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日益发展,但仍存在合作办学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国际化水平不高,区位优势不显著,服务国家战略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为此,陕西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强顶层设计,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契机,坚持“质”“量”并重原则,提升陕西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陕西;中外合作办学;一带一路
本文引用格式:岳婷婷.“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7):15-18.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Shaanxi Universities under Belt and Road Perspective
YUE Ting-t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
ABSTRACT:Sinc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Shaanxi has been developing day by day,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of late start,small amount and scale,low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no significant location advantage,and less obvious strategic role in serving the country.Therefore,Shaanxi should seiz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Belt and Road”,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take opportunity of 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with principle of“quality”and“quantity”,enhanc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Shaanxi,serve strategic needs of opening up and promote construction of“Belt and Road”.
KEY WORDS:Shaanxi;Sino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Belt and Roa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出台,强调“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此后,中外合作办学呈快速发展之势。截至2019年6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有2431家”,成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梳理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整体状况的基础上,归纳问题,剖析原因,探讨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升陕西高校国际化水平提供借鉴[1]。
一 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概况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有力支撑。2004年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陕西高校引进外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2002年,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成为陕西最早的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真正意义上拉开了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序幕。根据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截止2019年10月,陕西共有22个在办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另有1个合作办学项目-西安交通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和1个合作办学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大-香港科大可持续发展学院已停办。除特别说明外,文中图表统计数据均不包含这两个项目、机构。),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合作中方大学涉及15所高校。其中,西安交通大学(6个)、西北工业大学(1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个)、西北大学(1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个)、长安大学(1个)为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安科技
大学(2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个)、西安外国语大学(1个)、陕西科技大学(1个)、西安邮电大学(1个)、西安工程大学(1个)、渭南师范学院(1个)、榆林学院(1个)、西安航空学院(1个)均为省属院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教育统计数据,陕西现有本科院校55所,其中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占到总数的27.3%,比例偏低。
第二,合作外方大学涉及1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见表1)。其中,英国数量最多,占到27.3%。
第三,合作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办学类型以项目为主。从办学层次看,本科学历教育15个,占比68.2%;硕士学历教育7个,占比31.8%。从办学类型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个,占比18.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4个,占比63.6%;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4个,占比18.2%。
第四,办学模式本科以计划统招为主,多数颁发双证;硕士以自主招生为主,多数仅颁发外方证书。本科层次中93.8%的机构、项目纳入国家招生计划,68.8%的机构、项目中外双方同时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业证明。硕士层次中71.4%的机构、项目自主招生,且仅由外方大学颁发毕业证书。
第五,学科门类以工学为主。本科层次涉及5个学科13个门类20个专业,工学占比最高,为75.0%(见表2)。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所列12个学科92个门类相比,陕西高校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覆盖的学科门类较窄,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农学、医学等学科均未涉及。
二 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伴随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陕西根据自身实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教育开放发展的政策文件,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逐步发展起来。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发达省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水平相比,陕西高校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合作办学起步晚,数量少,国际化水平不高
新时期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而陕西高校进入21世纪才开始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见表3)。
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10月,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实施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西藏、宁夏、青海暂无)共计1198个,其中,东部地区数量最多(602个,占比50.3%),中部地区265个(占比22.1%),东北地区192个(占比16.0%),西部地区数量最少(139个,占比11.6%)。从全国范围看,排在前三位的省市分别是河南(119个,占比9.9%)、江苏(116个,占比9.7%)和上海(101个,占比8.4%),陕西(22个,占比1.8%)位列第19,排名属中等靠后。从西部地区看(见表4),陕西仅次于重庆、四川,占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总数的15.8%,是西北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数量最多的省份。
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反映。西南交通大学发布的2018年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显示,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因地域不同而呈现东、中、西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普遍比中西部地区“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际化水平高。以陕西为例,仅有7所大学进入排名前100名(西安交通大学11,西北工业大学3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55,陕西师范大学80,长安大学82,西北大学8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6),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是陕西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合作办学数量最多的高校,而排名靠后的陕西师范大学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尚无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地处西北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思想文化观念相对保守,抢抓机遇意识不强,使得陕西在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发展方面,较之东中部地区发展缓慢,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探索阶段[3]。
(二)合作办学规模小,未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
从办学规模看,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中,43.5%年招生规模低于100人,39.1%年招生规模在100-200人之间,17.4%年招生规模在201-300人之间。总体而言,招生规模较小。目前,陕西尚无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并未落户陕西,而是选择在江苏苏州建校。这对于陕西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损失。
从专业领域看,合作办学集中在中方高校优势学科专业。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陕西有8所高校上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中外合作办学又是衡量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各校在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时,首先将合作专业聚焦自身优势学科,以合作办学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增强国际影响力。但是,陕西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并未凸显地方资源优势。陕西科技综合实力雄厚,是全国航空、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当前陕西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较小、专业覆盖面偏窄,其人才培养能力与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对接远远不够,无法很好地服务和满足陕西地区产业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
(三)区位优势不显著,服务国家战略作用不明显
为了更好地推动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倡议沿线国家之间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白俄罗斯、波兰、乌克兰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了中外合作办学。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陕西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现代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把陕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是陕西当前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陕西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方合作高校以传统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仅有俄罗斯、阿联酋两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办学规模和区域布局反映出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尚未发挥出区位优势,还没有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对接好、服务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4]。
三 陕西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与前景展望
当今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同世界的联系与互动。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汹涌潮流,陕西应予以高度重视、战略统筹,主动为省内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铺路搭桥,给予政策支持、资源投入和条件保障,积极推动陕西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质”“量”并重原则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教育重镇”,陕西省内高校众多,教育资源较为丰富。陕西应充分利用自身高等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正确处理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数量不足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兴建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通过规模增长扩大陕西高等教育的对外影响力。同时,更要注重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把质量提升作为新时代陕西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心任务,大力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水平,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格局,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国际化高等教育的需求。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陕西中外合作办学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一方面,各高校应努力引进国外优质的教材体系和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利用合作办学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国际化的本土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二)推动“四个一流”建设,精准服务地方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及实施办法,2016年陕西省启动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提出实施“四个一流”(即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计划。今后,陕西应以中外合作办学为契机,通过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融合与创新,更好地促进“四个一流”建设,提升陕西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同时,陕西高校应在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地方学科特色和优势,在能源、机械、电子、农业等领域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建立起具有实质性和可持续性的合作办学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示范机构和项目,立足陕西,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相关学科领域的国际化人才,以满足陕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5]。
(三)把握政策契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陕西应发挥区位优势,把握政策机遇,增强教育自信,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依托丝绸之路博览会、“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中俄等人文交流合作机制等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助推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中外教育交流机制建设,提升陕西教育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对拉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陕西应重点面向中亚、西北亚国家和地区,通过与上述国家地区深化中外合作办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构建西部地区科技教育中心,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拉动、辐射周边地区,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J].中国民办教育研究,2005(Z1):3-10.
[2]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J].新法规月刊,1995(07):32-35.
[3]本刊编辑部.第九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在烟台举行[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9):2.
[4]钱冲.“一带一路”背景下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新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2):125-128.
[5]王中新,秦丰姣,孙薇,李传鹏,鞠美.山东民办本科院校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与国外高校的“竞争”与“合作”[J].教育现代化,2016,3(28):42-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