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程教育背景下地方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质量提升探讨 ——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14:03: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工程教育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背景下,针对山东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发展特点及地方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本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这些能力需求提出提高培养质量的措施,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质量提升

本文引用格式:赵鲁华,等.工程教育背景下地方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质量提升探讨——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7):187-189.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ransportation Majors in Loc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k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O Lu-hua,ZhOu Yong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local industries,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demand for training capac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of the university.Based on these capacity requirements,the paper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thus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a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ransportation major;Training objectives;Improvement of training quality

山东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是由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建设。由于不是依托交通学科建设,专业基础薄弱。在网络科技及交通运输行业提质增效的转型期,本专业需要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地方行业发展、学校发展目标、专业发展特点,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依据培养目标提出提升培养质量的途径。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素养高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同时也使专业获得社会、行业认可,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 地方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工程认证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1,2];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需要既掌握运筹、机械、电子、智能控制、云计算、车联网、大数据、通信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又需要掌握会计、管理、经济等知识的人才,交通规划设计也需要具备一定艺术能力的人才。在此教育及行业发展背景下,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学习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

本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以公路、铁路的运输组织规划管理为主。从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微观交通的深入教育与宏观交通方面都不具备发展优势。因此,结合地方行业及本专业发展特点,使学生达到基本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大交通协同管理能力。此处的大交通协同是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或交通要素的融合管理。学生具备综合交通融合管理意识,能够融合各种交通方式、交通要素的信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或交通要素的协同管理。这样学生既能够从事基础操作性工作,又可进行综合交通管理。

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因此除了知识、技能的获取外,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及对国家的责任感等教育也至关重要。良好的德育教育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将德育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贯彻整个培养过程。综上,提出图1所示本专业培养目标。

\

 
二地方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基本能力,专业知识


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拓展其他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是消费者,并且比较骄纵,说教力量开始失效;而社会的竞争却愈发激烈,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意识,从关注提高“教”的质量到关注提高“学”的质量,从关注“教了多少内容”到学生“学习的成果”。要有好的“学”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可实行新生入学专业学习培训。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学校学分制度等内容,明确四年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然后结合学校计划、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发展规划。专业也为学生指出其他需要进行学习及增益的地方,让学生按照需要合理安排到学习计划中。学生带着目标、有计划的学习,效果会远远高于看到课表才知道要学什么的学习状态。

专业要进行社会需求的持续性调研,包括对国家发展战略、政策研究深入到位,对地方行业发展需求跟踪调查,对研究生升学的学校也要进行调研。并依据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持续调整,以使专业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合作者。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如基于知识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探究知识。

(二)实践能力、工程能力

工程教育背景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社会属性,要求本专业工程实践教学走向社会、融入社会。要结合高等工程教育与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和能力培养的时序性,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与更新[3]。

学生实践、工程能力的提高需要切实校企合作,使学生参与工程实践项目。本校交通运输专业可采用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合作模式。依据青岛区位特色,与青岛交通深入结合,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的合作培养模式,建立具有一定优势的交通运输专业品牌教育。一些实践类课程,如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聘请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可借鉴现代学徒制的一些理念,改进实践指导方式与授课方法,做到既能结合交通行业实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四年的实践课程中,按照内容层次、深度,在每个阶段组合专业导师、任课导师、实验教学指导师、企业导师、课题组导师等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学校或二级学院与行业企业加强协作教育的沟通协调,建立校企共同合作目标,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树立校企协作教育双主体,以充分地利用各种学校、社会资源来满足实践能力培养需求。

(三)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高校中虽有些学生参加科技竞赛,但是每个班参与的同学极少,大部分同学仍只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需要启动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能力。这需要专业、教师采取措施,从多方面来激发大部分同学主动参与创新活动。

本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采取的措施有: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的各种国家级、省级科技类竞赛。设置一些创新性的实验。可设置一项专业学科竞赛,每年举行一次,竞赛主题可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设置,尽量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创新设计。每个专业课设置3-5个大作业,学生自主完成研究或设计,类似于做一个小的科研课题。另外,充分利用各种科研资源,学科平台等,采用课外指导教学、小组指导教学、课题组指导等方式让学生接触科研,并逐渐参与进来。这样通过开展多种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课外活动,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到创新学习中,从而激发并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大交通协同规划管理能力

上文提出本专业培养学生的大交通融合管理能力,为避免会使专业方向空洞,必须先做好专业特色内容。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交通协同管理能力的培养。措施上一是推行学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修读方案,使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渗入式教育,把方法、技术等融合到具体的课程中,通过课程的融合,知识点的融合使学生逐步掌握现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中用到的各种知识。教师从微观的专业知识点引领学生认识到宏观大交通系统,激发学生的系统思维,并培养其国际视野。三是建设融合多种交通方式或要素的综合性、融合性实验室。四是专业培养体系中体现课程的交叉、融合,把控制、互联网、通信等学科技术与交通结合起来。从而培养能从事基础操作性工作,又能从事多交通方式、多资源协同管理的人才。

(五)交叉学科知识学习能力

交叉学科的渗透教育,符合时代行业发展需求,也使学生更容易进行创新设计,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途径。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及大交通协同管理能力都需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学习交叉学科知识的能力,这需要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专业及教师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及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交叉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可在专业课作业及实践课程中体现。例如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交叉项目综合训练”,通过项目内容的设计,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获取,让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又提高交叉学科研究能力,也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除本专业外,本校还有交通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海洋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等相关专业。在实践课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相关专业的实验设施等资源,使学生获取交叉学科知识。另外,在各种竞赛中,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或学校各学科资源进行交叉学科知识的获取。

(六)人文素养、品德、价值观、合作能力

除了以上知识、技能外,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高尚品德;具有责任感,对其生存空间承担相应的责任。热爱国家,并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大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很多学生在个人数理化方面较强,但在合作水平方面却是平平的,这是在竞争性教学环境下,忽略了合作性的教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增加团队项目内容,并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有效引导每个同学加入团队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和成长,这对学生学习及自我认识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专业虽是工科专业,但是不能没有文化。学生要具备人文情怀,要有艺术素养。要结合新工科理念,注重工程文化教育,将工程意识、专业精神的培养引入到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可以开设工程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的责任感、担当、并心系国家。教师最大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精神的引导、激励。专业课知识中有很多德育素材,比如珠港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的付出;在一个个技术领域突破中,技术研究人员的付出,这些都可以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带出来,引起学生的情感、责任心、爱国心共鸣。通过一点一滴的渗入性教育同样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以上各种提升策略是相互相成的。如图1所示:创新、大交通协同管理等能力培养措施同样可促进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反过来,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又可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大交通协同管理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及改进需要交通运输专业不断根据社会、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培养目标完善,并制定质量保障提升体系。而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升教育素养,在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


三结论

本文探讨了在工程教育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培养能力需求,并提出了为达成这些能力,提升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质量的策略。论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特点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该专业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大交通协同规划管理能力、交叉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品德、价值观、合作等能力。并针对每一种能力的培养,结合本校交通运输专业资源特点提出了相应提高培养质量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闫春利,王宪彬,邓红星.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2):90-91.
[2]叶玉玲.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7,(4):56-58.
[3]李利华,周和平,柳伍生.工程教育背景下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策略[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01):83-90+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