励与发展机制评价给予足够的支持,并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 提高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冰,白华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辩 [J]. 高教探索, 2014(3):48.
[2]曹胜利 , 雷家骕 . 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 [M]. 沈阳 : 万卷出版公司 ,2009:6.
[3][ 美] 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 谢宗仙等译 . 济南 :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85-97.
[4]任伟伟. 通识教育的现状审思与路径探寻[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Z1) : 113-117.
[5]王革 , 刘乔斐 . 高等学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述评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09):56-57.
[6]刘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问题与改革路径探析 [J]. 高教学刊,2016(10):31-32.
[7]陈希 . 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0(06):13-17.
[8]王树生 . 创业教育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28.
[9]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 [J]. 中国大学教学,2014(4):5-6.
[10]李志永. 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 比较教育研究, 2009(3):40-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8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