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 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3:43: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提升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高校在这个关键时刻,承担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使命。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课堂、校园活动、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与竞赛等10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对策,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巫湘林,等.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53):48-51.

Training Strateg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bility of Computer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WU Xiang-lin,WANG Feng-ling,HU Yuan-chuang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t this critical moment,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era mission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evant measures of the computer major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bility about talent training mode,curriculum,classroom,campus activities,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projects and competitions and so on of ten respects,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deepen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al ability

一 引言

随着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抓手。对于地方本科办学资源条件欠缺、办学经验不足、区位优势不明显的地方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任重道远[1]。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只有坚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地方院校才能走出一条发展之道。

二 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存在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存在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一种特定的教育,是培养企业精英速成班和创新创业明星,或理解为是“小众教育”和“附加教育”,这些都偏离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认识。

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很好地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缺少创新创业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实践环节中没有全面的普及。

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不够,当前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基本理论指导能力与教学管理能力,对于实际教学案例与实践经验不足,创新创业教师的数量不足,在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有一定距离。部分教师教学手段还是传统的方式,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培养有所欠缺。

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浓,创新创业文化有待营造。部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够清晰,难以形成大范围的创新创业氛围,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平台。

三 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贺州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作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目标。学校明确了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立足贺州、服务区域,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相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服务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目标。通过校企、校政、校校三协同,积极探索一条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之路。计算机专业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优势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将从10个方面提升计算机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

 
(一)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现状分析和企业调研,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制定,进一步“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学校倡导的“八个共同”,即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和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形成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调“生产”与“教学”,“工程”与“学习”的紧密结合[2],学生职业发展与课程相连贯,能力要求与企业相一致,实习实训科学规范,教师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相适用,人才培养建立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

(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构建双创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互动,大学课程不同于中小学期课程,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性,教师作为课程的引领者,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教师课程改革,以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仿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在注重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让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特别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方面[3],以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程涉及的活动延伸到社会,逐步形成创意激发—创新升华—实践创业的一条循序渐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计算机基础》、《面向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Web前端开发》、《Java Web开发》、《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等课程中引入创新创业元素,针对软件系统开发等涉及到课程加强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专创的融合[4],在专业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提高课堂效率,扩展教学深度

以专业教学课堂、网络课堂、社会实践课为背景,融入双创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形成课堂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就必须守住课堂教学这一主线,坚持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基本,以创新创业的热情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课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为案例,贯穿课程整个环节进行多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以课堂派为主要载体,进行全课程的学生学习跟踪;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指导主线,辅助使用墨刀、凡科建站、微信公众号、百度开发云、西瓜视频多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实践,以项目式与问题式为主导,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以小组讨论方式与个人独创相结合,进行多项目多目标合作式学习;以大学生参加“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实践为抓手,以培养地方高校应用型高层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着力解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活动建设

加强校园活动建设,贺州学院与广州粤嵌通信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人才交流、技术分享、创意实践、产品孵化的创新平台,更好地服务和满足大学生创客需求。众创空间接纳有兴趣、有想法的大学生,定期开展嵌入式、物联网、安卓等各类创客技术交流及实训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传递前沿计算机方向技术热点,提升技术开发实战能力。同时,众创空间各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创新文化氛围,培育更多优秀大学生人才。针对计算机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开展“创客交流大讲堂”活动;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在众创空间进行线上线下双轨制辅导。学校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中心在创业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双创周,创客日,创客沙龙,创客讲座、训练营(普通班、精英班、双创营)等活动,加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的交流。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升项目质量,为学生在校就能掌握基本创业活动,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五)以赛促教,加强项目引导,突出专业知识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理解与能力提升,以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思科网院杯等比赛,在学生比赛过程中,加强前期的培训,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突出强调项目申报时,以专业计算机知识来解决项目问题,促进项目与课程衔接,在一定程序上优质项目,可以转化为毕业论文课题,形成比较连贯的知识。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科学研究问题。通过大赛、项目鼓励学生学习专业技术,以深厚的技术做支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六)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促进知识向应用转化程度

将创新创业融入到贺州地区,以2018年6月4日至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深入贺州市调研,对贺州工作提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赋予贺州“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定位新使命[5]。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长寿养生经济,加快壮大碳酸钙、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和生态健康“三个千亿元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后花园”,走出了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与政府协同合作,协同推进学校的双创教育,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双创人才,以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阔大学生视野,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为导向。以贺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为背景,学习社会企业创业理念,让优秀的项目提供平台支持,为贺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源动力。

(七)引企入教、科教融合构筑发展新模式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引入有甲骨文广西OACE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华为ICT学院,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提供课程资源、教学平台,项目实践平台,针对高校具有企业实际项目工作经验的老师,合作企业以入学引导课、实训课、线上课等方式,把当前社会流行的技术带入学校,真实企业项目带到学校,为学生在专业发展与创新教育。学生实习可以深入合作企业一线,真实了解公司运作过程,以及相关信息产业产品开发过程。加强华业职业认证与甲骨文职业认证,在当前贺州学院作为校企合作院校,认证考试费用都有相应的折扣,从一定程序上激励了学生的考证积极性。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获得行业的资格证书,对于走向社会的就业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八)加强政策引导,激励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

贺州学院2019年9月出台了《贺州学院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学生奖励管理办法》,对获得国赛、区赛、校赛的获奖团队除了奖金外,对团队成员进行课程成绩置换,根据获奖的等级进行相应的课程成绩置换,极大地保障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充分调动贺州学院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针对教师的多方面教学与辅导,学校出台了《贺州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比赛、教学改革、教材等进行奖励,激励学校广大教师全程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特别是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与专利转化,带领大学生将成果进行社会推广,逐步形成师生共创项目。倡导教师进行跨学科、跨高校、校企合作等形式,进行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充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

 
(九)鼓励线上多平台使用,提升学习能力与应用水平

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就是通过各类平台,把有前景的项目呈现在学生前面。投智圈APP不但可以项目上报,项目研究,项目训练,项目指导,还可以观看历年优秀项目视频。智慧树、中国慕课网、腾讯课堂提供各类创新创业课程,编程课程等,在除了进行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大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要求掌握阿里云、百度开发云、腾讯云等线上平台使用,它们可以提供云服务器,进行计算机软件部署,墨刀作为在线产品原型设计与协作平台、凡科建站用于快速建设个人的网站、微信公众号、西瓜视频、抖音等主要用产品宣传与营销,通过线上这些平台,可以让计算机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各类实践,都可以很好地理解与掌握。

(十)彰显教师引导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一负责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习,建议学习等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在育人的同时,引导学生自觉、自发地学习知识,然后在学习反馈中进行调整教学活动。教师在努力提升个人科研能力外,在上课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类竞赛与创业、让学生协助进行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将创新精神贯穿全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与学习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大学人才培养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生力军,为社会提供更多双创人才。

参考文献

[1]黎琼锋,吴郭泉.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三问[J].中国高校科技,2019(7):4-8.
[2]王凤领,张红军,胡元闯,等.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160-162.
[3]杨添富.“云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视角下高校“三结合”实践育人路径探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9(12):1-4.
[4]陈惠娥,胡安明.基于CDIO的计算机专创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7):96-97.
[5]李宏庆.打造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谱写贺州开放发展新篇章[J].当代广西,2019(6):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