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数学建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25 10:47: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课改旨在以数学建模课程为例,通过新型的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实现数学建模课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通过对于每个具体目标设置实施任务驱动下的混合式课程改革设计。本课改路线图为从顶层设计出发、到执行环节的监督和实现,以及最终结果的评价,同时通过效果评价来进行顶层设计的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形成一个具有闭环的课程执行体系,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和改进。

关键词:顶层设计;培养目标;任务驱动;混合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郝慧伟.能力提升视角下的数学建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7(54):43-45.

Task Driven Teaching ode Reform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from Perspective of Ability Improvement

HAO Hui-wei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School,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Hebe)

ABSTRACT:With example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urse,the paper discusses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of the course based on new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platform,and carries on task driven mixed curriculum reform design for each specific goal setting.Road map of the course reform includes top-level design,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links,as well as evaluation of final result.At the same time,test and improve top-level design further through effect evaluation,and form a closed-loop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ystem,and implement and improve during teaching.

KEY WORDS:Top level design,Training objective,Task driven,Mixed design

大学课堂的境界,在于充分契合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过程。因此,大学课堂的设计,要处处体现教育的目标,让课程能够承担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相关任务。而目标的体现更在于是否培养了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改革方向本着从顶层设计出发、突出任务驱动。即根据本专业的师范类培养目标导向,设计整个课程的每一个环节所对应的能力培养点,突出对于能力培养的专门的任务设计。对于每一个目标设计相关的任务,设计的方式更在于是否可执行。只有在充分了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群体和个体特征、分析课程特征下可传达的知识点、人才培养目标中可实现的目标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是可执行的课程设计。而只有在目标任务与目标执行方式的明确对接下,才能够保证后续执行过程中可监督、可改进、可检验[1]。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内容

任务驱动教学属于典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它将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这种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结合具体任务来进行学习,是检验与总结任务完成结果的全部过程,而且在环节还需要通过动态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能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探究、问题解决与实践的学习模式[1]。这种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对任务目标进行明确,然后以此为基础,让学生知晓自身的学习目的,从而促进老师将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使得教学内容更更加精彩。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动态心理,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也更容易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意义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在课堂中引入了各种吸引人的情境,将教学任务作为关键,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使他们在参与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关键性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教师在具体教学之时通过精心设置的任务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就能有助于他们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好的结合,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它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

 
二学生实际执行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这种设计的宗旨,力求不拘形式、贴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变成课程的主体,综合教师的辅助指导,极大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操作和全情参与,经过两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是目前比较下来更适合的形式。而这种流线图的设计环节的实现,可以通过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网上网下设计的各类活动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在设计执行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就可以直接来实现对学生实际执行能力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主要做法为:

1.通过前期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完成对于自己就业方向的了解。根据学生自己对于人生职业规划的需求的收集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课程特征里边找到相关能力的有针对性的可培养的能力划分。让学生学有目标、干有方向、最终争取行必有果。经过调查和提炼,得出学生能够从数学模型课程导出能力目标体现在合作能力、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知识传达能力、工具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

2.基于能力培养要求,在课程环节中进行了“微课堂”建设,即依据课程的进程和知识点的特征,设置的每一个任务点。让学生自己学会的,就自己学会。因此课程的任务完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他们可以互相讲课、小组讨论、小组互助。然后在课堂上给出时间,让每一个小组得到展示。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创造性,这个环节设计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积极的参加,每一任务点均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且监督更加具体[2]。此外,在教师进行任务设置时,需要展开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对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状况、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实际数学建模能力与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如果面对教师设定的目标在学生能力承受范围之外,学生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么学生即不能完成此项任务,可能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热情度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一定打击,导致其逐渐丧失对数学建模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3.充分结合课外环节对于课程的检验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类数学竞赛。在竞赛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相关的指导,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开发。学生还充分利用课外的兴趣协会,参加课外各类竞赛不以获奖为目标。

4.顶层设计的实现,必须依托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以教师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能够直接投入课外进行带有目标要求的题目。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执行的每一个阶段,给出合理的引导和帮助。为了使课程设计得以实现,我们为学生提供具有各类软件的计算机实验室,完成相关的实验。对于学生针对每一个目标点的作品进行相关的讲座与座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作品d亮点、创新点、可改进点。因此,我们的课程开发。不仅只体现在课内,而是将更大的精力放到了课外。把能力培养作为整个教学设计最直接最突出目标导向。将设计做成一种具有可执行、可检验的目标驱动式的教学设计。我们的课程执行是一种典型的各类新型教学方式的混合式的课程改革[3]。

5.课程目标的检验评价环节,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在自主完成每个目标任务中得到检验,并将检验结果以合理的分数分配计入课程的综合评价中。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对于目标任务的自主完成评价、学生在合作团体中的分工任务完成的互相评价、学生对于课程各个考核点成果提交中的教师评价,评价的标准尽量做到客观、系统、公平公正。每一个轮次教学目标的评价又作为课程改革的下一步改进的依据,使得课程的改革更加完善[4-7]。

6.针对任务的设计,教师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要紧密的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为其科学设计不同的任务,将同一个层次的学生细分成一组,使得不同组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4]。在此教学环节,通过因材施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还能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7.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可以更好的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得他们不再产生厌烦学习的心理,同时也能更好的降低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通过不同任务的执执行不同的任务,能够使得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这样就能有助于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当然在提升他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帮助他们养成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尤其要在问题解决方面,做到实时性,而这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要的功能之一。

三 以目标导向下的CBD理念性设计

这个课改方向的优点在于,引导学生去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行业需求、知识背景的需求,确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在这个目标下,学习和积累自己的各方面需求的能力。我们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是我们这个课程中,针对相关需求下的知识能力,给出知识到位、执行到位的能力培养环节。这种培养需要多个环节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设计。而这个设计恰好是符合教育转型大背景下的需求下的,以目标导向下的CBD理念性设计[8-13]。此外,在教学任务设计方面,应最大程度贴近实际生活以及具体数学建模的实践应用,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摆脱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这一传统思维。借助数学建模解决现实工作以及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方法的具体价值,切实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至实践生活方面。

\

 
四 结语

我们的整个课程改革的亮点就是: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另一个亮点就是课程实施的每个方式都会直接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做一个大学的数学建模课,不仅将眼光放在课内、放在课上,同时要放在课外。有远大的目光,才能有更好的教育。这个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执行能力,同时要学会在社会上的生存技能的积蓄能力。在社会生存的职业中人,协作能力是一种必备的可称为职业情商的能力。通过我们的每一个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小组的合作,让每个人的思维互相碰撞,激发出每一个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长期的设计,使学生具备了,能够规划任务的能力、能够执行任务的能力、能够通过合作将能力更大限度的扩展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应用完美融合,进而促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任务驱动教学不但可满足数学教学的需要,也符合学生学习特点。通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及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韦碧鹏.数学建模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78.
[3]齐小刚,刘三阳.数学建模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6(5):27-28.
[4]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崇华,何远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建模培训中的实践与体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7):38-39.
[6]赵新胜.任务驱动教学在《数学建模》课程中的应用[J].大观周刊(45):330-330.
[7]罗亚金.任务驱动法在数学建模中的教学与应用——以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16;179(12):77-79.
[8]雍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建模活动”教学设计[D].西华师范大学.
[9]许建强.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38(12):62-65.
[10]倪丹.关于数学建模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影响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4;255(4):42-44.
[11]蔡春,逯燕玲,宋红敏,et al.注重案例教学改革提高数学建模能力[J].管理观察(12):90-91.
[12]张耀东.基于数学建模竞赛的应用数学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53-55.
[13]覃孟.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强电装接实训[J].教育现代化,2017,4(24):139-1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5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