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运用CIPP评价模式,分析了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境、资源配置、过程行动、成果绩效四个方面的评价,构建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并基于CIPP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CIPP模式;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孙丰云,等.CIPP模式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以成都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3):99-102.
一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谓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核心目标,由主要依靠学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向主要依靠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转变,而实现这些转变,高等教育必须在结构上进行优化,在培养质量上严格要求[1]。从2009年,教育部扩大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的10年间,如何针对日益壮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深化改革力度,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2-5]。
CIPP模式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Stufflebeam·D.L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它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模式的核心目的是将“证明”转变为“改进”[6,7]。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投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构成了CIPP评价模式[8]。CIPP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是指确立与CIPP模式的四个评价要素相匹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体系。从总体角度考虑,此模式下,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分别与基础环境的评价、资源配置的评价、过程行动的评价、成果绩效的评价相匹配。其中,基础环境的评价是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前提,资源配置评价是保障,过程行动评价是核心,成果绩效评价是关键[9-12]。
本文以CIPP模式为依托,以成都大学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通过深入全面地分析基础环境、资源配置、过程行动、成果绩效四个方面的评价,构建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框架,解释能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要指向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现存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
二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成都大学已全面开启“特殊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从2015年开始招生全日制农业专业硕士,至今已经有几届。以CIPP模式为依托,按照涉及的背景、投入、过程、成果为评价要素,分解基础环境、资源配置、过程行动、成果绩效这四个方面的各项指标,设计评估体系,并针对成都大学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实证应用研究,通过数据收集,验证评估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一)基础环境评价
基础环境是在特定环境下评价目标方案的需求、问题、资源和机会。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境应包括外部政策环境及内部培养环境。外部政策环境是指社会需求及政府的支持政策等,内部培养环境是高校自身的培养背景条件。基于前期调查及归纳总结,确定基础环境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资源配置评价
资源配置是指学校在研究生培养中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及其配置情况。资源配置评价检验并决定如何运用教育资源以完成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中的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是资源配置的利益相关者。合理进行稀缺资源的分配和使用至关重要。基于前期调查及归纳总结,确定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三)过程行动评价
过程行动评价是发现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研究生培养的过程行动主要涉及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课程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过程行动评价能全面反映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基于前期调查及归纳总结,确定过程行动的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四)成果绩效评价
成果绩效评价是评判计划实施及完成的情况,是一种结果反馈评价。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是为了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以从社会效益、学生自身能力、学院发展三方面进行评价。基于前期调查及归纳总结,确定成果绩效的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
三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以成都大学某学院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培养质量的评价对象,收集并整理评价的相关材料,利用以CIPP模型为依托所设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基础环境、资源配置、过程行动、成果绩效这四个方面的评价。
评价过程,选取从事高校研究生培养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5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0名,实践企业人员10名,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高校培养工作管理人员主要对外部政策环境、内部培养环境、人力情况、物力情况、财力情况、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学生对自身能力进行评价,企业人员对实践教学、社会效益,学院发展进行评价。最终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个一级评价指标涉及10个二级评价指标及31个三级评价指标。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1)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环境
评价学院的外部政策环境评价得分较高,其中地域经济发展得分9.3分最高,相较之下,内部培养环境评价得分略低,其中管理方式得分8.3分最低。访谈中,反映出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部分制度性文件不够健全,管理中某些方面存在混乱;招生机制不够灵活,不能较好的吸纳优质生源。
(2)研究生培养的资源配置
评价学院的人力情况评价得分中导师队伍及校外导师队伍得分均在8分以下,反映出学院导师队伍存在不足;财力情况评价得分中企业经费投入仅得6.2分,说明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经费主要依赖于政府及学校的投入,校企合作的经费较少;物力情况评价总体得分适中,但学院在校外实践基地中的投入略低。访谈中,反映出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有待提高,校外实践的导师及基地仍需持续跟进。
(3)研究生培养的过程行动
评价学院的过程行动评价中课程教学得分均在8分以上,反映出学院课程的设置及考核较合理,监督适当;实践教学得分相对略低,特别是案例分析较为欠缺。访谈中,反映出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整体的课程教学较为完善,但也存在部分老师上课呆板,方式单一的问题,且很多课程缺乏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教学较少。
(4)研究生培养的成果绩效
评价学院的成果绩效评价中学生自身能力评价得分较高,学生每年就业率基本在90%-100%,学习能力及科研实践能力与本科生相比均得到较大提升;社会效益得分显示学生被认可度尚可;学院发展来看,知名度仍然不高。访谈中,反映出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就业辅导工作较为扎实,就业学生多数比较踏实肯干,以从事技术类工作为主,但科研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四 建议
基于CIPP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招生选拔机制
研究生培养中的管理制度涉及研究生管理的方方面面,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制定总的方针政策,学院层面应制定相应的细则,特别是学位点较多的培养单位,应根据不同学科类别制定不同的制度,要体现个性化,要有区分度。另外,同属基础环境因素的招生选拔机制要灵活、全面。初试与复试的有机结合,复试形式的多样性,招生的公平、公正等都至关重要。
(二)加强校内外导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什么样的导师队伍将造就什么样的研究生团体,打造一只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导师团队需要下大力气。同时,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是必修环节。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争取企业经费的投入并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三)改进授课模式,增加实践教学
传统授课模式相对单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相对较差。在目前的条件下,允许授课方法的多样性,上课过程中可适当设置更多的互动环节,增加与专业课程紧密相关的实际案例的探讨等,以改进授课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程教学外的实践教学也是稳固课堂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领域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存在多种形式,如何根据专业特性,强化实践教学将是以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需要突破的重点。
(四)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加强学院品牌建设
相比本科生,研究生阶段科研实践能力均有较大提升,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充分利用科研项目及科研竞赛等,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探索精神和科研兴趣,激励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此外,学院品牌对生源及学生就业等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加强学院的品牌建设是提高成果绩效的有效途径。品牌建设形式可以多样,规模可大可小,并需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钟远绩.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8.
[2]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2013-04-19.
[3]刘延东: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10/c70731-22152712.html,2017-6-25.
[4]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研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5]魏彩云.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以山东六校学术型在读硕士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6]Daniel L.Stufflebeam,George F.Madaus and Thomas Kellaghan.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16-21.
[7]Worthen.Program evalu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Blaine R.Worthen,James R.Sanders,Jody L.Fitzpatrick[J].1997:32.
[8]韩东,魏思雨.CIPP模式文献综述[J].学科探索,2016(21):43-44.
[9]远梦妮.基于CIPP模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10]郑军,朱京.CIPP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与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591-596.
[11]程君青.基于CIPP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能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9(8):22-24.
[12]郑军,陈景婷.基于CIPP模式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23(1):9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